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细胞
- 共6264题
(2014秋•灵山县校级月考)观察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显微镜进一步放大观察图2中的d细胞,需要将玻片向______方向移动,转动______(填标号),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若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细胞.
(3)图3中c过程的实质是______.
(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E细胞,则发现对Na+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
(5)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E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______(用标号)细胞器中.
正确答案
(1)要将图2中的d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需要将玻片向左下方向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形态、数目最清晰,所以要对染色体进行计数,应选择图2中的b细胞.
(3)图3中c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遗传特性的表达情况不同.
(4)主动运输发生的条件是:即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所以某种药物处理后,对Na+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破坏(或抑制)了运输Na+的载体(活性).
(5)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经过的细胞结构是:⑧核糖体→⑥内质网→高尔基体④→细胞膜,其中经过的细胞器是⑧⑥④.
故答案为:
(1)左下 ⑥
(2)b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遗传特性的表达情况不同)
(4)破坏(或抑制)了运输Na+的载体(活性)
(5)⑧⑥④
解析
(1)要将图2中的d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需要将玻片向左下方向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形态、数目最清晰,所以要对染色体进行计数,应选择图2中的b细胞.
(3)图3中c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遗传特性的表达情况不同.
(4)主动运输发生的条件是:即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所以某种药物处理后,对Na+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破坏(或抑制)了运输Na+的载体(活性).
(5)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经过的细胞结构是:⑧核糖体→⑥内质网→高尔基体④→细胞膜,其中经过的细胞器是⑧⑥④.
故答案为:
(1)左下 ⑥
(2)b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遗传特性的表达情况不同)
(4)破坏(或抑制)了运输Na+的载体(活性)
(5)⑧⑥④
下图表示显微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_________细胞,图乙是__________细胞。
(2)这两种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性,但在结构上由于都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使得两者之间具有___________性。
(3)由于这两种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因而都属于___________细胞,由这类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洋葱表皮 人口腔上皮
(2)多样性 1细胞质 2 细胞核 3细胞膜 统一性
(3)2细胞核(或核膜) 真核 真核生物
回答有关“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_________。
(2)要转入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高倍镜下因视野较暗而看不清某结构时,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所要观察的细胞(对象)
(2)①.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_____,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_____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___________,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正确答案
(1)D
(2)少 5 低
(3)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上图。
①.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c、d对应的是: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②.视野最暗的图像_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面积”、“体积”);若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目镜10×,物镜40×,视野中细胞为______个。
正确答案
(1)气泡
(2)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3)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4)①B A ②c 大光圈 反光镜 ③100 长度 10
下图表示显微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__________细胞,图乙是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洋葱表皮细胞具有[ ]________和[ ]_________,人的细胞则没有。
(2)这两种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_____性,但在结构上由于都具有[ ]_____、[ ]_______和[ ]________,而使得这两者之间具有______性。
(3)由于这两种细胞都具有[ ]_______,因而都属于_______细胞,由这类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_______生物。
正确答案
(1)洋葱表皮 人口腔上皮 4 细胞壁 5 液泡
(2)多样性 1 细胞质 2 细胞核 3 细胞膜 统一性
(3)2 细胞核 真核 真核
(1)植物木纤维是活细胞。
(2)碳元素在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所以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
(3)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4)拍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5)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正确答案
(1)×
(2)×
(3)×
(4)×
(5)√
下面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物质)。
(2)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藻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它们均属于________。
(3)从细胞结构看,蓝藻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蓝藻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4)图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
(5)一般来说,我们要分辨蓝藻的细胞结构,需要使用显微镜。若在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已找到需要观测的蓝藻细胞,欲利用高倍镜作进一步仔细观察,需要对显微镜的_________这两个部件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
(1)核糖体(或者③);高能磷酸化合物(答ATP,GTP也给分)
(2)蓝藻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生产者
(3)没有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或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质)
(4)进行光合作用
(5)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某校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车前草和酵母菌完成一些高中生物实验,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甲组选用车前草作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其叶片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的实验时,取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含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 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生质体内外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若将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g/mL蔗糖和0.7g/mL,KNO3溶液中,观察其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则A、B、C三条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和在0.7g/mLKNO3溶液中的依次是____________。
②利用其完成《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时,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列相连的20个细胞,如果目镜不变,改用40×的物镜所看到的这列细胞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
(2)乙组选用酵母菌作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制作果酒时,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际操作中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拧松瓶盖间隔时间延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其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设计三组实验,定期对三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图2,分析三组实验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不同。
③用其进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绘制图3(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示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无色、红色;A、B;②;5
(2)①释放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杂茵污染;营养物质逐渐减少,导致酵母菌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
②环境容纳量(培养瓶大小、营养物质含量等答案合理即可)
③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
下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________,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2)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视野中央 右上
(2)细准焦螺旋
(3)A
(4)dp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选2项)。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__个。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_方移动。
(4)下列实验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
A.还原糖的检测 B.脂肪的检测(材料是花生子叶薄片) C.蛋白质的检测
D.淀粉的检测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
(2)64
(3)左下
(4)BE
(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___。
(2)在观察时,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很可能在______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正确答案
(1)②③ 600
(2)④
(3)B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