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①②为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③④为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则用此组镜头要达到最大放大倍数时所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用此组镜头要达到最大放大倍数”,即高倍镜组合,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大,即②15×③40=600倍.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物镜变40×,可看细胞几个(  )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目镜不变,而物镜换用40×的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是原来的,因此高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16÷4=4个.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   

⑤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⑤一②一①

B④一③一②一⑤

C③一①一④一⑤

D③一⑤一④一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从左图转为右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③→④→①.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B用纸层析法可以提取和分离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

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

D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的丰富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

B、提取光合色素利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层析法用来分离色素,B错误;

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C正确;

D、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种群密度,而不能调查物种的丰富度,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视野更明亮,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B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可以使视野明亮,A正确;

B、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方向物像与实际是相同的,B错误;

C、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通常是先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动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无需升高镜筒,C错误;

D、通常观察到的物像与物体实际位置是上下左右均颠倒,故移动应“偏哪移哪”,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

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就快,因此可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各种色素,A正确;

B、诱变育种时可以用物理法或化学法,物理法包括γ射线等,B正确;

C、可以利用32P标记DNA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C正确;

D、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亚显微结构,即不能观察到磷脂分子,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显微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

①目镜10×②目镜16×③物镜10×④物镜40×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小,实际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实际长度越小.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选择②目镜16×和④物镜40x时,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观察槐树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

B内质网表面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粗糙的

C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

D还能够看到核糖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需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B正确;

C、内质网内与细胞核的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将细胞连接形成统一的整体,C正确;

D、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槐树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由甲转换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图②表示氧气浓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无需用高倍镜观察

D图④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故A错误;

B、酵母菌本身是兼性好氧细菌.无氧环境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质壁分离的细胞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故C正确;

D、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不可能层析出叶绿素,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高倍镜观察的实际视野变大了,所以放大了倍数

C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错误;

B、高倍镜观察的实际视野变小了,B错误;

C、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解距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C正确;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亮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清晰度,B错误;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亮度,C错误;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可见到64个细胞排成一行,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见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为(  )

A4个

B5个

C16个

D17个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100×.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为400×.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故为64×1/4=16个.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研究植物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使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

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需要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

C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D若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可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研究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解离液和不加解离液,因此对照组是不加解离液,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是染色剂,不能作为对照实验,A错误;

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浓度,不是光照,B错误;

C、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C错误;

D、若显微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需要在较暗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实现,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而不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2不含磷脂,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有关

D结构1、3、5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此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故A正确;

B、此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故B错误;

C、结构2是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此无磷脂,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故C错误;

D、结构1是线粒体、5是细胞核、结构3是核糖体,其中1和5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3能进行翻译过程,因此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细胞核,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但核糖体比较小,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错误;

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说明反光镜对光不均匀,此时可调节反光镜,C正确;

D、在使用高倍镜之前,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然后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换用高倍镜,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