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观察下列四幅插图并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一和图四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2)列举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举例说明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史实。

                                                                                                                                 

正确答案

(1 )1924 年,1949 年;

(2 )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

(3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

(2)失败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共选择这一道路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这一革命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指出长征期间为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图片上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应该从红军英雄们身上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2)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城市中敌强我弱。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3)重大问题: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军事和组织路线,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北方(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革命集体主义精神;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2: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对建立新中国有重要影响。

下表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彻底实现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贡献: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3)《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1948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各民主党派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筹建新中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1)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

(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吸取三大起义失败的教训,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②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红军长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