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下列基因组成中,是纯合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纯合体又称同型合子或同质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即在基因型中每一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本题中的AaBbCC、AABbCc都有两对基因是杂合的,AaBBCC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所以都不是纯合子.只有AAbbCC的所有基因都是纯合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故选:D.
雕鄂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巳知绿色条纹雕鄂与黄色无条纹雕鄂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出现了黄色个体,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其后代F2出现条纹个体,以说明无纹为显性.因此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
×
=
,C正确;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则后代中Aa:aa=1:1,bb=×
=
,Bb:bb=2:1.因此F2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为(1:1)(2:1)=2:2:1:1,D错误.
故选:ABC.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三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甲:黄色非糯(AABB),乙:白色糯(aabb),丙:白色非糯(aaBB).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2)请选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实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
______
(3)若上题(2)中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实验与前一个杂交实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所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则可作为亲本的组合应该是含有BB和bb,且另一对基因相同,则符合要求的是乙和丙.甲和乙的后代为AaBB,只有一对是等位基因,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2)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AABB和aabb)作亲本,后代要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必须通过F1的测交来实现,其具体过程为AABB×aabb→F1:AaBb,再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值接近1:1:1:1,遗传图解如下:
(3)前者后代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说明利用的是F1进行测交,而后者比例接近9:3:3:1,说明为F1双杂进行自交.
故答案为:
(1)乙和丙
(2)
(3)前者F1进行测交,后者F1进行自交
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
(4)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乙
常
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
AaXBXb
aaXbXb
1/6
1/3
1/2
1/6
解析
解:(1)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假设甲病为血友病,则由Ⅱ5、Ⅱ6不患病而Ⅲ10患病可知假设错误,所以乙病为血友病.同样根据Ⅱ5、Ⅱ6不患病而生出的孩子Ⅲ10患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这两种病是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Ⅲ11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2/3,由题干知居民中有66%为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以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11%. (4)Ⅱ6是表现型正常的女性,但是她的爸爸是血友病患者,因此她肯定是血友病携带者;又因为她的女儿为甲病患者(aa),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3号是两病兼患的女性,其基因型必为aaXbXb.(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这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出现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P(只患甲病)=(2/3)×(1/2)×(1/2)=1/6; P(只患乙病)=(1-1/3)×(1/2)=1/3; P(只患一种病)=1-P(都患)-P(都不患)=1/2; P(同时患两种病)=(2/3)×(1/2)×(1/2)=1/6.故答案为:(1)乙 常 隐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11%(4)AaXBXb aaXbXb(5)1/6 1/3 1/2 1/6
番茄是自花授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选用红色多棱果品种和黄色正常果形品种(两个品种均为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再经过______,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这种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另外,这种变异类型还可以发生在配子形成的______ 时期,是位于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的.
(2)在______代中出现符合育种要求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这些植株在该代所有红色正常果形植株中,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其他表现红色正常果形的植株不符合育种的要求,原因是______.
(3)在F2代中,与亲本类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这些植株的基因型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选用红色多棱果品种和黄色正常果形品种(两个品种均为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分为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作用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交叉互换型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2)纯种红色多棱果品种和黄色正常果形品种的基因型是RRff、rrFF,子一代的基因型是RrFf,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_F_:rrF_:R_ff:rrff=9:3:3:1,其中R_F_表现为红色正常果,纯合子RRFF能稳定遗传,是符合要求的植株,比例是;其他表现红色正常果形的植株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符合育种的要求.
(3)F2代中,与亲本类型相同的植株是rrF_、R_ff,占.
故答案为:
(1)选择和培育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2)F2 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3) RRff、Rrff,rrFF、rrFf
现有能够稳定遗传的高茎、豆荚饱满和矮茎、豆荚皱缩的两个豌豆品系,请你利用这两个豌豆品系探究下列遗传学问题:
(1)探究的问题:
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问题2:______.
(2)实验设计: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方案,探究上述两个问题(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第①步______,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
第②步______,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3)实验结果:
①F1全部为高茎、豆荚饱满;
②F2的统计数据:
(4)实验分析:
①由于F2中______,所以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皱缩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由于F2中高茎豆荚饱满﹕高茎豆荚皱缩﹕矮茎豆荚饱满﹕矮茎豆荚皱缩≠______,说明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______.
③F2代中高茎、豆荚皱缩植株和矮茎、豆荚饱满植株的出现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F1配子的形成可用如图______解释.
正确答案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皱缩的豌豆杂交
F1代豌豆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高茎﹕矮茎=3﹕1,豆荚饱满:豆荚皱缩=3﹕1
9﹕3﹕3﹕1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重组
A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干中提出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问题2可以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①根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亲本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即取纯合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豌豆杂交;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和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将F1种下,让其自交;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和比例.
(4)实验分析:
①F2中,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高茎与矮茎的比是3:1,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比是3:1,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F2代中高茎、豆荚皱缩植株和矮茎、豆荚饱满植株的出现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由于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所以图解中A细胞能正确解释形成重组配子的原因.
故答案为:
(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第①步: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皱缩的豌豆杂交
第②步:F1代豌豆植株进行自花传粉(或自交)
(4)①高茎﹕矮茎=3﹕1,豆荚饱满:豆荚皱缩=3﹕1
②9﹕3﹕3﹕1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基因重组 A
下列哪个个体的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9:3:3:1的遗传现象(不考虑交叉互换)(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B中,虽然细胞中均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性状分离比均为3:1;图D中,由于A与b、a与B连锁,且不考虑交叉互换,也相当一对等位基因,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可能为9:3:3:1.
只有C细胞中具有A、a和C、c两对等位基因,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故选:C.
长翅红眼(VVSS)与残翅黑眼(vvss)果蝇杂交,F1均为长翅红眼,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1自交后,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多少(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长翅红眼(VVSS)与残翅墨眼(vvss)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红眼,其基因型为VvSs,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红:长墨:残红:残墨=9:3:3:1,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中比例为,其中杂合体为:
Vvss和
vvSs,比例为
=
.
故选:C.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紫花与白花(设基因为A,a)、宽叶与窄叶(设基因为B,b)是两对相对性状.将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无论雌雄全部为紫花宽叶,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后得到的F2: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
(2)只考虑花色,F1全为紫花,F2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______.
(3)F2中紫花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_.
(4)欲测定F2中白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白花宽叶雌株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F1无论雌雄全部为紫花宽叶,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后得到的F2,即有宽叶又有窄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状:又因为紫花与白花、宽叶与窄叶是独立遗传的,因此,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2对染色体上,.
(2)只考虑花色,F1全为紫花,F2出现紫花与白花不同表现型,这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现象.
(3)由于F2中雄性和雌性中紫花与白花数量比都为3:1,因此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中,则F1雌雄植株花色的基因均为Aa.在雌性中只有宽叶,在雄性中宽叶和窄叶数量比为1:1,可推知叶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F1植株雌性中的基因为XBXb,F1植株雄性为XBY,因此,则F1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那么F2中紫花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其中AaXBY占.
(4)测交是待测基因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欲测定F2中白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基因型为aaXbY的雄株杂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1:1:1:1,则白花宽叶雌株为杂合子.
故答案为:
(1)宽叶 两
(2)性状分离
(3)AAXBY或AaXBY
(4)aaXbY 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1:1:1:1
基因A、B、C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的产生,这三种酶共同作用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
Y物质
黑色素.若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有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有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
.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