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呼吸
- 共921题
如图仪器可用来测量细小活生物所吸收的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种子萌发时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
(2)起对照作用的Q管内应放置______
A.20粒死种子 B.20粒活种子 C.与P管等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
D.与P管氢氧化钠溶液等量的清水 E.有孔的平台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方向是______,理由是______.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
(4)在50分钟内,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然后再利用四条蚯蚓来重复实验.
①一位同学根据上表实验结果推断出下列的结论:“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的速率较蚯蚓吸收氧气的速率快.”你认为这是否正确?______,并加以解释______.
②在应用蚯蚓的实验中,预测有色液滴在一小时后所移动的距离.______.
(5)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种子萌发时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2)在Q管内应放置A.20粒死种子、C.与P管等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和E.有孔的平台,相对于实验组P管起对照作用.
(3)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由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耗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却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是P管内的气体量减少,导致压力下降,但Q管内的气体压力却保持不变,因此有色液滴移向P管或向左移动.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种子萌发时,每10分钟有色液滴移动8mm,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8÷10=0.8mm/min.
(4)①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的速率与蚯蚓吸收氧气的速率的比较,必须是比较活生物的每克体重吸收氧的速率.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应用蚯蚓的实验中,有色液滴每10分钟移动4.5毫米,而第50分钟移动的距离是22.5毫米.因此有色液滴在一小时后所移动的距离是27毫米.
(5)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故答案为:
(1)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2)ACE
(3)移向P管或向左移动 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耗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却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是P管内的气体量减少,导致压力下降,但Q管内的气体压力却保持不变,因此有色液滴被推向管P
(4)①错误 因为那位同学的结论是基于不合理的比较,我们必须比较活生物的每克体重吸收氧的速率
②27毫米
(5)吸收空气中的CO2
解析
解:(1)种子萌发时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2)在Q管内应放置A.20粒死种子、C.与P管等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和E.有孔的平台,相对于实验组P管起对照作用.
(3)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由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耗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却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是P管内的气体量减少,导致压力下降,但Q管内的气体压力却保持不变,因此有色液滴移向P管或向左移动.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种子萌发时,每10分钟有色液滴移动8mm,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8÷10=0.8mm/min.
(4)①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的速率与蚯蚓吸收氧气的速率的比较,必须是比较活生物的每克体重吸收氧的速率.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应用蚯蚓的实验中,有色液滴每10分钟移动4.5毫米,而第50分钟移动的距离是22.5毫米.因此有色液滴在一小时后所移动的距离是27毫米.
(5)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故答案为:
(1)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2)ACE
(3)移向P管或向左移动 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耗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却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是P管内的气体量减少,导致压力下降,但Q管内的气体压力却保持不变,因此有色液滴被推向管P
(4)①错误 因为那位同学的结论是基于不合理的比较,我们必须比较活生物的每克体重吸收氧的速率
②27毫米
(5)吸收空气中的CO2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呼吸作用O2吸收量(曲线OBP)和CO2生成量(曲线QRP)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中Q点CO2生成来自于______呼吸,此点ATP来自于细胞内的______(场所)中.
(2)O2浓度为10%以前,CO2的生成量大于O2的吸收量,表明其呼吸方式是______;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浓度逐渐增大的氧气______.
(3)从______点开始无氧呼吸消失.
(4)当环境中O2浓度为C时,该种子对氧气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3,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则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倍.
(5)由图可知环境中氧浓度应调节到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水果储存.
正确答案
解:(1)图中Q点对应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此点ATP来自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也能够释放二氧化碳.在O2浓度为10%以前,CO2的生成量大于O2的吸收量,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浓度逐渐增大的氧气抑制无氧呼吸.
(3)P点时两曲线重合,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
(4)当环境中O2浓度为C时,该种子对氧气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3,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其中有0.3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释放的,因此还有0.3的是无氧呼吸释放的.根据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有氧呼吸C6H12O6:6CO2,即消耗0.05的葡萄糖;无氧呼吸C6H12O6:2CO2,即消耗0.15的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倍.
(5)图中R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该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水果储存.
故答案为: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抑制无氧呼吸
(3)P
(4)一样多
(5)R
解析
解:(1)图中Q点对应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此点ATP来自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也能够释放二氧化碳.在O2浓度为10%以前,CO2的生成量大于O2的吸收量,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浓度逐渐增大的氧气抑制无氧呼吸.
(3)P点时两曲线重合,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
(4)当环境中O2浓度为C时,该种子对氧气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3,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其中有0.3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释放的,因此还有0.3的是无氧呼吸释放的.根据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有氧呼吸C6H12O6:6CO2,即消耗0.05的葡萄糖;无氧呼吸C6H12O6:2CO2,即消耗0.15的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倍.
(5)图中R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该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水果储存.
故答案为: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抑制无氧呼吸
(3)P
(4)一样多
(5)R
如图所示,甲图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图,乙图为某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E点表示______,阴影部分表示______,如果AB=BC,则A点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
(2)如果把甲图中酵母菌换成小鼠,则在图丙中画出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乙图中A点表示______,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倍的点是______,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还原的CO2最大量为______.
(4)除了温度外,还能影响图中曲线的因素有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正确答案
解:(1)甲图中E点表示在此氧气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全部进行有氧呼吸时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酵母菌无氧呼吸消失时的氧气浓度).阴影部分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如果AB=BC,说明此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是氧气消耗量的两倍.假设氧气消耗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3.因此A点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2)小鼠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氧气增加促进有氧呼吸,因此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
(3)从图中看出,乙图中A点消耗氧气,不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但A点之后开始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图中A点表示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0).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就是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最多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D点对应的温度10℃.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倍的点是C和E.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还原的CO2最大量,就是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和的最大值,即为E点时总光合作用还原的CO2量=30+30=60.
(4)除了温度外,还能影响图中曲线的因素有CO2浓度、光照强度、光质、矿质元素等.
故答案为:
(1)在此氧气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全部进行有氧呼吸时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酵母菌无氧呼吸消失时的氧气浓度) 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1:3
(2)
(3)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0 10 C和E 60
(4)CO2浓度、光照强度、光质、矿质元素等
解析
解:(1)甲图中E点表示在此氧气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全部进行有氧呼吸时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酵母菌无氧呼吸消失时的氧气浓度).阴影部分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如果AB=BC,说明此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是氧气消耗量的两倍.假设氧气消耗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3.因此A点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2)小鼠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氧气增加促进有氧呼吸,因此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
(3)从图中看出,乙图中A点消耗氧气,不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但A点之后开始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图中A点表示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0).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就是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最多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D点对应的温度10℃.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倍的点是C和E.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还原的CO2最大量,就是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和的最大值,即为E点时总光合作用还原的CO2量=30+30=60.
(4)除了温度外,还能影响图中曲线的因素有CO2浓度、光照强度、光质、矿质元素等.
故答案为:
(1)在此氧气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全部进行有氧呼吸时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酵母菌无氧呼吸消失时的氧气浓度) 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1:3
(2)
(3)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0 10 C和E 60
(4)CO2浓度、光照强度、光质、矿质元素等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
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其余过程不同,B正确;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物质彻底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
D、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酒精和乳酸,D错误.
故选:D.
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研究元素及物质的转移变化途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的应用及结果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水又可以参与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中含有18O,A错误;
B、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NA在根尖细胞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3H标记后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核糖体处检测不到,B正确;
C、由于15N的DNA和14N的DNA链的重量不同,可根据子代DNA位置来判断复制方式,如是半保留复制,则子代DNA位置处于两者之间,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所以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