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呼吸
- 共921题
Ⅰ.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度的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______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______.A、B种子释放CO2的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Ⅱ.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L-1),可能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昨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溜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______.
(3)______.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2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Ⅰ、(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消耗氧气的速率,所以A种子比B种子呼吸速率快.因为每消耗1 mol氧气,就产生1molCO2,当氧气浓度降低时,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少,所以从图可以看出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递增后递减. (2)在0~t1期间,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发生变化,所以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所以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Ⅱ、题中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 ),可能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昨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所以就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乙烯利溶液(300mg)来配制30mg•L-1和150mg•L-1的浓度两种乙烯利溶液来对照来处理黄瓜的幼苗,来观察其效果.并用蒸馏水做空白对照.结果的预测可能有情况:1、低浓度的效果不好,高浓度的效果也不好.2、低浓度的效果不好,高浓度的和中间浓度的效果一样.3、随着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来越好.
故答案为:
Ⅰ(1)细胞有氧呼吸 快 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再在逐渐减少
(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
Ⅱ(2)取两份乙烯利溶液(300mg•L-1)分别稀释到30mg•L-1和150mg•L-1,待用.
(3)A组幼苗喷洒一次适量的30mg•L-1乙烯利溶液,B组喷洒一次等量150mg•L-1乙烯利溶液,C组喷洒一次等量300mg•L-1乙烯利溶液,D组喷洒一次等量的蒸馏水.
(4)雌花的数量
图形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解:Ⅰ、(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消耗氧气的速率,所以A种子比B种子呼吸速率快.因为每消耗1 mol氧气,就产生1molCO2,当氧气浓度降低时,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少,所以从图可以看出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递增后递减. (2)在0~t1期间,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发生变化,所以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所以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Ⅱ、题中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 ),可能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昨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所以就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乙烯利溶液(300mg)来配制30mg•L-1和150mg•L-1的浓度两种乙烯利溶液来对照来处理黄瓜的幼苗,来观察其效果.并用蒸馏水做空白对照.结果的预测可能有情况:1、低浓度的效果不好,高浓度的效果也不好.2、低浓度的效果不好,高浓度的和中间浓度的效果一样.3、随着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来越好.
故答案为:
Ⅰ(1)细胞有氧呼吸 快 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再在逐渐减少
(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
Ⅱ(2)取两份乙烯利溶液(300mg•L-1)分别稀释到30mg•L-1和150mg•L-1,待用.
(3)A组幼苗喷洒一次适量的30mg•L-1乙烯利溶液,B组喷洒一次等量150mg•L-1乙烯利溶液,C组喷洒一次等量300mg•L-1乙烯利溶液,D组喷洒一次等量的蒸馏水.
(4)雌花的数量
图形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后,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因此含有放射性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水,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缺氧,发生无氧呼吸,A正确;
B、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逐渐增强,B错误;
C、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受到抑制,甚至死亡,C错误;
D、种子风干脱水后,水分减少,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D错误.
故选:A.
如图表示黑暗中某植物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浓度为0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______,氧浓度低于5%时,CO2释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氧浓度大于10%时,CO2释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外界氧浓度在5%-10%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3)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主要是______.
(4)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倍.
(5)由此可见保存粮食时应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可知,在氧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低于5%时,CO2释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氧浓度大于10%时,CO2释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强,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2)外界氧浓度在5%-10%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判断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
(3)根据分析,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看出,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
(4)设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6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2X+6Y):6Y=0.6:0.4,解得X:Y=1.5.
(5)储存粮食时要注意:
①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粮食,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粮食的储存,所以一般采用低氧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在本题中使氧含量保持在5%时呼吸作用最弱,故选B.
故答案为:
(1)无氧呼吸 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强,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
(3)有氧呼吸 葡萄糖
(4)1.5
(5)B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在氧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低于5%时,CO2释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氧浓度大于10%时,CO2释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强,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2)外界氧浓度在5%-10%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判断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
(3)根据分析,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看出,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
(4)设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6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2X+6Y):6Y=0.6:0.4,解得X:Y=1.5.
(5)储存粮食时要注意:
①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粮食,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粮食的储存,所以一般采用低氧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在本题中使氧含量保持在5%时呼吸作用最弱,故选B.
故答案为:
(1)无氧呼吸 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强,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
(3)有氧呼吸 葡萄糖
(4)1.5
(5)B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水分子作为生成物,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