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共212题
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
其原因可能有:① ;
② 。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白瓶溶氧量为
,黑瓶溶氧量为
,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含量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正确答案
I(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 (1)
(2)竞争关系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I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a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在b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并非抑制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因此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A-C为呼吸量,B-A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积累。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知识点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 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 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使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4λa ; 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 20%进入浮游动物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