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
- 共1057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为获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了系列探究过程,假设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补充完整横线部分内容:
探究过程:其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2所示 (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9.小组成员量出DF间的距离为3.6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的速度vE= m/s;
10.小组成员量出FH间的距离为5.2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的速度vG= m/s;
11.利用g=得出g= m/s2;
12.利用g=得出g= m/s2.
正确答案
0.90
解析
(1)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
打下点E时的速度:vE==
=0.9m/s;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答题
易错点
了实验注意事项、求速度、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正确答案
1.30
解析
(1)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
打下点G时的速度vG==
=1.3m/s;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答题
易错点
了实验注意事项、求速度、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正确答案
10.00
解析
(1)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
重力加速度:g==
=10m/s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答题
易错点
了实验注意事项、求速度、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正确答案
10.00
解析
(1)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
由△x=at2可知,重力加速度:g==
=10m/s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答题
易错点
了实验注意事项、求速度、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在打出D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0.56 0.96
解析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带入数据计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易错点
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2.0
解析
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xn+1-xn=a·(Δt)2.计算速递和加速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易错点
有效数字
1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天平
B. 秒表
C. 刻度尺
(2)在纸带上选择较清晰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并取该点为O计数点,然后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6,。并测量出计数点l、2……6与0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6,若点0和点l间的时间为T,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图像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在计时起点重物的速度为______,重物的加速度为_____。(结果用含有字母“b”、“k”的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1)C
(2)b;2k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23.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N;小车质量M=_______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②”、“③”或“④”)。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2)1.60(1.58~1.62均可);
正确答案
(3)0.10,0.20,②
13.如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共6分)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3)打第3个记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正确答案
(1)0.72;(2)4.34;(3)0.47.
解析
解: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1)
带入数值可得 :
(2) 由于
所以
3.62+0.72=4.34(cm)
故,第3个点和第2个点之间距离为4.34cm
(3)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纸带问题的数据处理,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解题思路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通过的位移关系
易错点
公式的应用。
教师点评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再打点计时器上反映出来,是相等的时间通过的长度,即打点计时器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利用这些量来求运动学的其他量,要求非常熟悉规律, 同时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知识点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用这装置打出一些纸带。
24.选用一条打点较清晰的纸带,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6mm,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下落距离S与下落时间t2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由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g值与实际相差较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位置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1)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2分);
解析
如果是自由落体运动,前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mm;现在1、2两点间达到了6mm,说明在打第一点时纸带已经下落了一段时间,即是先释放的纸带,后接通的电源.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明确实验原理,知道自由落体规律.
易错点
根据实验原理,会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正确答案
(3)9.2(2分),振针阻力.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等阻力作用(2分),
解析
由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
,则有:
本实验中误差主要来自于振针阻力、空气阻力以及摩擦阻力等,从而使求出重力加速度偏小;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自由落体规律可明确对应的公式,根据图象的性质可求出重加速度,根据实验原理找出误差原因.
易错点
关键理解实验原理,得出g的表达式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正确答案
(2)2.94(2分),B(1分);
解析
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应明确下落高度和速度,故应选取O点和B点进行验证.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在涉及到纸带实验中,若纸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易错点
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方法.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22.(6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源,选择打点清晰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在纸带上分别用数字0~5标注6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上从0点起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为2.80cm、4.40cm、5.98cm、7.60cm、9.19cm,如图所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所填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答案】0.84 (3分); 1.60(3分)
解析
解:由题可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得:
故答案为:0.84; 1.60.
考查方向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题思路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由此可求某点的瞬时速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等于恒量即△x=aT2,由此可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易错点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知识点
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2.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 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3.要步骤如下:
I.实验时,为使小车所受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在未连接橡皮筋前将木板的左端用小 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启动电源,轻推小车,得到的纸带应该是 (填“甲” 或“乙”);
II.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弹出,沿木板运动,此过程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III再分别改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释放小车时:除由静止释放外,还必须 (填写相应实验条件),使得每次每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都为W;
IV.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l、v2、v3……。下图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V.作出W-v图象,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象是 ;
24.组实验时遗忘了上述步骤I操作的情况下也完成了整个实验,那么当小车速 度最大时,橡皮筋处于 状态。(填“伸长”或“原长”)
正确答案
交流
解析
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考查方向
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解题思路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易错点
掌握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乙;伸长量都相同,GK,D
解析
I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应做匀速运动,所以纸带应该是图乙;
III.橡皮条拉力是变力,采用倍增法增加功;即使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弹出,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由静止释放小车时橡皮筋的伸长量都相同,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
IV.当小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纸带的GK段测量最大速度.
V.功与速度的平方相对应,所以图象应为D.
考查方向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题思路
平衡摩擦力后,启动电源,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橡皮条拉力是变力,采用倍增法增加功,故橡皮条的伸长量应该相同.当小车达到最大速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W与v的关系确定正确的图线.
易错点
关键理解倍增法的实验原理.
正确答案
伸长
解析
若该小组实验时遗忘了上述步骤I操作的情况下也完成了整个实验,那么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弹力和摩擦力相等,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考查方向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题思路
若未平衡摩擦力,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弹力与摩擦力相等.
易错点
关键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知物体的受力条件.
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22.下列说法哪些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
23.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分别记为O.A.B.C D,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该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A、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故A错误;
B、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细线与木板平行,则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故C正确;
D、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D错误.故本题选:BC
考查方向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解题思路
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理解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易错点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答的关键.
正确答案
0.080(2分),0.20(2分)
解析
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故T=0.1s,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小车的加速度为: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解题思路
由纸带上的点的数据读出位移,△x=at2可求得加速度.
易错点
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注意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0.1s.
22.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 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后半段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m/s;
(2)关闭电源后该电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3)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正确答案
(1)1.5(2)4.0 (3)2.4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 、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m1= 50g 、m2=150g ,取g=9.8m/s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 m/s;
10.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
正确答案
2.4 ;
解析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知打第5个点时的速度为: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大小;
易错点
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功能关系,增强数据处理能力.
正确答案
0.58 ;0.59
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为: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物体重力做功,故:
由此可知动能的增加量和势能的减小量基本相等,因此在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物体的初末动能大小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物体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比较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减小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机械能是否守恒;
易错点
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功能关系,增强数据处理能力.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用这装置打出一些纸带。
24.选用一条打点较清晰的纸带,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6mm,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 位置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6.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下落距离S与下落时间t2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由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g值与实际相差较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2分);
解析
解:(1)如果是自由落体运动,前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mm;现在1、2两点间达到了6mm,说明在打第一点时纸带已经下落了一段时间,即是先释放的纸带,后接通的电源;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1)明确实验原理,知道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
易错点
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数据等;明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对于任何实验注意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
正确答案
(2)2.94(2分),B(1分);
解析
(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应明确下落高度和速度,故应选取OB两点进行验证;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2)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易错点
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数据等;明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对于任何实验注意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
正确答案
(3)9.2(2分),振针阻力、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等阻力作用(2分),
解析
(3)由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
,则有:g=2k=9.2m/s2;
本实验中误差主要来自于振针阻力、空气阻力以及摩擦阻力等,从而使求出重力加速度偏小;
考查方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3)根据自由落体规律可明确对应的公式,根据图象的性质可求出重加速度,根据实验原理找出误差原因.
易错点
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数据等;明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对于任何实验注意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
如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共6分)
13.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14.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15.打第3个记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正确答案
0.72
解析
设1、2间的位移为x1,2、3间的位移为x2,3、4间的位移为x3,4、5间的位移为x4;因为周期为T=0.02s,且每打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m-xn=(m-n)at2得:
x4-x1=3at2代入数据得:
(5.78-3.62)×10-2=3a×0.12
解得:a=0.72m/s2.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解题思路
求解加速度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逐差法,但是只有两组数据,所以要找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推论xm-xn=(m-n)at2可提供这两组数据与加速度的关系,应用这个推论即可.
易错点
理解逐差法求加速度.
正确答案
4.34
解析
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即为x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2-x1=at2得:
x2=x1+at2代入数据得:
x2=3.62×10-2+0.72×0.12=0.0434m;即为4.34cm.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解题思路
第2、3两点间的距离对应的应该为x2,要想得到x2必须找它和已知量的关系,即x2-x1=at2.
易错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位移之差等于恒量.
正确答案
0.47
解析
打第2个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打1、3之间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根据速度公式v3=v2+at
得v3=0.398+0.72×0.1m/s=0.47m/s;
考查方向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解题思路
为了让结果更精确,我们需要用上这两组数据,而这两组数据只能求他们自己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要求出v3需要找它与这两个平均速度的关系:而v3对应的时刻为这两个速度所对应的时间的中间时刻.
易错点
关键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某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求出V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9.(6分)(l)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频率是50Hz的交流电源,实验时释放纸带与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是 。
(2)某同学在使用上述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依打点先后顺序编号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
纸带回答下列问题:
在B、C、D三段纸带中,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打A纸带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
正确答案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C; 0.6
解析
(1)使用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纸带上可能由很长一段打不上点.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
x45-x34=x34-x23=x23-x12=x12-x01,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C图.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考查方向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解题思路
(1)实验时放开纸带与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去判断问题,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和速度.
易错点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会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
下列不属于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卫生注册管理的出口商品的是( )。
A.纺织品
B.水产品
C.肉类产品
D.食用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