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避阴反应有利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

B发生避阴反应时,拟南芥的性状和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发生避阴反应的拟南芥种群在垂直结构上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D避阴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物理信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使叶片到达阳光充足的地方,捕获更多的光能,而不是吸收更多的远红光,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错误;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是对环境的适应,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状和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而是部分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而不是种群内部的变化,C错误;远红光是物理信息,拟南芥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这是对环境的适应,光属于物理信息。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群的在空间分布情况。

易错点

生物进化或基因突变即存在自然选择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教师点评

通过拟南芥的避阴反应,考查相关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洪水泛滥期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受猛禽捕食而造成的不同死亡率

啮齿类动物种类    普通田鼠    根田鼠    欧䶄    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    46.5    8.0    41.0    4.5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    63.5    6.7    12.0    16.0

17.表中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表中数据分析,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__________数量最多,__________最有可能灭绝。洪水泛滥期时,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在“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易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援能力有关,表中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的啮齿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据题意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该地的生态系统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竞争

解析

从“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可知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及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中“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不能准确摄取题目信息而错答成捕食关系,因为题目中也有相关信息。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普通田鼠     黑线姬鼠       根田鼠         欧䶄

解析

由表中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分析,普通田鼠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都高,说明是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数量最多的;黑线姬鼠平共处五项原则泛滥期种群数量少又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最有可能灭绝;根田鼠 和 欧䶄泛滥期种群数量高但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低,说明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

考查方向

考查学生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对照每种动物泛滥期种群数量和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作出正确推理。

易错点

易因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逻辑不对而错误作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气候和天敌(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解析

据题意分析,洪水泛滥期与气候有关,猛禽属于天敌,所以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气候和天敌。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洪水泛滥及受猛禽捕食作出全面分析。

易错点

易因对题目信息摄取不全面只做出一方面的判断或不能准确表述环境因素。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从题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可知属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只答成“稳定性。”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4.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B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

C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正确答案

A

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就是由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A正确;从图中三个植物层的物种数曲线可知,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因此B错;所调查的当地植被、所有动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此C错;应是群落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不仅是植物丰富度,因此D错。

考查方向

考查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分析曲线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稳定性知识,结合题目中调节结果逐项分析。

易错点

本小题易因忽略植物丰富度和群落丰富度的区别而错误判断D正确。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②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③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①错误;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随自然演替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②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③错误;生物量是指现在生物所含能量多少,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现存生物所含能量越少,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从图示可知Y可指生物所含的生物量,④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探究。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数量及所含能量通常是最多,这样才能保证其捕食者生存。

易错点

分清自然演替规律与人为参与的演替区别。

教师点评

题干中没有一定说法,对试题分析按一般情况处理。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不含B基因的植株只开雌花而成为雌株;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只开雄花而成为雄株已知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为的玉米幼苗,获得其纯合体雄株和雌株的简要流程图是:

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株、雄株、雌株

①该育种方法中,将幼苗变成正常植株常用的方法是(                    )

②写出上述流程图中获得的正常植株、雄株、雌株的基因型:

正常植株(            )、雄株 (          ) 、雌株(                 )

(2)杂合体雄株和杂合体雌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狗尾巴菜”是玉米地的一种杂草,玉米与“狗尾巴菜”的种间关系是(         )要想调查某玉米地该杂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如果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还有(        )

(4)在玉米幼苗期通过叶面喷洒一种新型除草剂就可以有效杀死“狗尾巴菜”为了研究这种除草剂在玉米地除去该杂草的最有效浓度,请简要说明你设计的实验思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1.为减少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对荔枝的危害,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并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的数量。请回答:

(1)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2)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中荔枝蝽的数量减少而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        更高。

(3)如果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害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害虫的抗药性          ,这是长期                  的结果。

正确答案

(1) 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 荔枝 山绿豆 杂草        抵抗力稳定性

(3) 增强        自然选择

解析

(1)山绿豆耐阴性而荔枝喜阳,搭配种植可以实现对光能的利用率,定期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在复合园中的植物荔枝、山绿豆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 / 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6.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17.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18.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并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解析

调查草本植物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要随机取样,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统计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并求出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节,主要考查学生的取样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

解题思路

依据样方法的调节思想方法结合题意作答。

易错点

因对样方法不熟悉而不知随机取样或结果的处理。

教师点评

难度低。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竞争      ①在水分、矿质元素吸收、光照等方面不占优势

②可能受制于豚草分泌释放的某些毒素的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入侵后数量逐年增加而曼陀罗则下降,其关系最可能是竞争,植物之间竞争实质可从两个角度分析,①在水分、矿质元素吸收、光照等方面②可能竞争能力强的一方分泌释放的某些毒素的影响弱的一方。

考查方向

考查种间竞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同一地域各种植物之间一般是竞争关系,分两角度分析竞争的内涵。

易错点

对竞争的实质表述不全面或不准确。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两点即可)

解析

结合题目及防治有害种群的常识对豚草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人工拔除。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数量的控制,主要考查学生的防治常识。

解题思路

依据防治有害种群的常识写出两条就行。

易错点

本小题不易错。

教师点评

难度较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2.图16中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             )。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        )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其作用结果是(

         );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       ) 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         )进行。

(4)若乙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的目的是 (                            ) 。

(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

①(                              );② (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33.下表统计了某生态系统内各相关物种之间食物的比例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补充完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图)。

(2)除第二营养级以外,具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

(3)要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决定兔子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兔子同化能量的分配,请在图中虚线框内填上相应内容。

(5)该生态系统中,假如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按照表中食物比例,鹰同化1kJ能量需植物间接提供_________kJ能量。

正确答案

(1)①青蛙     ②蛇 

(2)鹰与蛇  

(3)标志重捕法 ;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①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5)95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       ),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       )。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       ),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       )转变为 (       )。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1)双小核草履虫  有尾草履虫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

(3)先增加后稳定   竞争    种内斗争 

(4)不会 原因: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演替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