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共212题
灰尘会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多方面影响,请分析相关问题。
7.蒙尘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反应阶段速率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灰尘中重金属被植物富集后会破坏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叶片变黄;另一方面小颗粒灰尘会粘附在叶片的表皮层,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色素对__________的吸收。
9.灰尘中富含N、P,在茎、叶上的积累为一些微小植物如苔藓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植物与其叶片上附着生长的苔藓____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寄生关系。
正确答案
光 叶绿素 光能(太阳能)
解析
蒙尘植物叶片被光照射的面积减小或受到光照强度减弱,色素吸收的光能减少;灰尘中重金属被植物富集后会破坏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考查方向
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灰尘阻碍植物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又灰尘中重金属被植物富集后会破坏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易错点
忽略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作用及对生物的伤害。
教师点评
重金属盐在生物体内富集后,对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考查影响光合速率因素,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不属于
解析
苔藓等微小植物从叶片上的灰尘吸收水和无机盐,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没有从植物叶片或体内吸收营养,不构成寄生关系;苔藓生活在植物叶表面使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光合速率减弱。
考查方向
考查生物种间关系。
解题思路
苔藓等微小植物生活在叶表面,使植物对光能吸收减弱,与植物竞争光能。
易错点
苔藓等植物不是从植物叶片吸收能量和物质,所以不属于寄生关系。
教师点评
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该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繁殖。
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 / 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6.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17.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
18.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
正确答案
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并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解析
对于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使用样方法,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对偏离比较的样方应舍去,并做到随机取样求其平均值。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解题思路
通常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样方法,为了准确,通常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
易错点
一定要注意样方法要随机取样,并求平均值。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竞争 ①在水分、矿质元素吸收、光照等方面不占优势
②可能受制于豚草分泌释放的某些毒素的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作为植物在地上部分,一般不同植物间竞争阳光,地下部分即根主要竞争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由于狗尾草的数量在减少,所以在阳光、水分和离子方面竞争不过豚草。
考查方向
考查种间关系。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而言,一般不同种类的植物为竞争关系,竞争水分、离子和光照等因素。
易错点
只认为植物间的竞争是光照强度。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间的竞争光照等环境因素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两点即可)
解析
对于有害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物如除草剂处理,也可以利用生物方法引入其天敌,还可用物理方法机械去除。
考查方向
考查对有害生物处理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去除。
易错点
并不是所有植物控制均使用除草剂。
教师点评
掌握对有害生物控制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2.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若将该人工湿地改造为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则群落演替是 ,
13.调查该人工湿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如果设置面积为10hm2的样地,在繁殖初期首次捕捉青蛙为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青蛙的种群密度为 (取整数)。
14.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为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所致,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5.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太阳(光)能和化学能(2分) 次生演替
解析
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还有化能合成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由人工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原有的生物、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故为次生演替。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注入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通常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化能合成作用型微生物利用的化学能,及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有生物存在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易错点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只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教师点评
掌握流入某一生态系统总能量及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正确答案
(2)标志重捕 22只/hm2
解析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为:总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记数,总数=26×17÷2÷10=22只/hm2。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相关计算。
解题思路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对于活动范围大的通常用标志重捕法。
易错点
误认为青蛙活动范围小,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教师点评
掌握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3)种群 食物和栖息空间(2分)
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空间分布的原因。
解题思路
动物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易错点
只认为动物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教师点评
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形成的原因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4)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盐和CO2(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离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导致植物快速生长。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演替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生产者快速增长主要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易错点
没有理解生活污水被微生物分解后所产生的物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快速增长即植物光合作用增强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3.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②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③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正确答案
解析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①错误;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随着演替进行,生物种类及数量均增多,故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②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③错误;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随营养级增高,能量越来越少,故Y可表示生物量,④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替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难。
知识点
5. 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当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的容纳量减少而不是增大,A错误;暴猎蝽引入后符合S型曲线增长,在b点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一条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桑毛虫和暴猎蝽不能够成食物链,C错误;根据先增加者先减少,的增加者后减少,而且高低点不同步,故为捕食关系而非竞争关系,D错误。
考查方向
种间关系和生物容纳量
解题思路
根据此消彼长和生物量关系确定为捕食关系
易错点
先增加者先减少,高低点不同步。
教师点评
中档题
知识点
某湖泊中生活着鱼类、青虾、水蚤和水生植物等生物。其中,肉食性鱼类以青虾为食,青虾以水蚤和水生植物为食,水蚤以水生植物为食,请分析回答:
15.湖泊中不同种类的鱼不属于同一物种的原因是它们之间存在 。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其意义是 。
16.根据湖泊中上述生物的食物关系推算,若肉食性鱼类增加1千克,至少消耗水生植物
千克。若青虾被大量捕捞,短期内将直接造成肉食性鱼类的种群密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7.水生植物在该湖泊的碳循环过程所起的作用是 。
18.若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该湖泊中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正确答案
(1)生殖隔离(1分)
提高群落利用空间和食物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
不同各类的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食物资源。
考查方向
生物进化中物种形成的标志和生物群落的结构。
解题思路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是充分利用空间和食物资源。
易错点
鱼类是同一个种。
教师点评
难度较小,文字多写不准,词不达意。
正确答案
(2)25 下降(1分)
解析
1.根据各生物间食物的关系写出食物链:
2.最高营养级肉食鱼类增加1kg,至少消耗植物用传递率最大,食物链最短来计算。
考查方向
食物链及能量计算。
解题思路
1.写出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莒养,肉食鱼类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2.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计算。
易错点
食物链写错了,计算就会出错。
教师点评
食物链写正确,传递率用最高,食物链用最短,计算很简单。
正确答案
(3)通过光合作用将CO2等无机物转化为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2分)
解析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
植物就是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
考查方向
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
解题思路
CO2从无机自然界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自然环境的过程就碳循环。绿色植物就是利用空气中CO2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易错点
可能有同学写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教师点评
难度系数低,准确率高。
正确答案
(4)肉食性鱼类(1分)
解析
在此食物网中,肉食鱼类营养级最高 ,浓度最大,危害最大。
考查方向
富集作用。
解题思路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沿着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浓度越高,危害最大。
易错点
难度系数低不会出错。
教师点评
送分题,难度小。
某病人服敌敌畏,被家人送医院,即给予碘解磷定、阿托品等治疗。护理评估其阿托品化的指标应不包括( )。
A.瞳孔较前扩大
B.皮肤干燥
C.颜面潮红
D.肺部哕音减少
E.心率减慢
正确答案
E
解析
[考点]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重点等级] ★★★★★
某地区自来水氟化3年后防龋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考虑
A.加强口腔健康教育
B.增加食盐加氟措施
C.提倡使用含氟牙膏
D.注意合理营养
E.强化饮水氟浓度的监测和调节
正确答案
E
解析
自来水氟化的防龋效果主要表现在龋病的减少和龋病进展的缓慢。3年后防龋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自来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偏低(偏高则会产生氟牙症问题),应加强监测与调控力度,保持适宜的防龋浓度,正确答案是E。由于有摄氟过量的问题,一个人不能同时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用氟措施,因此有摄氟过量的问题,故B也是错误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群落空间特征的研究,故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充分利用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故B错误。“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C正确。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为起点,而昆虫不是生产者,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群落、食物链、种间关系等
易错点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易错分析:
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