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 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0株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 水稻杂交,F1为高杆晚熟(DdEe),F1自交,F2中矮杆早熟纯种水稻基因型为ddee,占F2的,因此F2 在理论上要有=2000÷
=32000株.
故选:D.
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自交后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A正确;
B、F2代高茎子粒饱满(B_C_):矮茎子粒皱缩(bbcc)为9:1,B错误;
C、仅看两对性状的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红花子粒饱满(BbCc)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C正确;
D、F2代中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
,所以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D正确.
故选:B.
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为.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双亲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种;子代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为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Aa能产生A、a两种配子;Bb能产生B、b两种配子;CC只能产生C一种配子;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再采用乘法法则计算出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即2×2×1×2=8种.
(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双亲杂交,Aa×Aa→AA、Aa、aa;Bb×BB→BB、Bb;Cc×Cc→CC、Cc、cc.所以后代的基因型有3×2×3=18种;表现型有2×1×2=4种;子代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为×
×
=
.
故选:C.
如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控制体重的基因型有______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______.
(2)若图中父本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受精后形成了一只XXY的小鼠,小鼠成年后,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______种染色体不同的配子.
(3)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小鼠的眼色有红眼、杏红眼、白眼三种,且由两条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_nn为红眼,M_Nn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为白眼,现有MmNn两只雌雄鼠杂交,产下F1代小鼠,再让F1代中的杏红眼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5)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
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通过相关杂交实验,得出的结果及结论是(写出相应表现型及比例):
①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一对等位基因可形成3种基因型,如A、a可形成AA、Aa和aa3种.由于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所以控制体重的基因型有3×3×3=27种;亲本(AADDFF×aaddff)杂交获得F1(AaDdFf),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与父、母本相同的个体均占×
×
=
,所以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1-(
+
)=
.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基因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鼠在形成精子的时候,可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不同的4种配子:XX、Y、XY、X.
(3)基因型为Ee、ee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后代F1的基因型也是1Ee:1ee;由于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根据基因频率来计算F2代中各基因型频率.也就是E=,e=
.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F2代中的EE基因型频率为
,Ee基因型频率为
,ee基因型频率为
,所以正常情况下F2中有毛应占
(大于实际情况F2中有毛占
),说明有毛性状中存在致死现象.若EE为致死个体,去掉该部分后Ee(有毛)占
,即
,无毛ee占
,符合题意,故是EE纯合致死.(若Ee为致死个体,则有毛EE占
,不符合题意).
(4)MmNn两只雌雄鼠杂交,产生F1代小鼠,根据题意F1中的杏红眼个体有MMNn,
MmNn,让其自由交配,则产生的配子中有
MN,
Mn,
mN,
mn.其后代中红眼M nn的概率是:
×
×2+
×
=
;杏红眼M Nn的概率是:
×
×2+
×
×2+
×
×2=
;其余为白眼应是
.故红眼:杏红眼:白眼=2:4:3.
(5)如果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杂交后代F2小鼠毛色会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如果是测交后代,则毛色为黄色:鼠色:白色=1:1:2.反之,如果该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后代的表现型为两种,杂交后代表现为3黄色:1白色,若是测交后代,则表现为1黄色:1白色.
故答案为:
(1)27
(2)4
(3)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4)红眼:杏红眼:白眼=2:4:3
(5)①若F2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或黄色:鼠色:白色=1:1:2)
②若F2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或黄色:白色=1:1)
(2015秋•南安市校级期中)小麦的毛颖(R)对光颖(r)为显性,抗锈(E)对感锈(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用光颖感锈和毛颖抗锈的纯种小麦杂交,如果希望得到250株光颖抗锈纯种植株,那么F2代理论上要有多少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F1毛颖抗锈小麦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毛颖抗锈(R_E_):毛颖感锈(R_ee):光颖抗锈(rrE_):光颖感锈(rree)=9:3:3:1,其中光颖抗锈纯种植株(rree)占,共有250株.而F2代共有植株250÷
=4000株.
故选:B.
某高等植物有阔叶和细叶(基因为B、b)、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R、r)等相对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阔叶植株和细叶植株杂交,F1全部表现为阔叶,则显性性状是______,细叶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
(2)现有纯合阔叶抗病和纯合细叶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自交,F2有阔叶抗病、阔叶不抗病、细叶抗病和细叶不抗病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①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F2中出现新类型植株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若F2中的细叶抗病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细叶抗病类型中的纯合植株占该类型总数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宽叶和细叶植株杂交,F1全部表现为宽叶,说明宽叶相对于细叶为显性性状,则细叶植物的基因型为bb.
(2)①F2中宽叶抗病:宽叶不抗病:窄叶抗病:窄叶不抗病=9:3:3:1,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即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若F2中的细叶抗病植株(1bbRR、2bb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
)bbRR、
bbRr、
bbrr;其中细叶抗病类型中的纯合植株占该类型总数的
÷(
+
)=
.
故答案为:
(1)阔叶 bb
(2)①基因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3
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现在用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数最不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rr,绿色圆粒yyR-,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杂交Y-rr×yyR-,可分解为Y-×yy和 rr×R-;
Y-×yy→Yy或Yy、yy,即1种或2种基因型;
rr×R-→Rr或Rr、rr,即1种或2种基因型;
所以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数可能是1×1=1,1×2=2,2×2=4.
故选:C.
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表现型2种,Bb×Bb→后代有3种基因型(1BB:2Bb、1bb),表现型2种,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表现型2种,则F2代中的表现型=2×2×2=8,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可知,F2代中的基因型有3×3×3=27种,B错误;
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三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示,则亲本为AABBcc×aabbCC,F1为AaBbCc,利用乘法法则可得,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2×2×2=8,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只能产生1种配子,图2能产生4种配子,图3只能产生1种配子,图4能产生2种配子.因此:
A、图l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1×1=1种基因型,A错误;
B、图1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2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2×2=4种表现型、3×2=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______.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
(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Pp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P与p、R与r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PR、Pr、pR、pr.
(4)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因此F2中基因型为ppRR个体所占的比例==
,光颖抗锈植株(ppR_)所占的比例=
=
.
(5)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
,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
=
,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
-
=
.
(6)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所以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RR和Rr,比例为1:2.
故答案是:
(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5)
(6)RR:Rr=1: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