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点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可以发生在形成四分体的时期,也可以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期。图甲是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的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图乙中,DNA在复制的时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在联会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因此,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B错误;图丙中,两个子细胞正在形成,C错误;图丁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答案选A。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

在产生配子时,雄果蝇X、Y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连锁,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而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互换,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B正确,C错误;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因此图示染色体中的基因f与w间交换频率最高,故D正确。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

结果预测:

Ⅰ. 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正确答案

(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解析

本题运用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综合考查了判断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1)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通过分析性染色体异常果蝇染色体图谱可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2n=8,为XY性别决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未变,则染色体组数也为变化,果蝇为二倍体,则此时有2个染色体组;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是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数目相同为8条。

(2)考查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产生的配子种类。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此果蝇(XrXrY)同源染色体三条,正常情况下,只能一条移向一极,另外两条移向另一极,因此其组合可形成的配子为:Xr、XrY 、XrXr、Y;与红眼雄果蝇 XRY(其配子种类为XR、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RXr、XRXrY(雌性) 、XRXrXr(死亡)、XRY、XrY、XrYY 、XrXrY、YY并由图形信息分析知其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

(3)考查用遗传图解求概率的能力。由题意知:F1:AaXRXr×AaXrY,则F2中灰身红眼A_XR_ 的概率为:3/4×1/2黑身白眼果蝇aaXrY(或aaXrXr)的概率为:1/4×1/2,其比例为3:1;

F2灰身红眼雌果蝇A_XR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rY,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aaXrY(或aaXrXr)的概率2/3×2/3×1/4×1/2=1/18(可先求aa的概率:2/3×2/3×1/4=1/9)

(4)题通过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为问题情境考查设计实验,问题探究的能力,考查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是对实验与探究能力。遗传杂交探究实验,最好先预测各种可能的实验结论,并用基因型表示,然后选亲本杂交,分析下一代表现型是否各有异同(因变量)进行区分。因此由题意可知设计实验区别基因型为XRY、XrY、XrO(雄性不育,由信息分析可知)的个体,自然想到动物运用测交(XrXr)的方式。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有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遗传信息不同,且XY两条性染色体上基因不同。

知识点

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配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在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各由1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有2条X染色体,故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最多为2条,故B正确。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示细胞中甲是中心体,它在间期复制倍增,有丝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项错误。乙是染色体,其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丙是星射线,其成分为蛋白质,所以二者组成成分差异大,B项正确。图示该时期着丝点都排在赤道板上且有同源染色体,判定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C项错误。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就已经解体,图示中期细胞物质无需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项错误。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1 分

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F 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让(2)中F 与(3)中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Ⅰ(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

Ⅱ(1)结构 (1分)  生物进化(1分)

(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

(3)  20 (1分)    4(2分)         22(2分)

(4)3/16  (2分)

解析

Ⅰ(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与I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与I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 、可能含I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应为6条,而实际为8条。仔细观察发现,上下的第二条染色体和第四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这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                 

(2)小鼠脑中的        调节              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                    细胞(2n)经             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          和DNA片段        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                传递进入人体,被靶              接受后干扰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正确答案

(1)减少 

(2)下丘脑  垂体  精原  减数分裂 

(3)负反馈  

(4)断裂  丢失

(5)食物链  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力及相关激素调节知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越少;作为性激素的合成,受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合成分泌性激素;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由性腺中的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由DNA分子断裂或丢失造成染色体变异;物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被人体吸收后,干扰人体正常细胞分裂。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8 分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早期卵母细胞\o(――→,\s\up7(孕酮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解析

(1)根据图中各细胞染色体行为及形态判断所处分裂时期分别是: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后期,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图示含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示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甲、丁;丁细胞染色体互换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位点上,可能是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互换,所以互换区段基因不一定相同。

(2)乙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图片为卵巢切片,而卵巢内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后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排到输卵管中与精子接触时才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卵巢无法找到乙细胞同时期细胞。

(3)实验一的变量是注入细胞质的来源细胞为早期卵母细胞或者成熟卵细胞,对照结果发现只有在注入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后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为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有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的时候发生了与实验一注入成熟卵细胞细胞质的相同结果,说明孕酮激素能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后,不能诱导促使早期卵母细胞成熟,说明孕酮诱导合成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下一知识点 : 动物的受精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