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今有1kg温度为90℃的水,在标准状况下把它变成100℃的水蒸气,共吸收了2292KJ的热量,求水的汽化热L?(假设在整个过程中无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4.2kJ/kg)

正确答案

解:1kg温度为90℃的水,升高到100°C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4.2×104J=42KJ

故水的汽化热为:

答:水的汽化热L为2250KJ.

解析

解:1kg温度为90℃的水,升高到100°C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4.2×104J=42KJ

故水的汽化热为:

答:水的汽化热L为2250K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粗糙斜面的倾角为θ=37°,斜面上方有一半径为R=1m、圆心角等于143°的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轨道与斜面相切于B点,轨道的最高点为C.一质量为m=8kg的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小球的动能为EKA=508J,经过B点后恰好能到达C点.已知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A、B两点间的距离;

(2)小球经过C点后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位置.

正确答案

解:(1)小球恰好到达C点,小球在C点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小球重力提供,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  ①,

小球由A到C的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KA=mg(ABsin37°+R+Rcos37°)+μmgcos37°×AB+mvC2 ②,

由①②解得:AB=4.5m.

(2)作CO延长线交斜面于D点,从C点平抛后,

小球第一次落到斜面上F点,过F点作CO的垂线,与CO交于E点.

小球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规律得:

水平方向:FD•cos37°=vCt   ③,

竖直方向:FDsin37°+R+=gt2 ④,

由③④解得:FD=3.75m,而AB=4.5m,BD=0.75m,即AD=3.75m

所以A点与F点重合,小球经 C点后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位置为A点.

答:(1)A、B两点间的距离是4.5m;

(2)小球经过C点后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A点.

解析

解:(1)小球恰好到达C点,小球在C点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小球重力提供,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  ①,

小球由A到C的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KA=mg(ABsin37°+R+Rcos37°)+μmgcos37°×AB+mvC2 ②,

由①②解得:AB=4.5m.

(2)作CO延长线交斜面于D点,从C点平抛后,

小球第一次落到斜面上F点,过F点作CO的垂线,与CO交于E点.

小球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规律得:

水平方向:FD•cos37°=vCt   ③,

竖直方向:FDsin37°+R+=gt2 ④,

由③④解得:FD=3.75m,而AB=4.5m,BD=0.75m,即AD=3.75m

所以A点与F点重合,小球经 C点后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位置为A点.

答:(1)A、B两点间的距离是4.5m;

(2)小球经过C点后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A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A.X156137Ba+01nB.X254131Xe+-10eC.X356137Ba+-10eD.X454131Xe+11p

(2)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

(i)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ii)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正确答案

解:(1)原子核的衰变有2种,即α衰变、β衰变.其中α衰变产生α离子,β衰变产生β离子即电子.只有B、C是衰变反应,

 并且产生的是电子即属于β衰变,正确选项 B和C;再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131I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131-53=78;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137-55=82.

(2)(i)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①

…②

由①②得:…③

(ii)设木块最后离a端距离s,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得:…④

由②③④得:

答:(1)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B和C;中子数为78和82

   (2)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

解析

解:(1)原子核的衰变有2种,即α衰变、β衰变.其中α衰变产生α离子,β衰变产生β离子即电子.只有B、C是衰变反应,

 并且产生的是电子即属于β衰变,正确选项 B和C;再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131I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131-53=78;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137-55=82.

(2)(i)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①

…②

由①②得:…③

(ii)设木块最后离a端距离s,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得:…④

由②③④得:

答:(1)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B和C;中子数为78和82

   (2)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截面积为S的圆形绝热容器装有质量为m的水,已知太阳照射的时间为T后,温度升高到t2,若照射时阳光与水平方向的垂直,求截面积辐射的功率.

正确答案

解:水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吸收的热量为:

Q=cm(t2-t1

设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面积热辐射的功率为P,则得:

Q=PTS

联立,P=

答: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面积热辐射的功率为

解析

解:水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吸收的热量为:

Q=cm(t2-t1

设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面积热辐射的功率为P,则得:

Q=PTS

联立,P=

答: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面积热辐射的功率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低扬程,大功率的抽水站往往采用大口径的水管,及与之配套的水泵和电动机.这其中考虑了诸多因素.而首先考虑的是节能,设抽水扬程为5m(计算时可简化为竖直高度).要求每秒抽出2 m2的水,电动机和水泵的效率分别是90%和80%.求(取:π2=10,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若采用内径0.5m的水管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多少度.

(2)若改用内径1m的水管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其它条件不变,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多少度.

正确答案

解:(1)设每秒抽出的水的体积为V,水的密度为ρ,扬程为h,管径为d,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耗电为E,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0.72P=(1.0×105+1.02×105)W

       其中 1.02×105 W为使水获得动能部分功率,

     则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Pt=2.8×103 kW•h

     (2)由(1)中的方程式知,动能,即

     即有  0.72P‘=(1.0×105+6.35×103)W

      解得  E'=P't=1.5×103 kW•h

答:(1)若采用内径0.5m的水管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2.8×103 度.

    (2)若改用内径1m的水管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其它条件不变,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1.5×103 度.

解析

解:(1)设每秒抽出的水的体积为V,水的密度为ρ,扬程为h,管径为d,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耗电为E,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0.72P=(1.0×105+1.02×105)W

       其中 1.02×105 W为使水获得动能部分功率,

     则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Pt=2.8×103 kW•h

     (2)由(1)中的方程式知,动能,即

     即有  0.72P‘=(1.0×105+6.35×103)W

      解得  E'=P't=1.5×103 kW•h

答:(1)若采用内径0.5m的水管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2.8×103 度.

    (2)若改用内径1m的水管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和水泵,其它条件不变,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1.5×103 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