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2: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由于Aabb:AAbb=2:1,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
,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
×
=
,Aa的个体为2×
×
=
,aa的个体为
×
=
,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
,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故选:C.
在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纯合子能稳定遗传,F1均为黄色圆粒(YyRr),则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
(2)F2代中黄色皱粒(Y_rr)和绿色圆粒(yyR_)属于重组类型,因此F2代中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故选:B.
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与无色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玉米杂交,F1子粒全为有色,用F1与纯合子粒无色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无色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AB、
aB、
Ab、
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
AaBb、
Aabb、
aaBb、
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两(不同)
(2)8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两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1:1:1,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aBb×Aabb→(3:1)(1:1)=3:1:3:1,A错误;
B、AaBb×aaBb→(1:1)(3:1)=1:3:1:3,B错误;
C、AaBB×aabb→(1:1)(1:0)=1:1,C错误;
D、Aabb×aaBb→(1:1)(1:1)=1:1:1:1,D正确.
故选:D.
某二倍体植物的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非糯性基因B和糯性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籽粒的紫色、红色和白色由基因D、d控制,且基因d控制白色,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非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红褐色.现用纯合感病非糯紫色和纯合抗病糯性白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期望培育得到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结果如图.请回答:
(1)籽粒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填“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2)若用碘液处理F1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经过染色后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该现象可证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______发生了分离.
(3)F2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该品种不符合育种要求.为培育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育种专家取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四种表现型的植株,其中就有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该纯合品种的获得表明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______.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育种过程,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籽粒的紫色、红色和白色由基因D、d控制,且基因d控制白色,说明籽粒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2)由于非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红褐色,所以用碘液处理F1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经过染色后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红褐色=1﹕1.该现象可证明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3)由于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非糯性基因B和糯性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籽粒的颜色由基因D、d控制,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F2有9种基因型,其中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为培育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育种专家取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四种表现型的植株,其中就有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该纯合品种的获得表明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可遗传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该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不完全显性
(2)蓝色﹕红褐色=1﹕1 等位基因
(3)9 AaBbDD 染色体片段交换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番茄是自花授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红色多棱果品种、黄色正常果形品种和黄色多棱果品种(三个品种均为纯合体),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应选用以上哪两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______.
(2)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具有何种基因型和表现型?______,______.
(3)在F2代中表现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有多大?______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有多大?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目的要求,要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双显性的后代,在选择亲本时,应选择能够产生双杂种的F1(即基因型为RrFf,表现型为红色正常果形)的亲本杂交,即红色多棱果RRff和黄色正常果rrFF.
(2)红色多棱果RRff和黄色正常果rrFF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RrFf;表现型为:红色正常.
(3)F 1RrFf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出现的F2中,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双显性R-F-)占,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RRFF)占
.
故答案是:
(1)红色多棱果品种和黄色正常果形品种
(2)RrFf 红色正常果形
(3)
(2015秋•濉溪县月考)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冻蛋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甲图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抗冻蛋白基因,可看做是纯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全都含抗冻蛋白基因,即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1:0;
乙图可以看做是杂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有的个体含有抗冻蛋白基因,因此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3:1;
丙图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条含有抗冻蛋白基因,相当于双杂合子(AaBb),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含抗冻蛋白基因(aabb)的占,即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15:1.
故选:A.
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由于基因Y或T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即后代基因型中不存在YY__和__TT这样的基因型,因此,黄色短尾鼠为双杂合体,基因型为YyTt,它们相互交配,所生后代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两对性状组合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2:1)×(2:1)=4:2:2:1.
故选:D.
水韭的黄绿茎和深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基因控制),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深绿茎宽叶甲与乙株进行杂交,F1性状表现如下表,如果让乙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请分析回答:
(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亲本乙的表现型是______.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F1中黄绿茎宽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某学习小组想鉴定该株水韭的茎色与叶型的基因型,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下列试验方案:
①选取多株表现为______的水韭与其进行杂交,试验时,最好选取______的水韭作母本.
②请预测该试验可能得到的试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黄绿茎宽叶.
(2)根据亲本AaBb和aaBb可知,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F1中黄绿茎宽叶(aaBB、aaB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3)①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A_B_),两对基因都有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双隐性个体aabb(黄绿茎窄叶)与之进行测交,并将黄绿茎窄叶作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为1:1:1:1,则该变异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为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 黄绿茎宽叶
(2)
(3)①黄绿茎窄叶 黄绿茎窄叶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1:1: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老鼠的肥胖与体重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如果为常染色体遗传,但不知显隐性关系.现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
(2)如果肥胖为隐性,但不知肥胖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______,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假设体重正常(A)对肥胖(a)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现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与肥胖老鼠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可能是亲鼠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
②让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2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
(5)有的学者认为利于油脂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人群中肥胖基因频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这说明肥胖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出现体重正常小鼠,即肥胖为显性.
(2)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AA与肥胖老鼠aa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个体;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基因突变产生,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让F1自由交配,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1AA、2Aa):肥胖(1aa)=3:1;I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的,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或A-,A=,a=
,_=
,AA=
,Aa=2×
,A_=2×
,aa=
,a_=2×
,__=
(死),正常:肥胖=(
):(
)=4:1,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肥胖=4:1.
(4)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1AABB、2AaBB、2AABb);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5)由于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 出现体重正常小鼠
(2)正反交结果相同 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
(3)I.体重正常:肥胖=3:1 II.体重正常:肥胖=4:1
(4) aaBb、Aabb、aabb
(5)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和基因(或遗传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