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韭的黄绿茎和深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基因控制),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深绿茎宽叶甲与乙株进行杂交,F1性状表现如下表,如果让乙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请分析回答:

(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亲本乙的表现型是______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F1中黄绿茎宽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某学习小组想鉴定该株水韭的茎色与叶型的基因型,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下列试验方案:

①选取多株表现为______的水韭与其进行杂交,试验时,最好选取______的水韭作母本.

②请预测该试验可能得到的试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黄绿茎宽叶.

(2)根据亲本AaBb和aaBb可知,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F1中黄绿茎宽叶(aaBB、aaB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3)①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A_B_),两对基因都有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双隐性个体aabb(黄绿茎窄叶)与之进行测交,并将黄绿茎窄叶作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为1:1:1:1,则该变异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为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 黄绿茎宽叶

(2)   

(3)①黄绿茎窄叶    黄绿茎窄叶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1:1: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黄绿茎宽叶.

(2)根据亲本AaBb和aaBb可知,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F1中黄绿茎宽叶(aaBB、aaB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3)①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A_B_),两对基因都有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双隐性个体aabb(黄绿茎窄叶)与之进行测交,并将黄绿茎窄叶作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为1:1:1:1,则该变异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为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 黄绿茎宽叶

(2)   

(3)①黄绿茎窄叶    黄绿茎窄叶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1:1: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与无色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玉米杂交,F1子粒全为有色,用F1与纯合子粒无色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无色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AB、aB、Ab、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AaBb、Aabb、aaBb、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两(不同)

(2)8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解析

解:(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AB、aB、Ab、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AaBb、Aabb、aaBb、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两(不同)

(2)8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故答案为:

(1)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解析

解:(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故答案为:

(1)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______.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

(2)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杂交组合: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用遗传图解表示第②种预测过程.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为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

(2)根据题意,子代有四种花色,即____×____→aa__,A_bb,A_Bb,A_BB,所以亲本为_aBb×_aBb,又因为亲本花色不同,所以一个是白色,一个是红色,即为aaBb×AaBb,子代新出现的花色为紫色和粉红色.

(3)要确定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矮茎的基因型为XdXd,高茎的基因型是XDY,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  4:3:6:3   

(2)白色和红色

(3)①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②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解析

解:(1)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为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

(2)根据题意,子代有四种花色,即____×____→aa__,A_bb,A_Bb,A_BB,所以亲本为_aBb×_aBb,又因为亲本花色不同,所以一个是白色,一个是红色,即为aaBb×AaBb,子代新出现的花色为紫色和粉红色.

(3)要确定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矮茎的基因型为XdXd,高茎的基因型是XDY,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  4:3:6:3   

(2)白色和红色

(3)①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②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大麻的高秆和矮秆(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由基因B、b控制)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将多株相同基因型的雌株与多株雄株(基因型相同)间行种植,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其中控制大麻抗病和不抗病的基因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

(2)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母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3)杂交所得的雌性后代中,纯合的矮秆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已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母本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AXB、AXb、aXB、aXb

(3)杂交所得的雌性后代中,纯合的矮秆抗病植株aaXBXB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X  

 (2)AaXBY    AXB、AXb、aXB、aXb 

(3)

解析

解:(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已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母本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AXB、AXb、aXB、aXb

(3)杂交所得的雌性后代中,纯合的矮秆抗病植株aaXBXB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X  

 (2)AaXBY    AXB、AXb、aXB、aXb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一灰鼠,乙一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

②“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

③在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占的比例为______,这些小鼠的基因型虽与乙亲本不同,但仍都表现出白色的性状,其原因是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经实验证实,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由此推测,相应的精原细胞在______时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

③实验一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情况为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黑鼠(1aaBB、2aaBb):白鼠(1AAbb、2Aabb、1aabb)=9:3:4,其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AAbb、Aabb)占的比例为.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两      AABB、aabb 黑

ƒ三        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

③实验一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情况为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黑鼠(1aaBB、2aaBb):白鼠(1AAbb、2Aabb、1aabb)=9:3:4,其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AAbb、Aabb)占的比例为.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两      AABB、aabb 黑

ƒ三        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二倍体植物的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非糯性基因B和糯性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籽粒的紫色、红色和白色由基因D、d控制,且基因d控制白色,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非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红褐色.现用纯合感病非糯紫色和纯合抗病糯性白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期望培育得到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结果如图.请回答:

(1)籽粒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填“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2)若用碘液处理F1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经过染色后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该现象可证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______发生了分离.

(3)F2______种基因型,其中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该品种不符合育种要求.为培育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育种专家取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四种表现型的植株,其中就有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该纯合品种的获得表明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______.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育种过程,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籽粒的紫色、红色和白色由基因D、d控制,且基因d控制白色,说明籽粒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2)由于非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红褐色,所以用碘液处理F1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经过染色后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红褐色=1﹕1.该现象可证明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3)由于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非糯性基因B和糯性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籽粒的颜色由基因D、d控制,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F2有9种基因型,其中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为培育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育种专家取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四种表现型的植株,其中就有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该纯合品种的获得表明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可遗传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该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不完全显性

(2)蓝色﹕红褐色=1﹕1    等位基因

(3)9   AaBbDD    染色体片段交换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解析

解:(1)籽粒的紫色、红色和白色由基因D、d控制,且基因d控制白色,说明籽粒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2)由于非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中的淀粉遇碘液变红褐色,所以用碘液处理F1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经过染色后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红褐色=1﹕1.该现象可证明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3)由于抗病基因A和感病基因a、非糯性基因B和糯性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籽粒的颜色由基因D、d控制,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F2有9种基因型,其中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为培育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育种专家取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四种表现型的植株,其中就有抗病非糯紫色纯合品种.该纯合品种的获得表明F2抗病非糯紫色品种的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可遗传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该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不完全显性

(2)蓝色﹕红褐色=1﹕1    等位基因

(3)9   AaBbDD    染色体片段交换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老鼠的肥胖与体重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如果为常染色体遗传,但不知显隐性关系.现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为显性.

(2)如果肥胖为隐性,但不知肥胖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______,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______,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假设体重正常(A)对肥胖(a)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现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与肥胖老鼠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可能是亲鼠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 个体;

②让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2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

(5)有的学者认为利于油脂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人群中肥胖基因频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这说明肥胖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1)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出现体重正常小鼠,即肥胖为显性.

(2)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AA与肥胖老鼠aa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个体;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基因突变产生,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让F1自由交配,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1AA、2Aa):肥胖(1aa)=3:1;I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的,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或A-,A=,a=,_=,AA=,Aa=2×,A_=2×,aa=,a_=2×,__=(死),正常:肥胖=():()=4:1,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肥胖=4:1.

(4)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1AABB、2AaBB、2AABb);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5)由于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      出现体重正常小鼠

(2)正反交结果相同            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

(3)I.体重正常:肥胖=3:1        II.体重正常:肥胖=4:1

(4)                        aaBb、Aabb、aabb

(5)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和基因(或遗传因素)

解析

解:(1)让多只肥胖老鼠与多只体重正常老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即肥胖为显性.让多对肥胖老鼠相互交配,产生大量后代,若F1出现体重正常小鼠,即肥胖为显性.

(2)让肥胖老鼠和体重正常老鼠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大量后代,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即肥胖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体重正常雄鼠与肥胖雌鼠杂交,产生大量后代,若F1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即肥胖基因在X染色体上.

(3)让纯合体重正常老鼠AA与肥胖老鼠aa交配,产生大量小鼠,发现有一只肥胖小鼠的.用该肥胖小鼠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获得大量F1个体;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基因突变产生,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让F1自由交配,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1AA、2Aa):肥胖(1aa)=3:1;II.如果该肥胖小鼠是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的,则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为Aa或A-,A=,a=,_=,AA=,Aa=2×,A_=2×,aa=,a_=2×,__=(死),正常:肥胖=():()=4:1,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体重正常:肥胖=4:1.

(4)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1AABB、2AaBB、2AABb);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5)由于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      出现体重正常小鼠

(2)正反交结果相同            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比例近似于1:1

(3)I.体重正常:肥胖=3:1        II.体重正常:肥胖=4:1

(4)                        aaBb、Aabb、aabb

(5)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和基因(或遗传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母本______(需要╱不需要)去雄,套袋的目的是______

(2)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______,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约为______(不考虑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由此______(能╱不能)判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图2两种类型.请依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并在答题卷的方框中标出B、b基因的位置.

①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为第二种类型.

正确答案

解答:(1)题干文字信息有: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所以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处理之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2)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1所示信息可推知白色花的基因型为:aa__.红色花的A_bb、紫色花的基因型:A_BB紫红色花的基因型:A_Bb,所以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紫红色,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aa__(即:aaBB、aaBb、aabb),所占比例约为:(aa)×1(BB、Bb、bb)=,但是据此分离比只能确定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法推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的结果:白色:红色:紫色:紫红=4:3:3:6,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可能是以下两种:,两种类型分别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与Ab和aB,若是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可推知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是第二种类型可推知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故答案为:

(1)不需要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紫红色       不能  

(3)①aabb

②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解析

解答:(1)题干文字信息有: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所以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处理之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2)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1所示信息可推知白色花的基因型为:aa__.红色花的A_bb、紫色花的基因型:A_BB紫红色花的基因型:A_Bb,所以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紫红色,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aa__(即:aaBB、aaBb、aabb),所占比例约为:(aa)×1(BB、Bb、bb)=,但是据此分离比只能确定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法推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的结果:白色:红色:紫色:紫红=4:3:3:6,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可能是以下两种:,两种类型分别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与Ab和aB,若是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1:2:1,则可推知为第一种类型,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是第二种类型可推知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故答案为:

(1)不需要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紫红色       不能  

(3)①aabb

②红花:紫红花:白花=1:2: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

②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B为显性(本解析中用B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AAB1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1B:AAB1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①两     ②黑    aaBB和aaBb

(2)①B       显        ②黄色:灰色:黑色=2:1:1

③相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B为显性(本解析中用B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AAB1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1B:AAB1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①两     ②黑    aaBB和aaBb

(2)①B       显        ②黄色:灰色:黑色=2:1:1

③相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