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细胞
- 共6264题
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移到______.
②______.
③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放大倍数),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______.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为:①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长度或宽度.
(3)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4)若无染色剂,可以通过增强对比度,将视野调暗,如缩小光圈 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故答案为: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体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长度或宽度
(3)逆时针
(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光镜上的灰尘不会成像在视野中,A错误;
B、观察颜色较浅的标本时应调暗视野,即应该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B正确;
C、显微镜使用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错误;
D、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D错误.
故选:B.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______个,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______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______,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8×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5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10÷5=2个,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8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故答案为:
(1)D
(2)8 5 暗
(3)物镜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A
同一个装片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效果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低倍镜观察时大,高倍镜观察时小,A正确;
B、一个视野内的细胞数目低倍镜观察下看到的数目多,高倍镜下少,B正确;
C、能够看到的装片范围,低倍镜下大,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C正确;
D、同样条件下的视野亮度,低倍镜观察时亮,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50×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换用100×后,长度和宽度各变为原来的2倍,视野大小不变,看到的细胞数就相应的减少为原来的4倍,即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应该是:20÷4=5个,A错误;
B、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观察线粒体用活体染色剂健那绿,甲基绿是染DNA的,B错误;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必须是活细胞才能先分离后复原,最好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有紫色的大液泡,内表皮无色,不易观察,D错误.
故选:A
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小,与载玻片的距离就越短,A错误;
B、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往往呈现p字母,B正确;
C、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观察向日葵叶片气孔时,若将玻片向右移动,则视野中气孔向左移动,C正确;
D、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实际上细胞质也是逆时针流动,D正确.
故选:A.
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动物细胞,下列对由视野A转换到视野B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甲偏在视野的左侧,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侧移动装片,A错误;
B、换用高倍镜观察时,需要转动转换器,B正确;
C、在高倍镜下,要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可通过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视野的亮暗,如不调节反光镜,要保证相同的亮度应选用较大的光圈,D正确.
故选:A.
如图示意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看到根尖不同区域的细胞,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A正确;
B、由图①可知,分生区细胞处于视野的左边,因此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以便使物象向右移动,B正确;
C、如果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放大倍数增加,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C正确;
D、换用高倍物镜时,不能将镜筒升高,应该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D错误.
故选:D.
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倍镜观察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故A正确;
B、叶绿体内有光合色素,根据色素的颜色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呈现蓝绿色,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故B错误;
C、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故C正确;
D、动物细胞处于生理盐水中,细胞渗透失水和渗透吸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转至高倍镜观察,A正确;
B、高倍镜下视野变小,放大倍数变大,细胞体积变动的,B正确;
C、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高倍镜下,视野变暗,需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D正确.
故选:C.
使用低倍镜调焦时,当的镜筒缓缓下降,显微镜操作者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使用低倍镜调焦时,当的镜筒缓缓下降,显微镜操作者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或损坏镜头.
故选:D.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使得焦距不在一个平面上,故成像不清晰.B正确.
故选:B.
使用高倍观察物象时,不能使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可调大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A正确;
B、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C、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在换用高倍镜之前,需要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B.
洋葱是生物学研究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在欧美,洋葱因富含营养而有“蔬菜皇后”的美誉.下面是两组同学用洋葱所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第一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有甲图所示的①和②两种.
(1)该同学应该先选用物镜______(填甲图上的序号),调节清楚后,观察到乙图所示的图象,若想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
(2)想进一步高倍观察,要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观察,并用______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物像.这时,观察的放大倍数为______倍.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______(光或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实验二:洋葱肉质鳞片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氨基酸和糖类,其中糖类约占8.5%.那么,洋葱鳞片叶是否含有还原性糖?第二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忙完成以下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检测洋葱是否含有还原糖.
(2)实验原理:(略)
(3)材料用具: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4)实验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洋葱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______试剂.
③将试管______约2分钟.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①
左
1
细准焦螺旋
400
暗
斐林
放入50~60℃的温水中加热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含有还原糖(试管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不含有还原糖)
解析
解:一、(1)在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由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该同学应该先选用物镜①(低倍镜),调节清楚后,观察到乙图所示的图象;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若想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2)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时,观察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二、还原糖鉴定时,利用斐林试剂,并放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预期结果与结论: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含有还原糖(试管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不含有还原糖).
故答案为:
(1)①左
(2)细准焦螺旋 400 暗
(4)②斐林 ③放入50~60℃的温水中加热
(5)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含有还原糖(试管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不含有还原糖)
酵母菌、藓类叶片、洋葱外表皮等材料不必经过切片,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酵母菌是单细胞,水绵是单层细胞,洋葱表皮也是单层细胞,它们都很薄,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