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某种矮牵牛花色有红、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红花品系丙进行杂交,结果如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两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甲______,乙______.甲丙杂交产生的F2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补充完成下图模型,以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上述性状的.
(3)如图,表示的是A基因控制酶A合成时,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______(填标号和物质名称).②③④的最终结构是否相同?______(是/否).
(4)常利用______法将外源基因GhMADS3导入矮牵牛细胞,使花色发生改变,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甲、丙都为纯合,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组合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又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甲和丙杂交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白花(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
(2)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即A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示为红色,因此基因控制上述性状的图解见答案.
(3)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①mRNA.②③④为肽链,控制合成它们的模板相同,因此这三条肽链的最终结构相同.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法.
故答案为:
(1)aabb AAbb或aaBB
(2)如图
(3)①mRNA 相同
(4)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甲、丙都为纯合,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组合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又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甲和丙杂交产生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白花(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
(2)由以上分析可知,红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即A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示为红色,因此基因控制上述性状的图解见答案.
(3)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①mRNA.②③④为肽链,控制合成它们的模板相同,因此这三条肽链的最终结构相同.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法.
故答案为:
(1)aabb AAbb或aaBB
(2)如图
(3)①mRNA 相同
(4)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它是______子.
(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可知,豌豆的两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
(2)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
(3)把两个亲本的基因一对一对的考虑: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Yy×yy后代纯合体只有yy,Rr×Rr后代纯合体有RR、rr,故两亲本杂交后代中纯合体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yyrr为双隐性个体,表现型为绿色皱粒.
(4)根据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皱粒 纯合
(4)1:1 3:1
(5)
解析
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可知,豌豆的两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
(2)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
(3)把两个亲本的基因一对一对的考虑: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Yy×yy后代纯合体只有yy,Rr×Rr后代纯合体有RR、rr,故两亲本杂交后代中纯合体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yyrr为双隐性个体,表现型为绿色皱粒.
(4)根据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皱粒 纯合
(4)1:1 3:1
(5)
菜豆子叶颜色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颜色变浅,B的修饰效应可累加,BB使子叶变为白色,Bb使色素颜色淡化为黄褐色).现有亲代种子P1(aaBB,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如下:
(1)P2的基因型是______;F1的表现型为______,F2中子叶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_____.
(2)从F2取出一粒黑色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杂交,预计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若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若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P2(纯种,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由于F1的表现型为黄褐色.
子叶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_、A_BB,因此F2中子叶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即1aabb、1aaBB、2aaBb、1AABB、2AaBB,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AaBb)杂交.若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1:1;若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3:2.
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 黄褐色 5
(2)黑色:黄褐色=1:1 AAbb
黑色:黄褐色:白色=3:3:2 Aabb
解析
解:(1)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P2(纯种,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由于F1的表现型为黄褐色.
子叶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_、A_BB,因此F2中子叶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即1aabb、1aaBB、2aaBb、1AABB、2AaBB,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AaBb)杂交.若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1:1;若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表现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3:2.
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 黄褐色 5
(2)黑色:黄褐色=1:1 AAbb
黑色:黄褐色:白色=3:3:2 Aabb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故答案为: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解析
解:(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故答案为: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黄瓜是雌雄同株植物,现有黄瓜的两个品种,品种Ⅰ只抗甲锈菌,品种Ⅱ只抗乙锈菌.将品种Ⅰ和品种Ⅱ杂交,F1表现为既抗甲锈菌又抗乙锈菌,F1自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和植株数如下表所示,这两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请回答:
(1)黄瓜抗锈菌基因的出现是______结果,两种抗锈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3)从F2中筛选出抗锈病个体的简便方法是______,筛选得到的抗锈病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筛选得到的个体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黄瓜抗锈菌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这两种抗锈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抗甲锈菌、抗乙锈菌,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从F2中筛选出抗锈病个体的简便方法是在含有甲锈菌、乙锈菌的土壤中种植F2植株;F2中抗甲锈病和乙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可见筛选得到的抗锈病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筛选得到的个体中AA:Aa=1:2,因此基因A的频率是
.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2)抗甲锈菌、抗乙锈菌 AAbb和aaBB(aaBB和AA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在含有甲锈菌、乙锈菌的土壤中种植F2植株
解析
解:(1)黄瓜抗锈菌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这两种抗锈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抗甲锈菌、抗乙锈菌,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从F2中筛选出抗锈病个体的简便方法是在含有甲锈菌、乙锈菌的土壤中种植F2植株;F2中抗甲锈病和乙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可见筛选得到的抗锈病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筛选得到的个体中AA:Aa=1:2,因此基因A的频率是
.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2)抗甲锈菌、抗乙锈菌 AAbb和aaBB(aaBB和AA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在含有甲锈菌、乙锈菌的土壤中种植F2植株
家狗的毛色有黑色、红褐色、红色、柠檬色四种表现型.请根据下表中的杂交情况,完成下列问题(答题中所需字母自选)
(1)通过分析,判断家狗毛色性状由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2)请你从杂交组合2和它们的子一代中选择亲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上述判断加以验证:______.
(3)杂交组合3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4)如果让杂交组合1的子一代黑狗相互交配,则它们所产生的子代中杂合体的表现型为______种,其比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组合1和3中可推知:它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选子一代黑色狗AaBb和纯种柠檬色狗aabb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黑狗AaBb:红狗Aabb:红褐狗aaBb:柠檬狗aabb=1:1:1:1.
(3)根据以上分析,杂交组合3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4)如果让杂交组合1的子一代黑狗相互交配,即AaBb×AaBb,则它们所产生的子代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杂合体的表现型及其比值为黑色A_B_:红褐色aaBb:红色Aabb=8:2:2=4:1:1.
故答案为:
(1)两对
(2)选子一代黑色狗和纯种柠檬色狗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为1:1:1:1
(3)Aabb和aaBb
(4)34:1:1
解析
解:(1)从组合1和3中可推知:它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选子一代黑色狗AaBb和纯种柠檬色狗aabb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黑狗AaBb:红狗Aabb:红褐狗aaBb:柠檬狗aabb=1:1:1:1.
(3)根据以上分析,杂交组合3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4)如果让杂交组合1的子一代黑狗相互交配,即AaBb×AaBb,则它们所产生的子代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杂合体的表现型及其比值为黑色A_B_:红褐色aaBb:红色Aabb=8:2:2=4:1:1.
故答案为:
(1)两对
(2)选子一代黑色狗和纯种柠檬色狗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为1:1:1:1
(3)Aabb和aaBb
(4)34:1:1
某野生植物(2n=16),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其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某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中紫花:白花=1:3.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要测定该植物的基因组,需要检测8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对人类而言,则需要检测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
(3)根据题干可知,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对其进行测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中,白花植株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若要短时间内培育能够稳定遗传的紫花植株,可选用______育种,该育种方法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人类而言,则需要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天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中紫花:白花=1:3,说明亲本为一个测交和一个杂合子自交的组合,又由图可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
(3)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对其进行测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3.
(4)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5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5)要短时间内培育能够稳定遗传的紫花植株,可选用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时间,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为:(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
(2)AaBb aaBb
(3)AaBb 紫花:白花=1:3
(4)5
(5)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解析
解:(1)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人类而言,则需要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天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中紫花:白花=1:3,说明亲本为一个测交和一个杂合子自交的组合,又由图可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
(3)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对其进行测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3.
(4)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5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5)要短时间内培育能够稳定遗传的紫花植株,可选用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时间,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为:(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
(2)AaBb aaBb
(3)AaBb 紫花:白花=1:3
(4)5
(5)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雕鸮(鹰类)的控制颜色(用A、a表示)和斑纹(用B、b表示)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亲代到F1代的遗传图解.______
(2)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均为无纹,说明无纹为显性,条纹为隐性;F1体色表现为绿色与黄色,且比值为1:3,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为测交组合.当F1的绿色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2:1;故绿色为显性;根据题干可知体色性状中纯合子致死.因此,可推出双亲基因型:绿色条纹(Aabb)和黄色无纹(aaBB),所以F1的绿色无纹必然是AaBb,因为有条纹亲本.而黄色无纹则是aaBb,其遗传图解见答案.
(2)由(1)分析可知F1的绿色无纹雕鸮的基因AaBb,且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的原因是在其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1AABB(绿色无纹)、2AABb(绿色无纹)、AAbb(1绿色条纹).
故答:(1)
(2)AABB、AABb、AAbb
解析
解:(1)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均为无纹,说明无纹为显性,条纹为隐性;F1体色表现为绿色与黄色,且比值为1:3,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为测交组合.当F1的绿色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2:1;故绿色为显性;根据题干可知体色性状中纯合子致死.因此,可推出双亲基因型:绿色条纹(Aabb)和黄色无纹(aaBB),所以F1的绿色无纹必然是AaBb,因为有条纹亲本.而黄色无纹则是aaBb,其遗传图解见答案.
(2)由(1)分析可知F1的绿色无纹雕鸮的基因AaBb,且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的原因是在其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1AABB(绿色无纹)、2AABb(绿色无纹)、AAbb(1绿色条纹).
故答:(1)
(2)AABB、AABb、AAbb
(2015春•霍林郭勒市校级期中)在小麦中,抗锈病(T)对易患锈病(t)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纯种的抗病易倒伏品种和易病抗倒伏品种杂交,欲培育出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请分析回答:
(1)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
(2)F2中可选育的数量大约占F2的______.
A. B.
C.
D.
(3)抗倒伏又抗病的个体理想的基因型是______.
(4)理想的基因型占该表现型的.
A. B.
C.
D.
(5)F2选种后,下一步该怎么育种______.
A.杂交 B.测交 C.自交 D.大剂量X射线诱变处理.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抗病但易倒伏品种(TTDD)与一个纯合易染病抗倒伏品种(ttdd)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TtDd,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
(2)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抗病易倒伏(T-D-):易染病抗倒伏(ttD-):抗病抗倒伏(T-dd):易染病抗倒伏(ttdd)=9:3:3:1.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 3÷(9+3+3+1)=.故选:B.
(3)抗倒伏又抗病的个体理想的基因型是TTdd.
(4)F2代中理想基因型为ddTT,占该表现型的.故选:B.
(5)由于F2代中基因型为ddTT与ddTt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而dd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需要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故选:C.
故答案为:
(1)抗病易倒伏 TtDd
(2)B
(3)TTdd
(4)B
(5)C
解析
解:(1)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抗病但易倒伏品种(TTDD)与一个纯合易染病抗倒伏品种(ttdd)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TtDd,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
(2)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抗病易倒伏(T-D-):易染病抗倒伏(ttD-):抗病抗倒伏(T-dd):易染病抗倒伏(ttdd)=9:3:3:1.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 3÷(9+3+3+1)=.故选:B.
(3)抗倒伏又抗病的个体理想的基因型是TTdd.
(4)F2代中理想基因型为ddTT,占该表现型的.故选:B.
(5)由于F2代中基因型为ddTT与ddTt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而dd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需要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故选:C.
故答案为:
(1)抗病易倒伏 TtDd
(2)B
(3)TTdd
(4)B
(5)C
某植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共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标记为I、Ⅱ、Ⅲ号),请分析图答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1)该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a)为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用纯种叶腋和纯种茎顶植株杂交,F1植株花的位置为______.
(2)若控制叶腋性状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但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并没有改变,该基因______(填“是”或“否”)发生基因突变.
(3)该植物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圆粒( D)对皱粒(d)(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为显性,现有品种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和④(aabbdd).进行了如下三组杂交实验,Fl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如图所示:
请据表回答问题.
①由表中信息可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
②组合三中,Fl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利用组合三F1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皱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③该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为探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对部分结果做出预测分析:(具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植物类型)
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l,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二:利用______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部分结果及结论:
实验一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用纯种叶腋和纯种茎顶植株杂交,由于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a)为显性,所以F1植株花的位置为叶腋.
(2)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同样导致了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属于基因突变.
(3)①根据组合一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1:1和组合二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可判断控制植物花的位置的基因与控制茎高矮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控制植物花的位置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也位于I号染色体上.因此,控制圆粒与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②组合三中,Fl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利用组合三F1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皱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③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l,F1自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
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9:3:3: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叶腋
(2)是
(3)①2 I
②aBD:aBd:abD:abd=1:1:1:1
③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 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9:3:3:1
解析
解:(1)用纯种叶腋和纯种茎顶植株杂交,由于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a)为显性,所以F1植株花的位置为叶腋.
(2)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同样导致了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属于基因突变.
(3)①根据组合一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1:1和组合二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可判断控制植物花的位置的基因与控制茎高矮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控制植物花的位置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也位于I号染色体上.因此,控制圆粒与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②组合三中,Fl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利用组合三F1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皱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③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l,F1自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
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9:3:3: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叶腋
(2)是
(3)①2 I
②aBD:aBd:abD:abd=1:1:1:1
③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 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9:3:3: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