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细胞
- 共6264题
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观察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的长度均呈反相关,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的长度呈正相关,A错误;
B、反光镜的正反两面分别是平面镜和凹面镜,其中平面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B错误;
C、粗和细两个准焦螺旋在低倍镜观察时需配合使用,C正确;
D、转换器固定在镜筒的下面,遮光器固定在载物台的下面,D错误.
故选:C.
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将视野亮度调暗,即可以通过改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达到目的.
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常常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的部分应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的部位是物镜.因为物镜在与玻片接触时,可能会压碎玻片.
故选:B.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倍镜的物镜镜头距离装片近,而低倍镜镜头距离装片远,A正确;
B、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B错误;
C、高倍镜看到的细胞少而低倍镜看到的细胞多,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倒立的虚像,因此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一个与实物相反的倒像,D正确.
故选:B.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2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分析可知,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2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2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原来的,即64÷4=16个.
故选:D.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请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问题:
(1)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______.
(2)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若观察到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______造成的.
(3)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以调节显微镜的______或______.
(4)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______,基本元素是______,组成细胞的大多数元素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叶绿素、藻蓝素
将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厚薄不均
光圈
反光镜
C
C、H、O、N
化合物
解析
解:(1)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藻蓝素.
(2)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b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c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若观察到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
(3)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是C、H、O、N,组成细胞的大多数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
(1)叶绿素、藻蓝素
(2)将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厚薄不均
(3)光圈 反光镜
(4)C C、H、O、N 化合物.
在观察细胞分裂和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均用到了显微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首先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A错误;
B、把被观察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后,要移走低倍镜,患上高倍镜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这样才可以观察清楚所有待观察对象,B错误;
C、视野如果过量反而造成所要观察的物象不清楚,因此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是亮度适宜即可,并不是越亮越好,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观察结束后,均需要对临时装片进行清洗,以便下次再用,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错误;
B、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应选用③高倍镜,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无需提升镜筒,B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解距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D正确.
故选:D.
下表中序号对应填写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物象变大,视野变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由于高倍镜镜头长,故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变小.
故选:D.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低倍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个要观察的细胞,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向______.低倍镜下______(能/不能)观察到线粒体,通常观察线粒体需要______(染液名称)染色,使线粒体呈现______色.
(2)由于还原糖与______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以用此试剂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______色.
(3)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______不同.利用该染液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说明______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绿色周围的______色范围较大,说明______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物象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物象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右上方;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进行染色,健那绿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斐林试剂可以与还原糖反应呈现砖红色,苏丹Ⅲ可以与脂肪反应呈现橘黄色,因此可以分别用斐林试剂、苏丹Ⅲ试剂检测还原糖、脂肪.
(3)由于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利用jjl-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进行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如果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说明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大,说明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故答案为:
(1)右上方 不能 健那绿 蓝绿色
(2)斐林 橘黄
(3)亲和力 DNA 红 RNA
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物象在那里,向那里移动;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故选:A.
显微镜是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图甲为低倍镜视野,若要将视野转化成图乙,需要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图解可知,甲图为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乙图为甲图中右上方图形的放大.
又由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故选: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①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②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移动玻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④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①错误;
②对光时,将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正确;
③污物的存在位置可能是玻片、物镜、目镜,移动玻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玻片上,但不能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③错误;
④使用高倍镜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④错误.
故选:C.
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______.理由是__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5)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有______.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HIV D.草履虫.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可以旋转180度后观察,图象仍为dp.
(5)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和HIV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D.
故答案为:
(1)不是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p
(5)AD
如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中1、2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3、4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由于题中要求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因此应选用低倍组合,即1、4、6.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