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花生是自花传粉植物.已知花生匍匐生长(A)对直立生长(a)为显性,荚果薄壳(B)对荚果厚壳(b)为显性.基因型纯合、表现一致的花生才能作为品种使用.请回答:
(1)请在匍匐薄壳、直立厚壳、匍匐厚壳3个花生品种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以便基因型纯合、一致表现为直立厚壳的植株群体.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2)由于种子混杂,种植直立厚壳的某块地出现少数匍匐植株,开花前将其全部拔除,只收获该地块直立植株结的种子用于第二年播种,在不发生新的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是否还会出现匍匐植株?______为什么?______.
(3)播种薄壳种子的某块地,出现少数荚果厚壳的植株,收获时将其全部清除,只用该地块荚果薄壳的植株结的种子播种,在无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是否还会出现荚果厚壳的植株?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得到直立薄壳,必须用亲本立厚壳(aabb)和匍匐薄壳(AAbb)品种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直立薄壳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其中aaBb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该后代全部淘汰.aaBB自交后代不分离,该后代即为所要的植株.图解如下:
(2)种植直立厚壳的某块地出现少数匍匐植株,开花前将其全部拔除,只收获该地块直立植株结的种子用于第二年播种,在不发生新的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不会再出现匍匐植株,因为留下种子的基因型全部为aa,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3)播种薄壳种子的某块地,出现少数荚果厚壳的植株,收获时将其全部清除,只用该地块荚果薄壳的植株结的种子播种,在无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还会出现,因为留下的薄壳植株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会发生分离而产生bb种子.
故答案为:
(1)
aaBb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该后代全部淘汰.aaBB自交后代不分离,该后代即为所要的植株.
(2)不会再出现 因为留下种子的基因型全部为aa
(3)还会出现 因为留下的薄壳植株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会发生分离而产生bb种子.
解析
解:(1)要得到直立薄壳,必须用亲本立厚壳(aabb)和匍匐薄壳(AAbb)品种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直立薄壳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其中aaBb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该后代全部淘汰.aaBB自交后代不分离,该后代即为所要的植株.图解如下:
(2)种植直立厚壳的某块地出现少数匍匐植株,开花前将其全部拔除,只收获该地块直立植株结的种子用于第二年播种,在不发生新的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不会再出现匍匐植株,因为留下种子的基因型全部为aa,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3)播种薄壳种子的某块地,出现少数荚果厚壳的植株,收获时将其全部清除,只用该地块荚果薄壳的植株结的种子播种,在无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还会出现,因为留下的薄壳植株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会发生分离而产生bb种子.
故答案为:
(1)
aaBb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该后代全部淘汰.aaBB自交后代不分离,该后代即为所要的植株.
(2)不会再出现 因为留下种子的基因型全部为aa
(3)还会出现 因为留下的薄壳植株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会发生分离而产生bb种子.
(2015秋•漳州月考)青蒿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青蒿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______和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
①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②若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品种杂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
③F2植株中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只要有A、无B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黄花,因此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2)由题意可知,F1是由AABB和aabb杂交产生的,因此F1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即AB、Ab、aB、ab.
①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可以写出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为黄花,其余的为白花,因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花:白花=
13:3.
②若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为黄花,其余为白花,因此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黄花:白花=1:3.
③F2中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F2自交,在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花纯合子的比例=.
故答案应为:
(1)AAbb或Aabb
(2)Ⅰ.AABB aabb
Ⅳ.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①白色:黄色=13:3
②白色:黄色=3:1
③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只要有A、无B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黄花,因此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2)由题意可知,F1是由AABB和aabb杂交产生的,因此F1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即AB、Ab、aB、ab.
①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可以写出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为黄花,其余的为白花,因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花:白花=
13:3.
②若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为黄花,其余为白花,因此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黄花:白花=1:3.
③F2中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F2自交,在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花纯合子的比例=.
故答案应为:
(1)AAbb或Aabb
(2)Ⅰ.AABB aabb
Ⅳ.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①白色:黄色=13:3
②白色:黄色=3:1
③
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__.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队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______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这种做法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长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4种.
(3)假设棕眼是显性(用A表示),亲本雌性是红眼(XaXa),雄性是棕眼(XAY),所以子代雌性个体都表现为棕眼,雄性个体都表现为红眼.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这种做法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长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4种.
(3)假设棕眼是显性(用A表示),亲本雌性是红眼(XaXa),雄性是棕眼(XAY),所以子代雌性个体都表现为棕眼,雄性个体都表现为红眼.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子叶颜色基因在I号染色体上(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花叶病(S病毒引起)的抗性R对不抗病r显性,基性在II号染色体上.
(1)某些大豆品种具有抗花叶病的特性是因为R基因能控制合成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R基因转录时,首先RNA聚合酶与基因的______部位结合,基因的相应片段对螺旋解开.再进行有关过程,刚转录的RNA需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加工的场所是______.
(2)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与纯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杂交得F1,将所得F1中子叶浅绿抗花叶病植株自交得F2,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用分数表示)若通过基因工程,把细菌的抗N病毒基因导入到F1代的子叶浅绿抗花叶病大豆,以获得抗N病毒大豆新品种.现得到一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一条III号染色体上的A植株.考虑子叶颜色,花叶病、及抗N病毒三种性状,A植株自交所给的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种.经研究发现,在某植株中两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2个非同源染色体上.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N病毒植株占______.(用分数表示)
(3)用子叶浅绿植株作亲本自交得F1,F1连续自交得到的F3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用分数表示)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植株与杂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要求写出配子.
正确答案
解:(1)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RNA,刚转录的RNA要在细胞核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2)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Bbrr)与纯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BBRR)杂交得F1(子叶浅绿抗花叶病BbRr、子叶深绿抗花叶病BBRr),将所得F1中子叶浅绿抗花叶病植株(BbRr)自交得F2,由于bb在幼苗阶段死亡,则F2中BB占1/3,Bb占2/3,所以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浅绿抗花叶病(BbR_):深绿抗花叶病(BBR_):浅绿不抗花叶病(Bbrr):深绿不抗花叶病(BBrr)=(2/3×3/4):(1/3×3/4):(2/3×1/4):(1/3×1/4)=6:3:2:1,其中纯合子(BBRR、BBrr)占1/3×1/2+1/3×1/2=1/6.若通过基因工程,把细菌的抗N病毒基因导入到F1代的子叶浅绿抗花叶病大豆(BbR_),以获得抗N病毒大豆新品种.现得到一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一条III号染色体上的A植株.考虑子叶颜色,花叶病、及抗N病毒三种性状,A植株自交所给的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有 3×3×3=27种.若在某植株中两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2个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表示为NnNn,该植株自交后代中,不抗N病毒植株占1/4×1/4=1/16,则抗N病毒植株占1-1/4×1/4=15/16.
(3)用子叶浅绿植株作亲本自交得F1,F1中BB占1/3,Bb占2/3;F1自交得F2,F2幼苗中BB占1/3+2/3×1/4=1/2,Bb占2/3×1/2=1/3,bb占2/3×1/4=1/6,F2成熟群体中BB占3/5,Bb占2/5;F2自交得到的F3,F3中幼苗BB占3/5+2/5×1/4=7/10,Bb占2/5×1/2=1/5,则成熟群体中BB占7/9,Bb占2/9,所有B基因频率为(2×7+2)/(2×9)=8/9.
(4)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植株与杂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植株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
(1)启动子 细胞核
(2)浅绿抗花叶病:深绿抗花叶病:浅绿不抗花叶病:深绿不抗花叶病=6:3:2:1 1/6 27 15/16
(3)8/9
(4)
解析
解:(1)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RNA,刚转录的RNA要在细胞核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2)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Bbrr)与纯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BBRR)杂交得F1(子叶浅绿抗花叶病BbRr、子叶深绿抗花叶病BBRr),将所得F1中子叶浅绿抗花叶病植株(BbRr)自交得F2,由于bb在幼苗阶段死亡,则F2中BB占1/3,Bb占2/3,所以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浅绿抗花叶病(BbR_):深绿抗花叶病(BBR_):浅绿不抗花叶病(Bbrr):深绿不抗花叶病(BBrr)=(2/3×3/4):(1/3×3/4):(2/3×1/4):(1/3×1/4)=6:3:2:1,其中纯合子(BBRR、BBrr)占1/3×1/2+1/3×1/2=1/6.若通过基因工程,把细菌的抗N病毒基因导入到F1代的子叶浅绿抗花叶病大豆(BbR_),以获得抗N病毒大豆新品种.现得到一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一条III号染色体上的A植株.考虑子叶颜色,花叶病、及抗N病毒三种性状,A植株自交所给的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有 3×3×3=27种.若在某植株中两个抗N病毒基因成功整合到2个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表示为NnNn,该植株自交后代中,不抗N病毒植株占1/4×1/4=1/16,则抗N病毒植株占1-1/4×1/4=15/16.
(3)用子叶浅绿植株作亲本自交得F1,F1中BB占1/3,Bb占2/3;F1自交得F2,F2幼苗中BB占1/3+2/3×1/4=1/2,Bb占2/3×1/2=1/3,bb占2/3×1/4=1/6,F2成熟群体中BB占3/5,Bb占2/5;F2自交得到的F3,F3中幼苗BB占3/5+2/5×1/4=7/10,Bb占2/5×1/2=1/5,则成熟群体中BB占7/9,Bb占2/9,所有B基因频率为(2×7+2)/(2×9)=8/9.
(4)子叶浅绿不抗花叶病植株与杂合的子叶深绿抗花叶病植株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
(1)启动子 细胞核
(2)浅绿抗花叶病:深绿抗花叶病:浅绿不抗花叶病:深绿不抗花叶病=6:3:2:1 1/6 27 15/16
(3)8/9
(4)
控制菜粉蝶体色的基因为A、a,雄性中有黄色和白色,而雌性都是白色.控制触角类型的基因为B.b,触角有棒形和正常,且雄性和雌性中都有棒形触角和正常触角.请根据下表三组杂交组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菜粉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根据组合______可确定基显隐性.
(2)让组合二Fl中的白色正常雄性个体与白色棒形雌性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雄性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若让组合三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与组合一亲本的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中雄性个体黄色:白色=3:1,则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若后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黄色,则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为雌性个体都是白色,故要根据雄性个体体色来判断,在组合一中雄性是黄色的,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且出现了黄色:白色=3:1,故白色是隐性,因为在雄性个体中能出现3:1,应该是在常染色体上.
(2)杂交组合二的后代中,雄性个体黄色:白色=(1+3):(1+3)=1:1,说明亲本体色的基因型为Aa和aa;触角类型的个体棒形:正常=(1+1+1):(3+3+3)=1:3,说明亲本触角类型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类型为♀AaBb×♂aaBb.其Fl中的白色正常雄性(aaBB、aaBb
)个体与白色棒形雌性(Aabb
、aabb
)个体自由交配,雄配子aB=
,ab=
,雌配子Ab=
,ab=
,所以后代雄性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正常:白色棒形=2:1:6:3.
(3)若让组合三亲本中的雄性个体(A_BB)与组合一亲本的雌性个体(AaBb)杂交,若后代中雄性个体黄色:白色=3:1,则判断组合三雄性个体(AaBB),根据子代表现型推出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黄色,则判断组合三雄性个体(AABB),根据子代表现型推出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
故答案为:
(1)常 一
(2)黄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正常:白色棒形=2:1:2:1
(3)AAbb AAbb或Aabb或aabb
解析
解:(1)因为雌性个体都是白色,故要根据雄性个体体色来判断,在组合一中雄性是黄色的,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且出现了黄色:白色=3:1,故白色是隐性,因为在雄性个体中能出现3:1,应该是在常染色体上.
(2)杂交组合二的后代中,雄性个体黄色:白色=(1+3):(1+3)=1:1,说明亲本体色的基因型为Aa和aa;触角类型的个体棒形:正常=(1+1+1):(3+3+3)=1:3,说明亲本触角类型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类型为♀AaBb×♂aaBb.其Fl中的白色正常雄性(aaBB、aaBb
)个体与白色棒形雌性(Aabb
、aabb
)个体自由交配,雄配子aB=
,ab=
,雌配子Ab=
,ab=
,所以后代雄性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正常:白色棒形=2:1:6:3.
(3)若让组合三亲本中的雄性个体(A_BB)与组合一亲本的雌性个体(AaBb)杂交,若后代中雄性个体黄色:白色=3:1,则判断组合三雄性个体(AaBB),根据子代表现型推出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黄色,则判断组合三雄性个体(AABB),根据子代表现型推出组合三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
故答案为:
(1)常 一
(2)黄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正常:白色棒形=2:1:2:1
(3)AAbb AAbb或Aabb或aabb
生物的一个遗传性状往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②上述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______.
③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淀粉分支酶形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
(2)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三种类型,如图表示该植物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植物开紫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开红花的个体占______.
③现有一纯合的白色植株,要检验该植株的基因型,应使之与纯合的______色植株杂交,若子代_____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子代_____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淀粉分支酶形成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淀粉分支酶基因转录为mRNA,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产生淀粉分支酶.
(2)①根据图解可知,该植物要开紫花必须具有A基因,而不能有B基因,即基因型用A_bb表示,因此紫色个体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或Aabb.
②根据图解,红花植物的基因型即为A_B_.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开红花的个体为A_B_,即占.
③现有一纯合的白色植株(aa__),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要检验该植株的基因型,应使之与纯合的紫色植株(AAbb)杂交,若子代全开红花(A_B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子代全开紫花(aaB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
(2)①AAbb或Aabb
②
③紫 全开红花 aaBB 全开紫花 aabb
解析
解:(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淀粉分支酶形成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淀粉分支酶基因转录为mRNA,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产生淀粉分支酶.
(2)①根据图解可知,该植物要开紫花必须具有A基因,而不能有B基因,即基因型用A_bb表示,因此紫色个体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或Aabb.
②根据图解,红花植物的基因型即为A_B_.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开红花的个体为A_B_,即占.
③现有一纯合的白色植株(aa__),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要检验该植株的基因型,应使之与纯合的紫色植株(AAbb)杂交,若子代全开红花(A_B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子代全开紫花(aaB_),则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
(2)①AAbb或Aabb
②
③紫 全开红花 aaBB 全开紫花 aabb
分析与遗传有关的实验,回答相关的问题:
(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做了______实验,结果F1都表现为高茎,F1自交得F2,F2出现3:1 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彩棉”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据专家介绍,其中“物理诱变”采用的是一种单一射线,若种子进入太空后,经受的是综合射线,甚至是人类未知的射线辐射.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给种子创造物理诱变的机率,从产生的二代种子中可以选择无数的育种材料,丰富育种基因资源,从而可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据此回答:
①“彩棉”育种中经综合射线诱变后,引发的变异是______.
②“彩棉”返回地面后,是否均可产生有益的变异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分析如图所示的家系图,此种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都不会患病.若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若生育一表现正常的女儿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做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F1都表现为高茎,F1自交得F2,F2出现3:1 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2)①综合射线诱变后,引发突变.
②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彩棉”返回地面后,不一定均可产生有益的变异.
(3)由以上分析可知,Ⅲ-2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若生育一表现正常(A_B_)的女儿概率为×
×
=
.
故答案为:
(1)正交和反交 等位基因分离
(2)①突变 ②不一定 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多害少利
(3)
解析
解:(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做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F1都表现为高茎,F1自交得F2,F2出现3:1 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2)①综合射线诱变后,引发突变.
②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彩棉”返回地面后,不一定均可产生有益的变异.
(3)由以上分析可知,Ⅲ-2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若生育一表现正常(A_B_)的女儿概率为×
×
=
.
故答案为:
(1)正交和反交 等位基因分离
(2)①突变 ②不一定 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多害少利
(3)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______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Ti质粒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
然后借助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正确答案
解:(1)在培育乙的过程中利用了诱变育种的技术;在培育丙的过程中,经过了EMS诱变处理和花粉离体培养,用到了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
(2)由丙的培育过程中知,丙为纯合子,丙的基因型为ttgg.乙与丙杂交,F1中既有抗性又有非抗性个体,所以乙的基因型为Tt;F1全为非糯性,所以乙的基因型为GG,因此乙的基因型为TtGG.要培育抗性糯性品种,需要从F1中选择抗性非糯性个体进行自交.由乙和丙的基因型可推测出F1中抗性非糯性的基因型为TtGg,其自交后代中抗性糯性个体(T_gg)占的比例为:.
(3)F2中抗性糯性个体的基因为Ttgg或TTgg,自交后代中没有非抗糯性出现时,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要从其它物种获得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基因工程中,用限制酶对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故答案为:
(1)单倍体
(2)抗性非糯性
(3)非抗糯性
(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 DNA连接酶
解析
解:(1)在培育乙的过程中利用了诱变育种的技术;在培育丙的过程中,经过了EMS诱变处理和花粉离体培养,用到了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
(2)由丙的培育过程中知,丙为纯合子,丙的基因型为ttgg.乙与丙杂交,F1中既有抗性又有非抗性个体,所以乙的基因型为Tt;F1全为非糯性,所以乙的基因型为GG,因此乙的基因型为TtGG.要培育抗性糯性品种,需要从F1中选择抗性非糯性个体进行自交.由乙和丙的基因型可推测出F1中抗性非糯性的基因型为TtGg,其自交后代中抗性糯性个体(T_gg)占的比例为:.
(3)F2中抗性糯性个体的基因为Ttgg或TTgg,自交后代中没有非抗糯性出现时,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要从其它物种获得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基因工程中,用限制酶对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故答案为:
(1)单倍体
(2)抗性非糯性
(3)非抗糯性
(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 DNA连接酶
如图是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示意图,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蓝色和一只纯合黄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
(1)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这是因为______.
(2)若F1与杂合的黄色鹦鹉交配,后代出现白色鹦鹉的概率为______.
(3)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某绿色鹦鹉与蓝色鹦鹉杂交,后代只有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比例为3:1,则该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鹦鹉羽毛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纯合蓝色鹦鹉AAbb和纯合黄色鹦鹉aaBB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与杂合的黄色鹦鹉aaBb交配,后代出现白色鹦鹉的概率为=
.
(3)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A-B-):蓝色(A-bb):黄色(aaB-):白色(aabb)=9:3:3:1.
(4)绿色鹦鹉(A-B-)与蓝色鹦鹉(A-bb)杂交,只有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比例为3:1,说明该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蓝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3)绿色:蓝色:黄色:白色=9:3:3:1
(4)AaBB
解析
解:(1)鹦鹉羽毛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纯合蓝色鹦鹉AAbb和纯合黄色鹦鹉aaBB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与杂合的黄色鹦鹉aaBb交配,后代出现白色鹦鹉的概率为=
.
(3)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A-B-):蓝色(A-bb):黄色(aaB-):白色(aabb)=9:3:3:1.
(4)绿色鹦鹉(A-B-)与蓝色鹦鹉(A-bb)杂交,只有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比例为3:1,说明该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蓝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3)绿色:蓝色:黄色:白色=9:3:3:1
(4)AaBB
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扁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圆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圆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圆:长=1:1,有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全为圆形.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6: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6:1可以推测出:长形基因型为aabb,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即有AABB、AaBB、AaBb、AABb,圆形基因型为A_bb和aaB_,即AAbb、Aabb、aaBb、aaBB.
(3)单株收获F2中圆盘果实的种子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1aaBB,所以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圆:长=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全为圆形.
故答案为:
(1)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 A-B- A-bb和aaB-
(3)
解析
解:(1)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6: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6:1可以推测出:长形基因型为aabb,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即有AABB、AaBB、AaBb、AABb,圆形基因型为A_bb和aaB_,即AAbb、Aabb、aaBb、aaBB.
(3)单株收获F2中圆盘果实的种子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1aaBB,所以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圆:长=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全为圆形.
故答案为:
(1)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 A-B- A-bb和aaB-
(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