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子代患病,则亲代之一必______;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呈________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2基因型为_________。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正确答案
(1)常 显
(2)世代相传 患病 1/2
(3)X 隐 隔代交叉(答隔代、交叉、男性多于女性、伴性遗传的其中之一都给分) aaXbY AaXbY 1/4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4)若Ⅲ-1与Ⅲ-4号婚配,生育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
(2)1/2
(3)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Y AaXbY 1/4
(4)1/12 5/8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显性遗传
(3)1/1296 1/36 0
棉纤维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发现深红棉(棉纤维深红色)基因型为bb,其单倍体植株为粉红棉(棉纤维粉红色),粉红棉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产量低。为了获得产量高的粉红棉新品种,育种专家对深红棉做了如图甲(I为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IbI-的粉红棉新品种(Ib表示有b基因,I-表示没有b基因,它们之间不是显隐性关系),解决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的难题。
(1)图甲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了染色体________变异,该新品种自交后代(后代全部存活)出现白色棉,该白色棉的基因型是_______,请在图乙中将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2)通过分析,新品种的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是___________;欲得到大量推广的粉色棉种子,育种专家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3)基因A、a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则基因型为AaIbI-的新品种自交产生的种子中,理论上抗旱粉红棉占总数的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结构 I-I- 如图
(2)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影响棉花品质 用深红棉与新品种白色棉杂交
(3)3/8
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Ⅱ5和Ⅲ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
(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Ⅱ3、Ⅱ4、Ⅲ9和Ⅲ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下图。则:
①.长度为__________单位的DNA片段含有白化病基因。
②.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______号个体。
③.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Ⅱ8家庭无白化病史),生一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
(2)①.aaXBXb AAXBY或AaXBY ②.17/24
(3)①.7.0 ②.Ⅲ10 ③.1/24
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为终止密码子。
正确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2)
(3)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UGA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的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已知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性基因。 乙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患病,则亲代之一必___________;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结婚,其中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Ⅰ代中男性患者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2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Ⅲ1与另一正常男性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 显 X 隐
(2)世代相传 患病 1/2
(3)aaXbY AaXbY 0
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运载氯离子的载体蛋白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从而使该载体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导致该载体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囊性纤维病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囊性纤维病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上述材料说明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图乙表示两种出现囊性纤维病的家庭(设该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
①.从图甲可推知,囊性纤维病是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
②.图甲中,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患病女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③.图乙F1中,正常女孩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若她与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④.若图乙中的双亲均未患白化病,而他们有同时患白化病、囊性纤维病的孩子,则其双亲所生孩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有害性
(2)UUU或UUC
(3)①.常 隐
②.Aa aa
③.A、a 3/4
④.6
多指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T基因控制;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b基因控制,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回答问题:
(1)Ⅲ-1产生的精子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她是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如果Ⅳ-1是一个男孩,此男孩既是多指又是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只患多指不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如果Ⅳ-2是一个女孩,则她只患色盲而不患多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TXB、tXB、TY、tY
(2)ttXBXB、ttXBXb 1/2
(3)1/8 3/8
(4)0
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①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②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③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XHY
(2)XHXh(3)1/8 1/4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