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

(1)画出C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戊的电子式______.

(2)①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

     ②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正确答案

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

戊为淡黄色固体,与气体丁反应,生成钠盐丙,故淡黄色固体戊为过氧化钠,气体丁为二氧化碳,钠盐丙为碳酸钠,丙中含A元素,则A为碳元素;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钠盐甲中含B元素,甲溶液pH>7,则B为铝元素,钠盐甲为偏铝酸钠;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则C为硫元素,钠盐乙为硫酸氢钠,乙溶液pH<7;代入关系图验证符合.

故A为碳元素;B为铝元素,C为硫元素;甲为偏铝酸钠;乙为硫酸氢钠,丙为碳酸钠.

(1)C为硫元素,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戊为过氧化钠,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①乙为硫酸氢钠,是强酸酸式盐,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NaHSO4=Na++H++SO42-,电离出H+使溶液呈酸性,

故答案为: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NaHSO4=Na++H++SO42-,电离出H+使溶液呈酸性;   

②丙为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CO32-+H2

 HCO3-+OH-,使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CO32-水解CO32-+H2

 HCO3-+OH-,使溶液呈碱性;

(3)①甲为偏铝酸钠、乙为硫酸氢钠,硫酸氢钠足量,二者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铝、硫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2-+4H+=Al3++2H2O,

故答案为:AlO2-+4H+=Al3++2H2O;

②乙为硫酸氢钠,丙为碳酸钠,硫酸氢钠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

故答案为:2H++CO32-=H2O+CO2↑;

③丁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钠,在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庚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甲为偏铝酸钠,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3-+AlO2-+H2O=CO32-+Al(OH)3↓,

故答案为:HCO3-+AlO2-+H2O=CO32-+Al(O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位于同一周期.

(1)W的单质是一种______色晶体.写出X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______类型

(2)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Z的气态氢化物与其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化学式写法相似).

(3)已知A、B、C、D四种物质存在的反应关系:A+B-→C+D

①若A是Y和Z常见价态的化合物,B是X的氢化物,D是Y的氢化物,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若A是Z的单质,B为红色固体,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高温下发生该反应,C的化学式是______.D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用烧碱溶液吸收该气体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盐可用作防腐剂,烧碱溶液吸收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如果是第二周期元素,有x:(2+x)=3:8  解得x不是整数,所以不符合,如果是第三周期元素,有x:(2+8+x)=3:8,解得x=6,所以是16号元素S;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的原子序数≤7,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则Z的原子序数≤14,又W、Y、Z位于同一周期,则应为第三周期元素,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12或14,则X的原子序数为6或7,但为6时,则Y为S,与W相矛盾,故只有一种可能,即X为N,Z为Si,则Y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题中各项.

(1)W为S元素,单质为黄色固体,X为N,其氢化物为NH3,电子式为

,Z为Si元素,单质为原子晶体,故答案为:黄;

; 原子晶体;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非金属性Cl>S>S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Cl>H2S>SiH4,故答案为:HCl>H2S>SiH4

(3)①A是Y和Z常见价态的化合物,应为SiCl4,B是X的氢化物,为NH3,D是Y的氢化物,为HCl,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可写出方程式为

3SiCl4+4NH3═Si3N4+12HCl,故答案为:3SiCl4+4NH3═Si3N4+12HCl;

②若A是Z的单质,为Si,B为红色固体,为Cu2O,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为Cu,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2Cu2OSiO2+4Cu,C的化学式是SiO2,D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即Cu与浓硝酸的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2

与碱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故答案为:SiO2;2NO2+2OH-═NO2-+NO3-+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甲、乙、丙、丁、戊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可以组成下列框图所有物质.甲与乙、丙与乙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的化合物,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框图中溶液M为黄绿色.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试回答:

(1)戊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A的电子式为______

(3)工业上由F制备H的条件是______

(4)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甲与乙、丙与乙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的化合物,常见化合物有H2O、H2O2、Na2O、Na2O2等,则甲为H,乙为O,丙为Na,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且原子序数大于丙,则应为S,溶液M为黄绿色,应为氯气的水溶液,说明戊应为Cl元素,气体F与M反应生成两种溶液,其中M为氯气,应为SO2和Cl2的反应,生成H2SO4和HCl,则F为SO2,与O2反应最终生成硫酸,则D为O2,H为SO3,E为H2SO4,L为HCl,K应为H2O,固体A与水反应生成O2,应为Na2O2,与水反应还生成NaOH,即C为NaOH,与少量SO2反应生成Na2SO3,固体B应为Na2SO3,G为Na2SO4,则

(1)戊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A为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工业由SO2制备SO3,在常压下、500℃以及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

故答案为:常压、催化剂(或V2O5)、500℃左右(高温);

(4)C为NaOH,与少量SO2反应生成Na2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

(5)SO2和Cl2的反应,生成H2SO4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常见的10电子分子有H2O、NH3、CH4、HF等,常见的10电子阳离子有Na+、Mg2+、Al3+、NH4+、H3O+,常见的10电子阴离子有F-、OH-,根据“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可推出A为H2O、B为NH3、C为NH4+、D为OH-,再根据A、B、E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可推出E为Mg2+或Al3+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2O;B为NH3;C为NH4+;D为OH-

故答案为:H2O;NH3;NH4+;OH-

(2)A为H2O、B为NH3,E为Mg2+或Al3+,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3H2O═Al(OH)3↓+3NH4+

Mg2++2NH3+2H2O═Mg(OH)2↓+2NH4+

故答案为:Al3++3NH3+3H2O═Al(OH)3↓+3NH4+或Mg2++2NH3+2H2O═Mg(OH)2↓+2NH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物质M由属于同一周期的X.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Y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1)已知元素Z与Y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那么Z与Y分别与氢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

(2)若A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E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若A是与X、Y同周期元素的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若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式量为79,且E与F生成G时有白烟产生,则A的化学式______,G的电子式是:______;

(5)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微粒次序按摩尔质量从小到大,下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同一周期的X、Y两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X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则X处于第ⅠA族,Y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则Y处于第ⅦA族,由于物质M由属于同一周期的X、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电解M溶液生成三种物质,则电解类型为电解水和电解质性,所以X为钠元素,Y为氯元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

(1)Y为氯元素,元素Z与Y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则Z为氟元素,Z与Y的氢化物分别为HF、HCl,F元素电负性很强,HF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沸点HF>HCl.

故答案为:HF;F元素电负性很强,HF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2)若A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A为SiO2,A、B形成E溶液,C、D形成F溶液,则B为氢氧化钠,E为Na2SiO3溶液,F为HCl溶液,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2H2O=H4SiO4↓或SiO32-+2H+=H2SiO3↓.

故答案为:SiO32-+2H++2H2O=H4SiO4↓或SiO32-+2H+=H2SiO3↓.

(3)X为钠元素,Y为氯元素,B为氢氧化钠,若A是与X、Y同周期元素的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A为Al,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NaOH+2H2O+2Al=2NaAlO2+3H2↑.

故答案为:2NaOH+2H2O+2Al=2NaAlO2+3H2↑.

(4)若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式量为79,且E与F生成G时有白烟产生,则E为NH3,F为HCl,所以A为NH4HCO3

G为NH4Cl,NH4Cl是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NH4HCO3

(5)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B为氢氧化钠,当向A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由图可知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变化为:一阶段开始不产生沉淀,第二阶段沉淀量增大,第三阶段一定程度后,再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沉淀量不变,第四阶段当氢氧化钠加到一定程度后沉淀减小,沉淀最后完全溶解.由于沉淀最后完全溶解所以溶液中含有Al3+,不含Mg2+、Fe3+、CO32-,由于开始不产生沉淀,然后沉淀量增大,一定程度后,再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沉淀量不变,所以溶液中还含有H+、NH4+,溶液呈电中性,所以含有SO42-.由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反应分别为H++OH-=H2O、Al3++2OH-=Al(OH)3↓、OH-+NH4+=NH3•H2O+H2O,结合图象可知三反应中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3,H+、Al3+、N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令H+、Al3+、N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3mol,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2mol×1+1mol×3+3mol×1)=4mol.所以溶液中H+、NH4+、Al3+、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1:4.

故答案为:H+、NH4+、Al3+、SO42-;2:3:1:4.

下一知识点 :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规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