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
- 共1057题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cm、3.55cm、6.45cm、10.15cm、14.55cm、19.70cm.分析可知小车与纸带的( )(填“左”或“右”)端相连,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左
0.405
0.756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1)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如下图所示,它们的读数是________mm、_________mm.
(2)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2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可以不同
D.在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E.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
正确答案
(1)0.996-1.000 10.10
(2)9.70
(3)A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测得各段长度为AB=1.6cm,AC=3.4cm,AD=5.4cm,AE=7.6cm,从打A点打到E点共历时( )s, 从A到E纸带的平均速度( )m/s,B点的瞬时速度为( )m/s.
正确答案
0.4
0.19
0.17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那么它每隔( )s打一个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
(2)如图所示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选用的一段打点纸带,在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确定五个计数点A、B、C、D、E,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得AB间的距离为=3.61cm ,BC间的距离为
=4.41cm, CD间的距离为
=5.20cm,DE间的距离为
=5.99c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 D点的瞬时速度=( )m/s;
②小车的加速度 =( )m/s2。
正确答案
(1)交流 0.02 6 220
(2)D点的瞬时速度= 0.560m/s
小车的加速度 =0.793 m/s2 (0.790----0.800)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下图为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1)如果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x1.x2.x3.x4.x5.x6 表示,打点时间间隔用T表示,请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a =_______
(2)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a=
(2)0.776m/s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Ⅰ.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以原始点作为计数点,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大小是 ( )m/s2 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时的纸带速度是( )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Ⅱ.为了测量一精密金属丝的电阻率:
(1)先用多用电表×1Ω挡初测其电阻为( )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 )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是( )mm。
(2)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Ⅰ、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加速运动的纸带,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是( )m/s2 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的速度是(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Ⅱ、为了测量一精密金属丝的电阻率:
(1)先用多用电表×1Ω挡初测其电阻为( )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 )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是( )mm。
(2)、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1)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管的内径d(如图所示),由图可知d=( ) mm。
②如果用螺旋测微器测一圆形工件的读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 mm。
③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在得到的纸带上选取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读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如图所示,图中s1=4.81cm,s2=5.29cm,s3=5.76cm,s4=6.25cm,s5=6.71cm,s6=7.21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 (1)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所示。图2是打出纸带的一段。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 __________。
②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是为f = 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①4.00m/s2(2分,3.90~4.10m/s2之间都正确)
②小车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2分)(2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cm ,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AB的距离应为______cm.(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及其所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若干计数点ABCDEF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小车速度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0.665-0.666 ;0.89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1)下图是电压表的刻度盘。若当
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_,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15V量程,那么电压表度数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实验小組在一次探究力和加速度关系的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为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为研究规格为“2v,0.36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备有下列器材:
①电源E(干电池两节,内阻很小)
②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
)
③毫安表(量程50mA,内阻为
)
④定值电阻三个:
⑤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额定电流1.5 A )
⑥开关S及导线若干
根据以上器材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该同学通过研究发现毫安表量程过小,因此在三个定值电阻中选择电阻 ______(填R1或R2,R3)将毫安表量程扩大,以满足实验要求。
②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的原理图,并在图中标出题中所给的表示各元件的符号。
正确答案
(1)1.15v(1.14v---1.16v),5.7v(5.6v--5.8v)
(2)0.498
(3)
①R1
②电路图如图所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图乙是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5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2.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的时间飞临地球,后来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如图所示。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它最近一次回归的时间是1986年。从公元前240年至今,我国关于哈雷彗星回归记录的次数,最合理的是
53.求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0.72
解析
根据纸带上某点的速度等于该点前后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时间间隔为,则
。
解题思路
步骤一:考生阅读题干,理解题干
步骤二:最终写出正确正确答案
易错点
概念混淆
正确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从而求出周期。设彗星的周期为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到:
,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
,则可以求出
,从公元前240年至1986年,即
,所以最合理的次数是30次.故选项B正确
解题思路
步骤一:考生阅读题干,理解题干
步骤二:考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排除筛选
步骤三:最终选出正确正确答案
易错点
容易将公式记错
教师点评
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
【知识点(三级)】开普勒第三定律
【难度(五档)】简单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解题思路
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可以生成亚硫酸氢钠,则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易错点
概念混淆
22.某活动小组为测量一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按如图甲所示安装,接通电源后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由静止开始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图乙是同学们打出纸带的一部分(最右边的点迹最后打出)。
假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为达到实验目的,本次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
A.秒表 B.天平 C.游标卡尺 D.刻度尺
(2)若小车的质量为0.4 kg,该电动小车的最大行使速度为 ( ) m/s,额定功率
为( ) W.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
(1)如图甲所示,是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以替代打点计时器。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0 mm、50.0 mm、74.0mm、98.0 mm、122.0 mm、146.0 mm,由此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 )s.
②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 ( ) m/s;画下
记号“6”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6=( )m/s;在毛笔画下记号“3到画下记号“6”的这段时间内,棒的动能的变化量为( ) J,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 ) J.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g取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流表A(量程为0.6A,内阻不计),电阻箱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①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小明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1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 ( )。
②小明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2.0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b,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1/I-R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 ( ) V,电阻R2=( )Ω。
正确答案
(1)①0.05s ②v3=2.20m/s v6=0.760m/s 2.13J 2.18J
在误差范围内,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机械能守恒
(2)①将S2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仍然为I,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
R1=r1-r2
②E=1.5V,电阻R2=1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