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果蝇的紫眼/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组在野生型果蝇(长翅)中发现卷翅不能飞行的突变体.为研究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杂交试验:
(所有杂交试验均在适宜条件下完成,子代各性状表现雌雄均有)
请分析实验结果回答:
(1)果蝇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卷翅/长翅性状是由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B/b)控制.
(2)F1红眼卷翅果蝇基因型为______.
(3)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如果推测正确,F2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表中可以看出,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而F1自交后代卷翅:长翅=653:334,接近与2:1,并且子代各性状表现雌雄均有,说明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同时卷翅为显性性状,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
(2)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红眼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
(3)F1红眼卷翅果蝇(AaBb)交配,理论上应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但由于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故会偏离这一性状分离比,理论上9种基因型应出去BB纯合时的3种基因型,即除去1AABB、2AaBB和1aaBB,F2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1AAbb、1aabb),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6-4)=.
故答案为:
(1)红眼、卷翅 常
(2)AaBb
(3)卷翅基因纯合致死 6
解析
解:(1)在表中可以看出,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而F1自交后代卷翅:长翅=653:334,接近与2:1,并且子代各性状表现雌雄均有,说明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同时卷翅为显性性状,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
(2)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红眼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
(3)F1红眼卷翅果蝇(AaBb)交配,理论上应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但由于对于卷翅来说,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故会偏离这一性状分离比,理论上9种基因型应出去BB纯合时的3种基因型,即除去1AABB、2AaBB和1aaBB,F2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1AAbb、1aabb),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6-4)=.
故答案为:
(1)红眼、卷翅 常
(2)AaBb
(3)卷翅基因纯合致死 6
(2015秋•津市市校级月考)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家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基因.
(2)请判断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Ⅱ6______,Ⅲ8______,Ⅲ9______.
(3)如果Ⅱ7为纯合子,则Ⅲ10与其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为______.
(4)该系谱图中,属于Ⅱ6的直系血亲的有______.
(5)Ⅲ8和Ⅲ10属于近亲不宜婚配,如果婚配的话,生出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可判断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可判断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根据1号、2号和4号可知,Ⅱ6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8只患甲病而Ⅱ3正常Ⅱ4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是AaBb;Ⅲ9只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是aabb.
(3)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或aaBb(
),Ⅱ7为纯合子,则Ⅲ10的基因型为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
.
(4)该系谱图中,属于Ⅱ6的直系血亲的有Ⅰ1、Ⅰ2、Ⅲ10.
(5)Ⅲ8的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aaBb(
),他们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aabb
(3)
(4)Ⅰ1、Ⅰ2、Ⅲ10
(5)
解析
解:(1)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可判断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可判断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根据1号、2号和4号可知,Ⅱ6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8只患甲病而Ⅱ3正常Ⅱ4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是AaBb;Ⅲ9只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是aabb.
(3)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或aaBb(
),Ⅱ7为纯合子,则Ⅲ10的基因型为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
.
(4)该系谱图中,属于Ⅱ6的直系血亲的有Ⅰ1、Ⅰ2、Ⅲ10.
(5)Ⅲ8的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aaBb(
),他们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aabb
(3)
(4)Ⅰ1、Ⅰ2、Ⅲ10
(5)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此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______,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______.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______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若用14CO2饲喂番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4C最先出现在______化合物.
正确答案
解:(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就紫茎和绿茎这一对性状来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紫茎:绿茎=1:1,说明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就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一对性状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都是杂合子(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理论上只能得到基因型为ab的单倍体,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
.
(4)在番茄地里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株异常番茄,其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番茄是C3植物,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根据暗反应物质变化的过程CO2被C5固定形成C3,故14C最先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中.
故答案为:
(l)AaBb aaBb
(2)发生了基因突变
(3)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4)植物组织培养(茎尖培养)
(5)三碳
解析
解:(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就紫茎和绿茎这一对性状来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紫茎:绿茎=1:1,说明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就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一对性状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都是杂合子(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理论上只能得到基因型为ab的单倍体,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
.
(4)在番茄地里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株异常番茄,其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番茄是C3植物,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根据暗反应物质变化的过程CO2被C5固定形成C3,故14C最先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中.
故答案为:
(l)AaBb aaBb
(2)发生了基因突变
(3)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4)植物组织培养(茎尖培养)
(5)三碳
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l的自交、Fl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______.
(2)沃森和克里克所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___模型.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______模型.
(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______.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并且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模型.
(3)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运用类比推理法,萨顿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同样可以推断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即不同的基因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段.
故答案为:
(1)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物理 数学
(3)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段
解析
解:(1)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并且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模型.
(3)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运用类比推理法,萨顿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同样可以推断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即不同的基因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段.
故答案为:
(1)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物理 数学
(3)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不同的片段
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日本明蟹的壳色是由______对基因控制的.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2)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F1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比例为______.若让F1的青蟹随机交配,则F2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______,出现青色壳明蟹的概率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两只明蟹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代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是基因对性状的______(填“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分析可知,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所以青色壳必须是能产生乙和丙物质的,因此明蟹的青色壳是由2对基因控制(要同时具有A和B),其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
(2)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代基因型是A_B_,aaB_
,又因为aa的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所以F1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比例为1:6.其后代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2:2,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没有死亡)中出现灰白色明蟹(aa--)的概率是
×
×
=
,出现青色壳明蟹(A-B-)的概率是(1-
)×(1-
×
)=
×
=
.
(3)由于aa使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所以AaBb×AaBb杂交,则后代中成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青色:花斑色:灰白色=9:3:2(aa50%个体死亡).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灰白色壳明蟹的出现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基因的表达.
故答案为:
(1)两 4
(2)1:6
(3)青色、花斑色、灰白色=9:3:2
(4)酶的合成 间接 基因的表达
解析
解:(1)由题意分析可知,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所以青色壳必须是能产生乙和丙物质的,因此明蟹的青色壳是由2对基因控制(要同时具有A和B),其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
(2)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代基因型是A_B_,aaB_
,又因为aa的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所以F1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比例为1:6.其后代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2:2,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没有死亡)中出现灰白色明蟹(aa--)的概率是
×
×
=
,出现青色壳明蟹(A-B-)的概率是(1-
)×(1-
×
)=
×
=
.
(3)由于aa使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所以AaBb×AaBb杂交,则后代中成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青色:花斑色:灰白色=9:3:2(aa50%个体死亡).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灰白色壳明蟹的出现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基因的表达.
故答案为:
(1)两 4
(2)1:6
(3)青色、花斑色、灰白色=9:3:2
(4)酶的合成 间接 基因的表达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说出两种情况).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2:2:48:48,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正确答案
解:(1)YYRR×yyrr→基因型是Y_R_,自交子二代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Y_rr,其中YYrr占,Yyrr占
,黄色皱粒豌豆自交,绿色皱粒的比例是yyrr=;终止密码子是翻译终止的信号,不能编码氨基酸,r编码的蛋白质比R编码的蛋白质少61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r基因转录的mRNA的终止密码子前移;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隐性基因进行了转录,但是隐性基因不翻译;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出现了四种表现型,说明子一代杂合子产生四种配子,测交后代的比例是2:2:48:48,不符合1:1:1:1的比例,说明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应该含有SⅡ,如果S型菌只有SⅢ,则与“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相矛盾.
(4)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故答案为:
(1)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解:(1)YYRR×yyrr→基因型是Y_R_,自交子二代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Y_rr,其中YYrr占,Yyrr占
,黄色皱粒豌豆自交,绿色皱粒的比例是yyrr=;终止密码子是翻译终止的信号,不能编码氨基酸,r编码的蛋白质比R编码的蛋白质少61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r基因转录的mRNA的终止密码子前移;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隐性基因进行了转录,但是隐性基因不翻译;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出现了四种表现型,说明子一代杂合子产生四种配子,测交后代的比例是2:2:48:48,不符合1:1:1:1的比例,说明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应该含有SⅡ,如果S型菌只有SⅢ,则与“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相矛盾.
(4)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故答案为:
(1)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如让基因型GyYy植株自交后代中的黄绿叶植株自交,其中有______(比例)的植株后代将出现4种表现型.
(2)杂合黄叶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子代出现的浓绿叶植株,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子代浓绿叶与子代杂合黄绿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在黄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中,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正确答案
解:(1)据题目表格信息,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GgYy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G_Y_:G_yy:ggY_:ggyy=9:3:3:1,有4种表现型,所以如让基因型GyYy植株自交后代中的黄绿叶植株自交,其中有的植株后代将出现4种表现型.
(2)杂合黄叶植株ggYy与某植株杂交,子代出现=
的浓绿叶植株,说明两对基因由一对是测交,有一对是自交,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GgYy,子代浓绿叶的基因型为Ggyy,子代杂合黄绿叶基因型为GgYy、GgYY,后代G_Y_:G_yy:ggY_:ggyy=6:3:2:1,叶,即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6:3:2:1.
(3)黄绿叶茶树(G_Y_)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其中GgYy自交可以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
=
;黄叶茶树(ggY_)有2种基因型:ggYY,ggYy;其中ggYy 自交可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
×
=
;因此,选择ggYy 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故答案为:
(1)4
(2)GgYy 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6:3:2:1
(3)GgYy、ggYy ggYy
解析
解:(1)据题目表格信息,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GgYy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G_Y_:G_yy:ggY_:ggyy=9:3:3:1,有4种表现型,所以如让基因型GyYy植株自交后代中的黄绿叶植株自交,其中有的植株后代将出现4种表现型.
(2)杂合黄叶植株ggYy与某植株杂交,子代出现=
的浓绿叶植株,说明两对基因由一对是测交,有一对是自交,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GgYy,子代浓绿叶的基因型为Ggyy,子代杂合黄绿叶基因型为GgYy、GgYY,后代G_Y_:G_yy:ggY_:ggyy=6:3:2:1,叶,即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6:3:2:1.
(3)黄绿叶茶树(G_Y_)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其中GgYy自交可以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
=
;黄叶茶树(ggY_)有2种基因型:ggYY,ggYy;其中ggYy 自交可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
×
=
;因此,选择ggYy 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故答案为:
(1)4
(2)GgYy 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6:3:2:1
(3)GgYy、ggYy ggYy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如图所示.
(1)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雌株的基因 型有______种.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子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将上述F1代中不同株间杂交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F2有几种表现型,其比例如何?______.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在F2 代中应选择怎样的基因型个体作亲本?试用图解说明.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为雄株,即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包括bbTT、bbTt;当基因t纯合时,即__tt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基因型包括BBtt、Bbtt、bbtt).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由于BBTT是雌雄同株,可以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BBTT;bbtt是雌株,不能进行自交,只能与BBTT杂交,杂交后的基因型为BbTt.
(3)由(2)小题可知,杂交的种子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1)bbTT、bbTt 3
(2)BBTT BbTt
(3)三种.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4)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解析
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为雄株,即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包括bbTT、bbTt;当基因t纯合时,即__tt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基因型包括BBtt、Bbtt、bbtt).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由于BBTT是雌雄同株,可以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BBTT;bbtt是雌株,不能进行自交,只能与BBTT杂交,杂交后的基因型为BbTt.
(3)由(2)小题可知,杂交的种子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1)bbTT、bbTt 3
(2)BBTT BbTt
(3)三种.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4)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______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______.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
(4)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F1测交结果为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1:1:2,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的纯合体,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黑色斑纹(A-B-):灰色斑纹(A-bb):无斑纹(aaB-和aabb)=9:3:4.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
=
.
(3)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2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
(4)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产生的卵细胞为aZt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产生的精子为A0ZT和aZT.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TZt和A0aZT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A0aZTZT、A0aZTZt)占×
+
×
=
;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TW)占
×
=
.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9:3:4
(3)有斑纹:无斑纹=1:1
(4)
解析
解:(1)由于F1测交结果为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1:1:2,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的纯合体,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黑色斑纹(A-B-):灰色斑纹(A-bb):无斑纹(aaB-和aabb)=9:3:4.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
=
.
(3)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2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
(4)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产生的卵细胞为aZt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产生的精子为A0ZT和aZT.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TZt和A0aZT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A0aZTZT、A0aZTZt)占×
+
×
=
;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TW)占
×
=
.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9:3:4
(3)有斑纹:无斑纹=1:1
(4)
下表是科研人员所做的三组水稻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D和d表示水稻株高的显、隐性基因,T和t表示抗性的显、隐性基因).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1)由______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获得纯合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如果生产中只有乙组合中的亲本,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______育种的方法.
(4)乙组后代自花受粉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由乙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高茎和抗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因此,获得纯化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甲组.
(3)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4)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的基因型为DdTt,其自花受粉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
故答案为:
(1)乙 高茎和抗病
(2)甲 DdTt×ddTt
(3)单倍体育种
(4)
解析
解:(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由乙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高茎和抗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纯合矮茎抗病个体(ddTT)比例为0.因此,获得纯化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甲组.
(3)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4)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ddtt,后代的基因型为DdTt,其自花受粉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
故答案为:
(1)乙 高茎和抗病
(2)甲 DdTt×ddTt
(3)单倍体育种
(4)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