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果蔬害虫,中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Ⅰ类危险性害虫,对其检疫极其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在欧美进口水果中检测到三种品系的地中海实蝇(均包含雌雄个体):

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已经证实:上述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②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

(1)由①②③可知: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及显隐性关系是______,③中F1分离比为1:2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2)在确定红腹和黒腹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杂交过程产生的干扰因素,研究人员选择了表中所列的原始红腹品系和黑檀品系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据此判断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及显隐关系是:______.反交组合性状应该是______

(3)为验证以上所有结论,研究人员又进行了野生品系(♂)×黑檀品系(♀)的杂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实验:(A、a表示腹色基因,D、d表示背色基因)

正确答案

解:(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这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中亲代黑背个体均为杂合子,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1:2:1的基因型之比,以及1:3的性状分离比,而实际比例是1:2,可推知黑背纯合致死导致.

(2)原始红腹品系(红腹、黑背)和黑檀品系(黑腹、黑背)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说明红腹相对于黑腹为显性性状;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即正、反交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测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这一现象判断,反交应为红腹XAY做父本,黑腹XaXa做母本,即反交组合为:红腹品系(♂)×黑檀品系(♀).

(3)根据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可写出红腹彩背基因型为ddXAY,黑腹黑背基因型为DdXaXa,据此写出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黑背纯合子致死

(2)位于X染色体上 红腹对黒腹为显性

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

(3)

解析

解:(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这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中亲代黑背个体均为杂合子,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1:2:1的基因型之比,以及1:3的性状分离比,而实际比例是1:2,可推知黑背纯合致死导致.

(2)原始红腹品系(红腹、黑背)和黑檀品系(黑腹、黑背)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说明红腹相对于黑腹为显性性状;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即正、反交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测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这一现象判断,反交应为红腹XAY做父本,黑腹XaXa做母本,即反交组合为:红腹品系(♂)×黑檀品系(♀).

(3)根据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可写出红腹彩背基因型为ddXAY,黑腹黑背基因型为DdXaXa,据此写出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黑背纯合子致死

(2)位于X染色体上 红腹对黒腹为显性

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牵牛花的花色有白色,蓝色,紫色等品种,其形成关系如图,

(1)上述过程说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之一为______

(2)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有:______

(3)某一紫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杂交,如果通过子一代的表现型就能确定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子一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4)现用牵牛花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

上述正交与反交结果不一致,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__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产生的AB花粉有50%发生致死现象

C.F1产生的AB卵细胞有50%发生致死现象

根据你的解释,F1花粉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代谢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花色的控制属于第二种,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性状.

(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组成为aa--,即白色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3)某一紫花植株(A-B-)与某白花植株(aa--)杂交,如果通过子一代的表现型就能确定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中应该有b,即白色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如果子一代出现三种表现型,说明紫花的基因型中有a、b,即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4)F1(AaBb)×乙(aabb),正确情况下,后代AaBb(紫花):Aabb(蓝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即紫花:蓝花:白花=1:1:2,而F1(AaBb)作父本时,实际比值为1:2:4,说明紫花有一半的成活率,由此可见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即F1(AaBb)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1:2:2:2,所以F1花粉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紫花:蓝花:白花=1:2:4.

F1(AaBb)自交,理论上后代紫花:蓝花:白花=9:3:4,但是由于雌配子AB:Ab:aB、ab=1:1:1:1,雄配子AB:Ab:aB、ab=1:2:2:2,则后代紫花:蓝花:白花=7:3:4.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aabb、aaBB、aaBb

(3)aabb或aaBb AaBb

(4)B 紫花:蓝花:白花=1:2:4 紫花:蓝花:白花=7:3:4

解析

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代谢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花色的控制属于第二种,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性状.

(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组成为aa--,即白色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3)某一紫花植株(A-B-)与某白花植株(aa--)杂交,如果通过子一代的表现型就能确定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中应该有b,即白色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如果子一代出现三种表现型,说明紫花的基因型中有a、b,即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4)F1(AaBb)×乙(aabb),正确情况下,后代AaBb(紫花):Aabb(蓝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即紫花:蓝花:白花=1:1:2,而F1(AaBb)作父本时,实际比值为1:2:4,说明紫花有一半的成活率,由此可见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即F1(AaBb)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1:2:2:2,所以F1花粉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紫花:蓝花:白花=1:2:4.

F1(AaBb)自交,理论上后代紫花:蓝花:白花=9:3:4,但是由于雌配子AB:Ab:aB、ab=1:1:1:1,雄配子AB:Ab:aB、ab=1:2:2:2,则后代紫花:蓝花:白花=7:3:4.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aabb、aaBB、aaBb

(3)aabb或aaBb AaBb

(4)B 紫花:蓝花:白花=1:2:4 紫花:蓝花:白花=7:3: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根据研究,狗毛色素的合成与另一对等位基因(I、i)有关.以下是一个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狗毛颜色有关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遗传规律.在具有B或b基因的同时,还必须不具有______基因,狗毛中的色素才能合成.

(2)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F2中黑毛狗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4)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如果让F2中雌雄白毛狗互交,其后代出现褐毛狗的几率是______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回交,理论上说,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遗传图解可知,F2表现型出现了12:3:1的分离比,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以确定,与狗毛颜色有关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规律.由于F2中白色:有色比例为3:1,该比例为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比例,因此可以确定I基因抑制色素的形成,即在具有B或b基因的同时,还必须不具有I基因,狗毛中的色素才能合成.

(2)该遗传实验中,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白毛:黑毛:褐毛=12:3:1,说明F1是BbIi,则亲代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I-)的基因型分别是:bbii、BBII.

(3)F2中黑毛狗基因型为BBii、Bbii,比例为1:2,因此其中纯合子占

(4)已知F1是BbIi,则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共 6种,如果让F2中雌雄白毛狗互交,其后代出现bb的概率是,ii的概率是,所以褐毛狗的几率是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回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Ii:Bbii:bbIi:bbii=1:1:1:1,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 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I    

(2)bbii   BBII    

(3)   

(4)6    

(5)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

解析

解:(1)根据遗传图解可知,F2表现型出现了12:3:1的分离比,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以确定,与狗毛颜色有关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规律.由于F2中白色:有色比例为3:1,该比例为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比例,因此可以确定I基因抑制色素的形成,即在具有B或b基因的同时,还必须不具有I基因,狗毛中的色素才能合成.

(2)该遗传实验中,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白毛:黑毛:褐毛=12:3:1,说明F1是BbIi,则亲代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I-)的基因型分别是:bbii、BBII.

(3)F2中黑毛狗基因型为BBii、Bbii,比例为1:2,因此其中纯合子占

(4)已知F1是BbIi,则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共 6种,如果让F2中雌雄白毛狗互交,其后代出现bb的概率是,ii的概率是,所以褐毛狗的几率是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回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Ii:Bbii:bbIi:bbii=1:1:1:1,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 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I    

(2)bbii   BBII    

(3)   

(4)6    

(5)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常用材料.

(1)现有一果蝇种群,已知基因D、d控制体色,基因G、g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下表为果蝇不同杂交组合及其结果.

①杂交组合2的F1中,灰身残翅和黑身残翅的比例为2: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②杂交组合3中亲本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基因型分别为______;选择该组合F1中的灰身长翅雌雄果蝇彼此交配,F2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2)某突变体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为控制棒眼的显性基因,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因B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内相邻碱基A与T通过______连接(填化合物名称);基因B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识别并结合才能催化形成mRNA.

②基因型为XCLBX+的果蝇可用于检测果蝇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 (正常眼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此法称CLB测定法.此测定法分为三个过程,分别用①②③表示.如图所示:

a、过程③产生F2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b、若X射线处理导致P中部分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可根据上图F2______计算隐性突变频率;但若从如图F1中选择X+X与X+Y进行杂交,而后根据F2计算隐性突变频率则会因______而出现误差.

正确答案

解:(1)①杂交组合2中灰身×灰身,后代了黑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且双亲都是杂合子Dd,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杂交实验3中双亲的基因型是Ddgg、ddGG.F1的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DdGg,让它们雌雄果蝇彼此交配,F2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2)①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图可知,DNA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内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而两条链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需与启动子识别并结合才能催化形成mRNA.

②a、过程③X+Y×XXClB,产生F2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X+(正常眼)、X+XClB(棒眼),即表现型及比例是棒眼:正常眼=1:1.

b、若X射线处理导致P中部分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可根据上图F2中正常眼个体与隐性突变个体比例计算隐性突变频率;但若从如图F1中选择X+X与X+Y进行杂交,而后根据F2计算隐性突变频率则会因X+X中无CLB区段,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而出现误差.

故答案为:

(1)灰身果蝇纯合(DD)致死    Ddgg   ddGG        

(2)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启动子

②a、棒眼:正常眼=1:1

b、正常眼个体与隐性突变个体比例

X+X中无CLB区段,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解析

解:(1)①杂交组合2中灰身×灰身,后代了黑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且双亲都是杂合子Dd,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杂交实验3中双亲的基因型是Ddgg、ddGG.F1的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DdGg,让它们雌雄果蝇彼此交配,F2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2)①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图可知,DNA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内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而两条链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需与启动子识别并结合才能催化形成mRNA.

②a、过程③X+Y×XXClB,产生F2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X+(正常眼)、X+XClB(棒眼),即表现型及比例是棒眼:正常眼=1:1.

b、若X射线处理导致P中部分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可根据上图F2中正常眼个体与隐性突变个体比例计算隐性突变频率;但若从如图F1中选择X+X与X+Y进行杂交,而后根据F2计算隐性突变频率则会因X+X中无CLB区段,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而出现误差.

故答案为:

(1)灰身果蝇纯合(DD)致死    Ddgg   ddGG        

(2)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启动子

②a、棒眼:正常眼=1:1

b、正常眼个体与隐性突变个体比例

X+X中无CLB区段,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名称为______

(2)图甲所示细胞,其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_____个DNA分子.

(3)图甲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M与N或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

(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______

(5)对该基因型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理论上出现______种基因型.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2)图甲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个DNA分子.

(3)M与N或M与n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则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如下:

(5)该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若该相同基因型个体自由交配若干代后,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理论上出现2×2=4种表现型.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       

(2)4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

(5)4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2)图甲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个DNA分子.

(3)M与N或M与n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则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如下:

(5)该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若该相同基因型个体自由交配若干代后,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理论上出现2×2=4种表现型.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       

(2)4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

(5)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每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为正常翅的“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观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欲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得出结论: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根据题意rr为假回复体,所以假回复体的基因型是:HHrr、Hhrr.

(2)①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

②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Hhrr

(2)①hhRR

②全为正常翅

(3)hhRR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根据题意rr为假回复体,所以假回复体的基因型是:HHrr、Hhrr.

(2)①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

②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Hhrr

(2)①hhRR

②全为正常翅

(3)hhRR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有三种,分别是紫色、红色和白色.现将两株红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植物;将F1自交,F2获得191株紫花植物、125株红花植物、21株白花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推测:该植物的花色是由______对基因控制的,且遵循______定律.

(2)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可用F1紫花植物与______植物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各表现型的比例.如果推测正确,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

(3)假设上述推测正确,现取F2中的两株红花植物做杂交实验,若后代的表现型只有紫花植物,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__(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若后代出现了白花植物,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F2紫花、红花、白花的比例接近于9:6:1,说明该植物的花色是由 两对基因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双显性个体表现为紫花,单显性个体表现为红花,双隐性个体表现为白花.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F1为双杂合子,可让F1紫花植物与 白花植物(双隐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紫花:红花:白花=1:2:1,则说明以上实验推测是正确的.

(3)假设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现取F2中的两株红花植物(A-bb或aaB-)做杂交实验,若后代的表现型只有紫花植物(A-B-),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最可能为 AAbb和aaBB;若后代出现了白花植物(aabb),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为 Aabb和aaBb.

故答案是:

(1)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2)白花    紫花:红花:白花=1:2:1     

(3)AAbb和aaBB      Aabb和aaBb

解析

解:(1)由F2紫花、红花、白花的比例接近于9:6:1,说明该植物的花色是由 两对基因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双显性个体表现为紫花,单显性个体表现为红花,双隐性个体表现为白花.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F1为双杂合子,可让F1紫花植物与 白花植物(双隐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紫花:红花:白花=1:2:1,则说明以上实验推测是正确的.

(3)假设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现取F2中的两株红花植物(A-bb或aaB-)做杂交实验,若后代的表现型只有紫花植物(A-B-),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最可能为 AAbb和aaBB;若后代出现了白花植物(aabb),则这两株红花植物的基因型为 Aabb和aaBb.

故答案是:

(1)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2)白花    紫花:红花:白花=1:2:1     

(3)AAbb和aaBB      Aabb和aa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无酒不成席”,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少量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测M、m基因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M、m与A、a称为______,正常情况下这两对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应遵循______定律.

(2)“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3:1.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______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除了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通过控制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4)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不缺ADH的概率为19%,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M、m与A、a称为非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3:1,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因此,除了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4)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因此妻子的基因型为Aa.人群中不缺ADH的概率为19%,则缺少ADH的概率为81%,即aa基因型频率为81%,则a基因频率=90%,A基因频率=1-90%=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10%×10%=1%,而Aa的频率=2×10%×90%=18%,因此丈夫是Aa的概率为,则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aa)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蛋白质的结构

(4)

解析

解:(1)M、m与A、a称为非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3:1,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因此,除了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4)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因此妻子的基因型为Aa.人群中不缺ADH的概率为19%,则缺少ADH的概率为81%,即aa基因型频率为81%,则a基因频率=90%,A基因频率=1-90%=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10%×10%=1%,而Aa的频率=2×10%×90%=18%,因此丈夫是Aa的概率为,则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aa)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蛋白质的结构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生型水貂的毛皮是黑色的.现有两种毛皮颜色的纯合突变体系,一种为银灰色的雄貂,另一种为铂灰色的雌貂,控制银灰色的基因为A,控制铂灰色的基因为B.用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分别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判断,上述两种水貂突变体的出现属于______性突变.控制水貂毛色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遗传定律

(2)如果A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3 的F2个体非野生型中的纯合子占______.让F2中的野生型个体与宝石蓝个体进行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如果B和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中银灰色的基因型是______.让杂交1中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代中银灰色个体性别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野生型是显性性状,两种水貂突变体的出现属于隐性突变.控制水貂毛色遗传的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如果A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3 的F2个体非野生型(占总数的7份,其中3份是纯合子)中的纯合子占.让F2中的野生型个体(A_B_)与宝石蓝个体(aabb)进行交配,野生型个体(A_B_)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铂灰色:银灰色:宝石蓝色=4:2:2:1.

(3)假设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1中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其杂交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亲本中银灰色的基因型是AAXbY.让杂交1中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代中银灰色个体性别为雄性.

故答案为:

(1)隐  自由组合

(2)    野生型:铂灰色:银灰色:宝石蓝色=4:2:2:1

(3)AAXbY   雄性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野生型是显性性状,两种水貂突变体的出现属于隐性突变.控制水貂毛色遗传的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如果A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3 的F2个体非野生型(占总数的7份,其中3份是纯合子)中的纯合子占.让F2中的野生型个体(A_B_)与宝石蓝个体(aabb)进行交配,野生型个体(A_B_)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铂灰色:银灰色:宝石蓝色=4:2:2:1.

(3)假设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1中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其杂交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亲本中银灰色的基因型是AAXbY.让杂交1中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代中银灰色个体性别为雄性.

故答案为:

(1)隐  自由组合

(2)    野生型:铂灰色:银灰色:宝石蓝色=4:2:2:1

(3)AAXbY   雄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成熟时的植株高度由多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除了水肥等环境因素以外,在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植株高度主要与等位基因的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两株显性基因均不同、高度分别为54和66(单位:英寸,下同)的玉米纯合子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平均高度约为60,统计结果显示F2中,最矮的株高为36,最高的为84,且大约每256株中有1株最矮的和1株最高的.已知上述株高差异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玉米株高的多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遵循该定律的条件是______

(2)F1的株高约为______英寸.F2的株高类型有______种,株高约为______英寸的植株数量最多.

(3)生产上需种植整齐、中等株高的玉米品种,若从F2中选择植株做亲本制作生产用杂交种,宜选择株高为____________作亲本,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株高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控制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已知F1是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平均高度是(84+36)÷2=60英寸.已知株高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最多有8个显性基因,最少有0个显性基因,所以株高有9种基因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后代比例最高.

(3)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8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所以择株高为36和84作亲本.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控制株高的多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株高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60    9    60

(3)36  84   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或:全为中等株高,变异小)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株高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控制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已知F1是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平均高度是(84+36)÷2=60英寸.已知株高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最多有8个显性基因,最少有0个显性基因,所以株高有9种基因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后代比例最高.

(3)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8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所以择株高为36和84作亲本.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控制株高的多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株高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60    9    60

(3)36  84   株高为36英寸的玉米均为隐性纯合子,株高为84英寸的玉米控制株高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含有4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株高均为60英寸(或:全为中等株高,变异小)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