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如图所示时期的该植物细胞内有______个核DNA分子.用上述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在______时期对母本用人工方法去除雄蕊.
(2)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形类型为白色.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种类是______种,基因型为BbFfGg的几率是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 ,请推测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的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发生了联会,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2n=10,所以该时期细胞经过了染色体的复制,DNA加倍,核DNA数目为20;在异花传粉中需要对母本在花未成熟时期进行去雄套袋处理,防止自花授粉.
(2)根据图示亲本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FFGG和bbffgg,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FfGg,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会出现: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含有一个,二,三,四,五,六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共7种表现型,产生BbFfGg的概率为=
.
(3)根据图示亲本基因型为Ee和ee,得到的子一代为Ee和
ee,分别自交后得到的子代中EE、Ee、ee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
;题干中“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
”,所以可能的原因是E基因在纯合时出现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20 花未成熟
(2)7
(3)E基因存纯合致死现象
如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所得F2基因型的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有的基因型已列出,有的基因型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中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概率的大小为:3>2=4>1,A正确;
B、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
,B正确;
C、图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使染色体,C错误;
D、表中Y、y和R、r基因锁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C.
父本为双显性纯合子,母本为双杂合子,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其子代中,非亲本基因型人个体占子代总数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父本(AABB)×母本(AaBb)的后代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非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占子代总数的=
.
故选:D.
孟德尔豌豆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B.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是______,叶片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
(2)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彤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观点一,因为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其表现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分离比之和等于16,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双亲均为双杂合个体AaBb,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_bb(aaB_).
(2)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一定要有三种显性基因,为A__BbDd(或AaB__Dd或AaBbD__),两亲本的表现型是圆形叶,所以基因型应不含三种显性基因,同时保证子代能出现三种显性基因,并且条形叶所占比例为,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A_bb(aaB_)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AabbDd AaBbdd(或AaBbdd aaBbDd或AabbDd aaBbDd)
玉米中种子的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且当显性基因A、B、C同时存在时为有色种子,否则是无色的.现有一个有色种子的植株分别与三个无色种子的植株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分析,该有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c,A正确;
B、甲组F1中有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B错误;
C、乙组F1中无色种子的基因型共有3种,C错误;
D、丙组F1中有色种子为AABbCc、AaBbCc,自交后代中有色种子占(1××
+
)×
=
,D错误.
故选:A.
下表是有关两对基因的两组杂交实验(不同种基因型的配子和个体成活率相同),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题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第1组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A正确;
B、第1组杂交后代中Aa:aa=1:1,第2组杂交后代中Aa:aa=5:5,B正确;
C、题中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AaBb×AaBb→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的比例为,C错误;
D、第2组中父本的配子基因型为ab,而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1:4,可推测,母本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AB:Ab:aB:ab=4:1:1:4,D正确.
故选:C.
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
故选:B.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分别获得棕色(纤维颜色)和低酚(棉酚含量)两个新性状的品种.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低酚是______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再将该纯合体与图中表现型为______的植株杂交后,取其子代花粉进行______和______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诱变当代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两种性状,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从诱变当代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 出现低酚和高酚两种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性状.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出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AAbb)植株,结合已知纯合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从诱变1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植株进行杂交,然后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显性 隐性 AaBB aaBb
(2)不发生性状分离 白色低酚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由于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也有4种,分别是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因此,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
(3)①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
(3)①缺失 ②黄色:白色=1:1 ③同源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