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 共997题
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18;
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C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E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且有毒.
(1)写出A分别与B、C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C和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写出C、D、E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4)写出E的单质与A、C、D三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
正确答案
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应为H元素;C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O元素;
原子的电子总数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应为C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应为Na元素;E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且有毒,应为Cl元素,
(1)A是H元素,B是C元素,C是O元素,则A分别与B、C所形成化合物分别是:CH4,H2O,故答案为:CH4;H2O;
(2)C是O元素,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D是Na元素,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
(3)C、D、E所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O,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Na+和ClO-离子,
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故答案为:NaClO═Na++ClO-;
(4)E的单质与A、C、D三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中氯气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有0价分别变成-1价和+1价,
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的反应式为
,
故答案为:
.
X、Y、Z为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下列含氧酸根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XO3-b.XO32-c.YO32-d.Y2O32-(2)X、Y的原子可构成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它的电子式是______,空间构型是______.
(3)Y的最高价含氧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①已知YO2被空气氧化,每生成1mol气态YO3,放出98.3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实验测得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Y单质分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的成分(体积分数)如表.
Y在纯氧中燃烧产物里YO3含量比空气中少的原因是______.
③天然ZYO4既可用于制备Y的氧化物又可用于制水泥.ZYO4与X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两种常见气体.每消耗1molX单质,有4mol电子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为了测定某水泥样品成分,称取10.0g样品,将其中的Z元素转化为ZX2O4沉淀,将沉淀用稀酸处理得H2X2O4溶液,取该溶液体积的1/100,用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XO2,还原产物为Mn2+),结果用去0.0200mol•L-1的KMnO4溶液24.00mL.该样品中Z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正确答案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的元素有C和S两种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可知X是C元素,Y是S元素,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Ca元素.
(1)XO3-中X的化合价为+5价,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不可能形成+5价化合物,其它选项分别为,CO32-、SO32-、S2O32-,符合C和S常见的存在形式,故答案为:a;
(2)X、Y的原子可构成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该分子为CS2,分子中含有2个δ键,没有孤电子对,为直线型分子,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直线型;
(3)①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书写,SO2被空气氧化,每生成1mol气态SO3,放出98.3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1/2O2(g)═SO3(g)△H=-98.3KJ/mol,
故答案为:SO2(g)+1/2O2(g)═SO3(g)△H=-98.3KJ/mol;
②硫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可逆反应,在纯氧中更剧烈放热更多,使平衡向逆向进行,所以纯氧中三氧化硫量少,
故答案为:纯氧中O2浓度大,单位时间内放热多,体系温度高,平衡向SO3分解的方向移动;
③CaSO4与C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两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CO2和SO2,每消耗1molC单质,有4mol电子转移,则每有1molC参加反应,应有2mol生成SO2,
反应的方程式为2CaSO4+C═2CaO+CO2↑+2SO2↑,
故答案为:2CaSO4+C═2CaO+CO2↑+2SO2↑;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结合关系式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得关系式CaC2O4~H2C2O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5H2C2O4~2KMnO4,故有5CaC2O4~5H2C2O4~2KMnO4,
则:5CaC2O4~5H2C2O4~2KMnO4
5mol 5mol 2mol
n n 0.0200mol•L-1×0.024L=4.8×10-4mol
n==1.2×10-3mol
所以10.0g样品含Ca元素的物质的量为100×1.2×10-3mol=0.12mol,样品中CaO的质量为0.12mol×56g/mol=6.72g,质量分数为×100%=67.2%,
故答案为:67.2%.
用A+、B-、C2-、D、E、F、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回答:
(1)A元素是______、B元素是______.B-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C元素是______(写元素符号).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8e-微粒来源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去H+的对应离子,二是第四周期的金属阳离子,三是由第二周期气态氢化物去掉氢原子后,两两结合得到的分子,共16种,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等,
(1)含有18e-的A+、B-、C2-分别为K+、Cl-、S2-,所以A元素为K,B元素为Cl,Cl-结构示意图为,C元素为S,故答案为:K、Cl、
、S;
(2)18e-微粒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HCl,故答案为:HCl;
(3)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为F2,故答案为:F2;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为H2S,故答案为:H2S;
(5)含有4个原子的18e-微粒中,分子式为H2O2或PH3,故答案为:H2O2或PH3.
Ⅰ、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1)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_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
(3)IA族碱金属元素单质熔点______
(4)第三周期离子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______
(5)第二、三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______
Ⅱ、在①126C ②3919K ③4020Ca ④136C ⑤147N ⑥4018Ar中:(用序号填空)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和______;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和______;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Ⅰ、(1)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为2,随核电荷数增大,价电子数不变,故图B符合.
故选:B.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随核电荷数增大,最高化合价由+1价递增到+7,最后以稀有气体0价结束,故图C符合.
故选:C.
(3)碱金属,随核电荷数增大,金属键减弱,碱金属熔点降低,故图A符合.
故选:A.
(4)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Na+>Mg2+>Al3+、P3->S2->Cl-,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Cl->Na+.所以离子半径P3->S2->Cl->Na+>Mg2+>Al3+,故图E符合.
故选:E.
(5)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故图G符合.
故选:G.
Ⅱ、(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①126C 和④136C 质子数相同为6,中子数不同,分别为6、7,为碳元素的同位素.
故选:①和④.
(2)③4020Ca和⑥4018Ar质量数相等为40,是不同元素,不能互称同位素.
故选:③和⑥.
①126C ②3919K ③4020Ca ④136C ⑤147N ⑥4018Ar中
(3)④136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3-6=7,⑤147N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14-7=7,二者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
②3919K质子数为19,中子数为39-19=20,③4020Ca质子数为20,中子数为40-20=20,二者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
故选:④和⑤;②和③.
已知X、Y、Z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C的电子式______,D的结构式______.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反应K+G→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已知M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所以G为Cl2;
C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与Cl2生成H和I,I有漂白作用,所以C为H2O,H为HCl,I为HClO;
HCl与金属J反应得到K,为淡绿色溶液,所以J为Fe,K为FeCl2,FeCl2与Cl2反应生成L,L为FeCl3;
E为蓝色絮状沉淀,则E为Cu(OH)2,FeCl3与金属M反应到B,B再与NaOH溶液反应到达Cu(OH)2沉淀,所以M为Cu,B为CuCl2;
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X为H元素,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为H2O,所以Y、Z中两种元素有一种是O元素,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所以另外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所以D为CO2,由于X、Y、Z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Y为O元素、Z为C元素.
(1)A与HCl反应生成CuCl2、H2O、CO2,所以A为Cu2(OH)2CO3或CuCO3,C为H2O,其电子式为
,D为CO2,其结构式为O=C=O,
故答案为:Cu2(OH)2CO3或CuCO3;
;O=C=O;
(2)Y为C元素、Z为O元素,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O,故答案为:C;O;
(3)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4)Cu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说明生成Cu2+、NO等,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5)晶莹透明的晶体N,为碳单质,且为正四面体,故为金刚石,其同素异形体有石墨,富勒烯(C60),
故答案为:金刚石;石墨;富勒烯(C60).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