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综合计算
- 共266题
为应对冰川融化和全球变暖,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6.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测得12 g 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131.6 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 。
17.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g) CO2(g)+ H2(g)ΔH kJ /mol 存在下列四种情况: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Ⅰ.第②组数据中T的大小或范围为 ;X= 。
Ⅱ.计算③中3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平衡
后向该条件下的容器中再加入0.4mol的CO2 和0.4mol 的CO,则平衡 移
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Ⅲ.第④组实验中,当加入CO,CO2,H2的起始量均为1mol时,则平衡时 (填“吸”
或“放”)热 kJ(用含ΔH的代数式表示)。或当加入H2O的起始量为a mol,CO的起始量为2a mol时,相对于第③组,下列量一定不变的是 。A.同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 B.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C.达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D.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C(s)+H2O(g)=CO(g)+H2(g) ΔH=+131.6kJ/mol
解析
12g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CO、H2,吸收131.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6 kJ•mol-1,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1.6 kJ•mol-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表述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易错点
涉及到等效平衡分析容易出错
正确答案
T=650℃ ,1.2 0.067 mol/(L·min) 向左 吸 0.6ΔH CD
解析
① CO(g)+H2O(g)CO2(g)+H2(g),
开始(mol): 4 2 0 0
变化(mol): 1.6 1.6 1.6 1.6
平衡(mol): 2.4 0.4 1.6 1.6
所以平衡常数
② CO(g)+H2O(g)CO2(g)+H2(g),
开始(mol): 2 1 0 0
变化(mol): 0.8 0.8 0.8 0.8
平衡(mol): 1.2 0.2 0.8 0.8
所以平衡常数
Ⅰ.由于K1=K2,所以第②组数据中T=650℃,X=1.2
③ CO(g)+H2O(g)CO2(g)+H2(g),
开始(mol): 2 1 0 0
变化(mol): 0.4 0.4 0.4 0.4
平衡(mol): 1.6 0.6 0.4 0.4
平衡常数
Ⅱ.③中3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后向该条件下的容器中再加入0.4mol的CO2 和0.4mol 的CO后,此时浓度商,所以平衡会向左移。
Ⅲ.第④组实验中,当加入CO,CO2,H2的起始量均为1mol时,则平衡会向左移,设达平衡是CO2(g)的物质的量为x,
④ CO(g)+H2O(g)CO2(g)+H2(g),△H
开始(mol): 1 0 1 1
变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1+x x 1-x 1-x
由于温度为900℃,所以有,解得x=0.6mol,所以吸热0.6△H kJ;
当加入H2O的起始量为a mol, CO的起始量为2a mol时,与③属于是等效平衡,设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CO(g)+H2O(g)CO2(g)+ H2(g)
开始(mol): 2a a 0 0
与③虽然是等效平衡,但物质的量变化了,浓度也就变化了,反应快慢就不同了,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所以同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一定变化了;所以A错误;
与③是等效平衡,容器体积固定不变,只有加入H2O和CO的物质的量与③完全相同,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才相等;所以B错误;
与③是等效平衡,所以达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分数相同,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也相同,故选C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列出各条件下的“三段式”进行比较;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应用等效平衡的理论分析。
易错点
涉及到等效平衡分析容易出错
11.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4+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则溶液中NH4+ + OH-NH3•H2O,加入固体NaOH后,考虑NH3•H2O的电离,和溶液中NH4+的水解问题。
A选项从图中看出M点溶液中,则生成c(NH3•H2O)=0.05mol•L‾1 ,溶液中剩余c(NH4+)=0.05mol•L‾1 ,所以M点为同浓度(0.05mol/L)的NH3•H2O和NH4Cl混合,而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 水解程度,所以NH3•H2O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
B选项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Na+)=c(OH-)+c(Cl-),可得n(OH-)-n(H+)= [c(NH4+)+c(Na+)-c(Cl-)]×1L
在M点时c(NH4+)=0.05mol•L‾1 c(Na+)=amol•L‾1 c(Cl-)=0.1mol•L‾1 带入数据可得n(OH-)-n(H+)=[0.05mol•L‾1 +a mol•L‾1 -0.1mol•L‾1 ]×1L=(a-0.05)mol ,正确
C选项根据H2OH+ +OH- KW =c(H+)×c(OH‾) NH3•H2O
NH4+ + OH‾ K
平衡常数K==
由此可得
=
,随着NaOH的加入,c(NH3•H2O)逐渐增大,而KW和K不变,所以
比值越小,错误
D选项当n(NaOH)=0.1mol时,NH4Cl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Cl(c(Na+)=c(Cl‾)=0.1 mol•L-1)和NH3•H2O,由于NH3•H2ONH4+ + OH‾ ,可知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即:c(NH4+)+c(Na+)+c(H+)=c(Cl‾)+c(OH‾) ,
c(OH‾)=c(NH4+)+c(H+) ,据物料守恒:c(NH4+)+c(NH3•H2O)=0.1 mol•L-1 ,c(OH‾)= c(NH4+)+c(H+)=0.1 mol•L-1-c(NH3•H2O)+c(H+),也可以是c(OH‾)=c(Cl‾)-c(NH3•H2O)+c(H+), 所以c(OH‾)>c(Cl‾)-c(NH3•H2O),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则溶液中NH4+ + OH-NH3•H2O,加入固体NaOH后,考虑NH3•H2O的电离,和溶液中NH4+的水解问题。
A选项从图中看出M点溶液中,则生成c(NH3•H2O)=0.05mol•L‾1 ,溶液中剩余c(NH4+)=0.05mol•L‾1 ,所以M点为同浓度(0.05mol/L)的NH3•H2O和NH4Cl混合,而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 水解程度,所以NH3•H2O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
B选项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Na+)=c(OH-)+c(Cl-),可得n(OH-)-n(H+)= [c(NH4+)+c(Na+)-c(Cl-)]×1L
在M点时c(NH4+)=0.05mol•L‾1 c(Na+)=amol•L‾1 c(Cl-)=0.1mol•L‾1 带入数据可得n(OH-)-n(H+)=[0.05mol•L‾1 +a mol•L‾1 -0.1mol•L‾1 ]×1L=(a-0.05)mol ,正确
C选项根据H2OH+ +OH- KW =c(H+)×c(OH‾) NH3•H2O
NH4+ + OH‾ K
平衡常数K==
由此可得
=
,随着NaOH的加入,c(NH3•H2O)逐渐增大,而KW和K不变,所以
比值越小,错误
D选项当n(NaOH)=0.1mol时,NH4Cl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Cl(c(Na+)=c(Cl‾)=0.1 mol•L-1)和NH3•H2O,由于NH3•H2ONH4+ + OH‾ ,可知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即:c(NH4+)+c(Na+)+c(H+)=c(Cl‾)+c(OH‾) ,
c(OH‾)=c(NH4+)+c(H+) ,据物料守恒:c(NH4+)+c(NH3•H2O)=0.1 mol•L-1 ,c(OH‾)= c(NH4+)+c(H+)=0.1 mol•L-1-c(NH3•H2O)+c(H+),也可以是c(OH‾)=c(Cl‾)-c(NH3•H2O)+c(H+), 所以c(OH‾)>c(Cl‾)-c(NH3•H2O),正确
A选项正确,B选项正确,D选项正确,所有选C选项不正确。
易错点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有漂白性,能与水、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54.一定条件下,m克的H2、CO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增重 克。
55.常温下,将14.0克的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400 mL pH=14的溶液,则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
56.在200mL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至沉淀质量不再减少时,测得沉淀质量为5.8克。此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5.6 L。
则原混合液中c (SO42-)= mol/L。
57.取17.88 g NaHCO3 和 Na2O2 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 25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92 g。请列式计算:
①求原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
②若要将反应后的固体反应完,需要1mol/L盐酸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正确答案
m
解析
CO和H2的混合气体燃烧的方程式:2CO+O22CO2,2H2+O2
2H2O,与Na2O2反应的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通过方程式可以看出,固体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原混合气体的质量,为mg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题思路
利用差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CO与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的CO2和H2O再与Na2O2反应;2CO+O2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质量增重△m为2Na2CO3-2Na2O2=2CO,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CO的质量;
2H2+O22H2O,生成的水与氢气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质量增重△m为2H2O-O2=2H2,可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
易错点
差量法的应用,找准固体物质,分析差量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近几年高考中的重要考查内容,难度中等
正确答案
1.12L
解析
设14.0g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钠xmol,含有过氧化钠ymol,则①62x+78y=14,最后得到的溶质为NaOH,得到400mL pH=14的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1=0.4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得:②2x+2y=0.4,联合①②解得:x=0.1、y=0.1,所以0.1mol的过氧化钠生成0.05mol的氧气,标况下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V(O2)=22.4L/mol×0.05mol=1.12L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
解题思路
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根据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钠原子守恒列式计算出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
计算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的标况下氧气的体积
易错点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涉及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正确答案
2
解析
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5.6L,其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沉淀质量为5.8克,即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克,所以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氢氧化镁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0.2mol,则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8,所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则浓度为2mol/L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其计算
解题思路
据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可得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至沉淀质量不再减少时,沉淀为氢氧化镁,根据其质量可得到镁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到与铝离子反应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就算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得其浓度
易错点
熟知溶液中的各离子反应是求解的关键,熟知反应的量的关系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其计算,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题目难度中等
正确答案
7.8克 (3分) 200mL≤V≤320mL(3分)
解析
①设Na2O2 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Na2O2+4NaHCO3=4Na2CO3+2H2O↑+O2↑
492 424
17.88 15.41
2Na2O2+2NaHCO3=2Na2CO3+2NaOH+O2↑
324 292
17.88 16.11
15.41<15.92<16.11 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
所以78x+84y=17.88 106y+(2x-y)×40=15.92
解之得:x=0.1mol、y=0.12mol
所以m(Na2O2)=7.8g,
②反应后固体为0.08mol的NaOH和0.12mol的Na2CO3,当反应后溶质为NaCl、NaHCO3时,则需盐酸体积为200mL;当反应后溶质只有NaCl时,则需盐酸体积为320mL
所以盐酸体积为200mL≤V≤320mL,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
解题思路
①设Na2O2 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Na2O2+4NaHCO3=4Na2CO3+2H2O↑+O2↑
492 424
17.88 15.41
2Na2O2+2NaHCO3=2Na2CO3+2NaOH+O2↑
324 292
17.88 16.11
15.41<15.92<16.11 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
所以78x+84y=17.88 106y+(2x-y)×40=15.92
解之得:x=0.1mol、y=0.12mol
所以m(Na2O2)=7.8g,
②反应后固体为0.08mol的NaOH和0.12mol的Na2CO3,当反应后溶质为NaCl、NaHCO3时,则需盐酸体积为200mL;当反应后溶质只有NaCl时,则需盐酸体积为320mL
易错点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分析题目的关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熟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常温下pH的CH3COOH稀溶液与pH
的Na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知识点
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 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Ksp[Al(OH)3] = 1.3×10—33远大于 Ksp[Fe(OH)3] = 2.6×10—39,因此向Fe3+和A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生成Fe(OH)3沉淀,只有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溶解,则Al(OH)3+OH-==AlO2-+2H2O。因为纵坐标是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而不是生成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故B选项的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知识点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及计算。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都是正反应速率,两者始终相等,不能说明已达平衡,A错;由于正反应是放热的,所以降温时平衡右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正反应速率较小程度小于逆反应速率,B错;根据化学方程式知: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是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量的2倍,即0.63 mol,SO2不与BaCl2反应,则生成硫酸钡为0.63 mol,得到146.79 g,C错;根据平衡前后的压强比知反应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0.315 g,即减小1-82.5%=17.5%,所以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8 mol,O2为1.1 mol,则SO2为0.7 mol.消耗的SO2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即0.63 mol,转化率为0.63 mol/0.7 mol=90%,D正确。
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正确答案
解析
设n(PCl3)=X mol, n(PCl5)=Y mol,由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
知识点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已知: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向含2molNaOH、1molBa(OH)2、2mol[NaAl(OH)4]的混合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族。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有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该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①下列可作为比较X和Y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填序号)。
a.自然界中的含量
b.相应氯化物水溶液的pH
c.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d.单质与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
②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X的金属性强于Y的原因: ,原子半径X>Y,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X<Y,失电子能力X>Y。
(4)W的一种氢化物HW3可用于有机合成,其酸性与醋酸相似。体积和浓度均相等的HW3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Y单质和Mg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焰火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测定混合物中Y的质量分数。
能确定混合物中Y的质量分数的数据有 (填序号)。
a. m、n
b. m、y
c. n、y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ⅣA (2)Na
(3)① b c ②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Y > X
(4)HN3+NaOH=NaN3+H2O c(Na+)>c(N3-)>c(OH-)>c(H+)
(5)a b c
知识点
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若镁完全反应,根据极限法,若气体全部是氧气,则生成氧化镁4.0g,若全部是二氧化碳,则生成氧化镁和碳4.6g;若镁不能完全反应有剩余,则质量会小于4.0g,但一定大于2.4g。综合上述情况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大于2.4g小于4.6g。
知识点
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