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细胞
- 共6264题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多潜能性,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
织细胞。以下为iPS细胞研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资料1:2007年,美日科学家利用病毒将“c-Myc”等4个基因植入人类皮肤细胞,发现皮肤细胞可转化为iPS细胞。
资料2:2009年7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iPS 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
(1)美日科学家所利用的病毒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工程中基因操作工具中的 。iPS细胞与__________细胞的特性最相近。
(2)皮肤取出后一般用胰蛋白酶等物质处理将细胞分散,而不用胃蛋白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肤细胞经诱导可形成iPS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皮肤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人工合成激素Ry可能引起细胞癌变。下面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验,请完善相应内容。
材料用具:含皮肤干细胞的培养液、适宜浓度的激素Ry溶液、显微镜、__________等。
实验步骤:
①将皮肤干细胞培养液平均分成2组,编号为A、B。
②B组培养液中添加少量___________,A组培养液不添加。
③将A、B两组干细胞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72小时。
④取样,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激素Ry能引起细胞癌变。
正确答案
(1)载体(运载体);胚胎干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适宜的pH为7.2-7.4,胰蛋白酶适宜pH值是7.2-8
.4,胃蛋白酶适宜pH值是2(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它具有控制小鼠生长发育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4)载波片、盖波片;激素R溶液;细胞数量、形态、贴壁生长情况;B组出现了癌变细胞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若实际图像为“b”,则显微镜中看到的应为_________,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装片应向________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和___________。鉴定还原糖用_________试剂,鉴定蛋白质用___________试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________模型。其主要观点包括:__________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它具有_______性。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运用________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________;美国科学家卡尔文也是利用这种方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q 右下方 发菜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核苷酸 差速离心法 叶绿体 线粒体
(2)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 同位素标记法 水 卡尔文循环
根据你对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_____,以防触及装片。
(2)使用高倍物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_____,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________。千万注意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___________升高。
(3)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点不尽相同,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__,这又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_性。
正确答案
(1)物镜
(2)低倍镜 视野正中央 镜筒
(3)多样 细胞膜、细胞质 统一
请在图上填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正确答案
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回答: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结果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找不到分裂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没有经过漂洗 盐酸继续解离,染色差
(2)没有经过压片 细胞重叠
(3)没有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4)观察的不是分生区细胞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组别是__________。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
①.调节__________,使视野变得明亮些;
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③.转动__________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
(3)做E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__________细胞;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正确答案
(1)BCE 反光镜、光圈 转换器
(2)硫酸铜加入量太多,形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掩盖了紫色反应;硫酸铜会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破坏碱性环境(任选一个回答即可)
(3)分生区(或生长点) 图示如下
(1)下图的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填放大倍数)。
(2)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
正确答案
(1)40×
(2)逆时针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__组;同样光源下,光线最亮的是____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___组。
(2)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物像又模糊不清,应调节或转动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
(3)用A组显微镜观察,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9个细胞;用B组显微镜观察,则大约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个。
正确答案
(1)C A A
(2)反光镜 光圈 细准焦螺旋
(3)3
如何区分倍数不同的物镜和目镜?
正确答案
物镜:有螺纹,低倍物镜短,高倍物镜长;目镜:无螺纹,低倍目镜长,高倍目镜短。
下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________,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2)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视野中央 右上
(2)细准焦螺旋
(3)A
(4)dp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______。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______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___→制片。
(3)下表是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请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E 中央 细
(2)紫色(反应) RNA 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漂洗 染色
(3)不能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②~⑥的各种浓度均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A~E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
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___________;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___________,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2)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_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在D组实验中,能否观察到砖红色沉淀_________(能/否),原因是___________。
(3)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制片。
正确答案
(1)B、C、E 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
(2)紫色反应 RNA 否 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漂洗→染色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选2项)。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__个。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_方移动。
(4)下列实验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
A.还原糖的检测 B.脂肪的检测(材料是花生子叶薄片) C.蛋白质的检测
D.淀粉的检测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
(2)64
(3)左下
(4)BE
(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___。
(2)在观察时,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很可能在______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正确答案
(1)②③ 600
(2)④
(3)B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有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视野会变暗,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但数量减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