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共212题
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______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
(3)从实验过程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_______(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
正确答案
(1)竞争和捕食 捕食
(2)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 D D 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3)不是
(4)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
略。
知识点
人体皮肤表层包括三类菌群,有常住菌群.过路菌群.共生菌群,其中的有益菌群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某些人喜欢用添加了广谱抗菌素的香皂,研究表明,这些人皮肤上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密度不降反增。丙酸杆菌是人体皮脂腺中最常见的亲脂性细菌,当皮脂腺过度分泌,且皮脂外排不畅时,该细菌便趁机繁殖,引发痤疮。分析上述资料,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②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③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④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⑤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⑥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⑦ 观察统计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稻田放养鸭,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并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里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为此,研究人员对稻鸭共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调查杂草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调查结果的________值。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_______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提高。
正确答案
(1)样方法;平均
(2)物种数目;草龙;结构
(3)分解者;无机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图为某种淡水浮游动物垂直移栖的统计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处的个体相对数,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图一是动物种群自我调节模型;图二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图一的自我调节模型中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依据此模型,更有效的灭鼠策略是使老鼠生存的__________增加,降低__________。
(2)野生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多于华南虎,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有较大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当大熊猫看到本地的翠绿冷箭竹明显减少时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3)图二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__________。
(4)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___增长。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各由__________(写出二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
正确答案
(1)负反馈(反馈);环境阻力;环境容纳量
(2)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信息传递
(3)水平结构;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4)逐渐增大直至稳定;S型;气候、土壤
解析
略。
知识点
两个森林群落景观如图a、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和_______。
(2)芦苇输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等营养成分。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
(4)图乙模型属于_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
(1)光能;(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垂直;N、P(无机盐)
(3)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4)数学;(负)反馈;N2;P2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 等环境资源。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爆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 ,使水质净化。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正确答案
(1)垂直 ; 光能 ; 苦草; 河蟹的取食
(2) 吸收和利用水中N、P等无机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