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长征
- 共52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材料三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柏坡”精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井冈山会师,图二:遵义会议召开,图三:红军长征中过雪山。
(2)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3)材料三把艰苦奋斗当作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4)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三则材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反映当时中国革命的主力有什么变化?中国革命的重心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为我们研究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①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英美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准备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叛变革命。③十年对峙时期,针对敌人的“围剿”,工农群众积极支持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2)主力变化:由学生、工人阶级到工人、农民阶级。重心变化: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为研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 围绕“艰苦探索”提出问题: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二 围绕“光辉历程”展开调查: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结合下列四幅插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三 围绕“伟大复兴”进行论证: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还在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哪些主要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主要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道 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率领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与国民党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材料三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柏坡”精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井冈山会师,图二:遵义会议召开,图三:红军长征中过雪山。
(2)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3)材料三把艰苦奋斗当作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4)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