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共2112题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共24分)
材料一:菲律宾由7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材料二: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登陆。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数千人。下图示意该日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等值距为4 hpa)。
(1)分析该国主要岛屿的成因。(6分)
(2)说出“海燕”过境时产生的灾害。(6分)
(3)该国商品率高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4分)
(4)与我国青藏高原相比,该国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8分)
正确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分)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2分),亚欧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一系列岛屿。(2分)
(2)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答对3点给6分)。
(3)C(4分)
(4)纬度和海拔都较低(2分),热量高,可一年三熟(2分);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分);肥沃的土壤对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十分有利(2分);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开辟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2分)。(答对4点给8分)
试题分析:
(1)菲律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厚度薄,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一系列岛屿。属于板块消亡边界的岛弧。
(2)“海燕”是台风,台风过境时常伴有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并容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该国山地多,平原面积狭小,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有利于热带种植园农业发展,C对。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A错。季风水田农业是自给农业,商品率低,B错。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降水少,地广人稀的地区,D错。
(4)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国纬度和海拔都较低,热量高,可一年三熟。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肥沃的土壤对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十分有利。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开辟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层剖面图中的地质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表处的横线上用箭头表示出岩层的受力方向。(3分)
(2)M线可能发育成为何种地貌?分析说明其右侧P层较薄的原因。(2分)
(3)A、G、N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该地如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应出现在哪一层?简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褶皱、断层 箭头相对(3分)
小题2:沟谷 右侧的P层受外力的侵蚀强烈。(2分)
小题3:由先到后G、N、A(2分)
小题4:O层或E、H层 石灰岩地区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3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岩层发生弯曲,并有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故判断为褶皱和断层。断层为岩层发生挤压碰撞而形成。
小题2: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故容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沟谷,P处岩层变薄,说明外力侵蚀严重。
小题3:根据岩层的分布位置和破坏关系,图示N分布于G岩层之上,说明N在G之后生成,而A岩浆岩破坏了N、G岩层,说明A生成最晚。
小题4:根据图示的溶洞位置判断位于O岩层,或E、G的石灰岩岩层;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溶蚀而形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岩层分布状况判断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过程。
该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指出甲地的地形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指出丙处的地貌名称,并描述其形成过程。(6分)
正确答案
(1)山地(2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2分),受外力侵蚀较慢(2分)
(2)山麓冲积扇(2分)
山地地表物质受流水侵蚀,(1分)沿山谷搬运,(1分)在山麓地区因地势变缓,(1分)泥沙沉积而成(1分)
试题分析:(1)图示甲中间高,四周低,判断为山地;其成因主要从向斜成山的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图示丙表示山麓冲积扇,其成因主要从流水沉积的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质构造、地貌形成的基本原因。
某学校同学在地理教师带领下,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在三大类岩石中,______岩在该地区分布最广。
(2)E、F表示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E地成为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
(4)此段河流上不适合修建水库,原因是______。
(5)可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是在______(E、F)构造下面。
(6)该图左侧箭头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其中b表示__环节,c表示__环节,目前人类干预最大的环节是_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1) 沉积 (2)背斜 向斜
(3)岩石受水平挤压,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破碎 被外力风化、侵蚀成为谷地
(4)有断层,水库里的水易渗漏 (5)E
(6)水汽输送 降水 d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质构造。(1)图示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故判断为沉积岩。(2)E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F处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3)E处为背斜成谷,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4)图示河流位于断层附近,故地壳较为活跃,故适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5)“背斜储油,向斜储水”。(6)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图示b表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的水汽输送;c表示降水;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即d环节。
读图回答问题。(14分)
⑴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A是 ,D是 。
⑵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⑶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⑷图中C、D两处此时的地貌,这除了地壳运动原因之外,还同 作用有关,此种作用能量主要来自 。
正确答案
⑴地垒(2分);背斜(2分)⑵谷地(1分);岩层受水平挤压,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松散容易被外力侵蚀(2分);山地(1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2分)⑶ D;C (2分) ⑷外力(1分);地球外部的太阳能(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A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相对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2)图示D处背斜,中间地势低,两边地势高,故判断为谷地。其原因主要从背斜顶部的受力情况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故判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而从地形来看,中间高两边低,故属于山地,原因可从向斜槽部的受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3)背斜储油,向斜储水。(4)结合上题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背斜、向斜形成地貌的差异。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背斜的是 、向斜的是 。
(2)从地形上看,乙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地震多发地带是图中 。
(4)图中四个部位有可能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储水构造是 。
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 。
正确答案
(1)乙;丁
(2)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产生裂缝,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丙
(4)乙;丁;丁;丙
试题分析:
(1)乙处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丁处岩层向下凹陷,形成向斜。丙处为断层处。甲处位于背斜的边缘。
(2)从地形上看,乙处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乙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谷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3)断层所分布的地带往往是地壳不稳定的部位,所以丙处地震多发。
(4)背斜乙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丁处是很好的储水构造。地下隧道不宜建在断层处和向斜部位。
(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台湾岛地形分布特征是 。(2分)
(2)据图可知,台湾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此外,每年夏秋季台湾受
(气象灾害)影响较大。请具体说明这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6分)
(3)该岛I和II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原因。(2分)
(4)台湾水能资源丰富,除了河流众多,还有什么自然原因?请列举两条。(4分)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5)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90%以上,说明台湾岛形成了 型经济,图表材料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台湾发展该类型经济的条件?请列举两条。(6分)
正确答案
(1)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2分)
(2)近板块交界处(2分) 台风(2分)
台风位于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形成该灾害。(2分)
(3)地形隆起 (2分)
(4)降水量充沛,地势起伏大(4分)
(5)出口导向型(进口——加工——出口型;外向型)(2分)
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鼓励发展出口加工的政策等。(任两点可得4分)
试题分析:
(1)从台湾的地形图分析,台湾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
(2)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夏秋季节是台风的多发季节;台风是特殊的热带气旋,从热带气旋的成因去分析,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温度高,局部湿热空气受热膨胀,会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使空气旋转由周围向中心辐合,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形成该灾害。
(3)I和II气候类型分别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边界向南弯曲表明该区域温度低,而温度低是因该区域地势高而引起的。
(4)水能资源主要受流量和流速的影响,从流量分析,因降水量充沛,所以河流量多;从流速分析,该地地势起伏大,所以河流流速大。
(5)外贸总额的多少受出口贸易的影响,外贸总额所占比重大,说明台湾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就业人口素质高,说明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多港口,利于原料和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另外还有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鼓励发展出口加工的政策等。
读某地区地表出露地层示意图和地理要素关系图等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2分)
表1 对岩石样品的分析(ppm 表示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表2 对河流沉积物的微量元素浓度分析(含量用ppm表示)
表3 对健康牛、病牛肝脏中的微量元素分析(含量用ppm表示)
(1)填表比较该地区岩石成因上的异同点。(4分)
(2)该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河流流经页岩和泥岩地区,微量元素钼较多,锰和铜较少,甲地附近养牛牧场因病而失败。调查发现该区乙、丙、丁三地养牛业牧场也都以失败告终。结合图表,从地理要素关系角度,综合分析其失败原因(任选乙丙丁一地为例)。(8分)
正确答案
(1)
(2)该区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沛,加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地形,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流经不同岩性地区的河流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乙因河流流经石灰岩、砾岩地区,故微量元素中铬、镍、铁较少;
或丙因河流流经页岩和泥岩地区,故微量元素钼较多,铬较少;
或丁因河流流经页岩、石灰岩地区,微量元素中缺乏镍、锌和锰等。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土壤中缺少或含有过多的微量元素都会通过牧草进入牛的身体内而致病,由此造成养牛失败。
试题分析:
(1)根据岩石的基本特点,可得出石灰岩是经化学沉积而成,砾岩与砂岩由砾石或砂粒胶结而成,都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2)根据图1可知本地区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组成,河流很多,加上本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以河流的侵蚀作用很大;结合48题给的资料和表3可知养牛业发展与否与当地的微量元素有关,微量元素进入牛的体内是通过事物,即主要通过当地河流水进入.结合表1、表2、表3和图1可知:乙因河流流经石灰岩、砾岩地区,故微量元素中铬、镍、铁较少;丙因河流流经页岩和泥岩地区,故微量元素钼较多,铬较少;丁因河流流经页岩、石灰岩地区,微量元素中缺乏镍、锌和锰等。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土壤中缺少或含有过多的微量元素都会通过牧草进入牛的身体内而致病,由此造成养牛失败。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和首都马尼拉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菲律宾人口9223万,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该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二战后一直不能自给。
(1)说出甲地的板块边界类型,并简析板块运动对吕宋岛地形的影响。(8分)
(2)简述菲律宾稻米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10分)
(3)简述马尼拉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消亡边界(碰撞边界)。(2分)
板块碰撞,挤压抬升;(2分)地表崎岖,山岭众多;(2分)多火山地震。(2分)
(2)人口众多,需求量大;(2分)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人均耕地少,水稻种植面积有限;(2分)科技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小;(2分)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多;(2分)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2分)。
(3)特点:终年高温,(2分);五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2分)
原因:地处低纬和热带, 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全年高温(2分)。因为1—4月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少,所以5月气温最高。(2分)主要是1月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1月气温最低。(2分)
试题解析:
根据地球内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判断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消亡板块(如下图),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形抬升,多山地和丘陵。
(2)稻米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结合东南亚季风水稻农业的特点和菲律宾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菲律宾面积小,且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地处热带和太平洋西岸,多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科技水平低,单位产量低;菲律宾农业产生结构单一,多经济作物。
(3)分析气温特点主要从数据及数据的变化分析——图中终年高温,5月份最高温,1月份最低温,温差小;分布原因从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海陆位置:近海,受海洋影响,年温差小;终年高温,地处低纬和热带;1月份最低温,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能小;5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菲律宾周边,太阳高度角高,同时降水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小,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气温高。
(13分)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根据下面三幅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
(3)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
(4)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
(5)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6)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
正确答案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