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变化
- 共3648题
(12分)材料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材料二:今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成都项目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为四川省和成都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今年5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与四川省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鸿海集团将加速西进设厂。西部已成为富士康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而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四川建厂。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回答,四川省人口流动的趋势有什么变化。(2分)
(3)分析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四川转移的主要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2分)目前就业压力大;(2分)养老负担重(2分)。
(2)向省外流动减少,省内流动增加。(2分)
(3)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2分)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2分)。
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能从材料中得到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增长变化特点和影响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四川转移的主要因素。
(1)根据表中信息,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大,说明目前就业压力很大;65岁以上人口比重也在上升,说明养老负担重。
(2)材料二中提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省份四川转移,则需在四川大量招工,所以使得四川劳动力向省外流动减少,省内流动增加。
(3)富士康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该公司进行产业转移主要考虑劳动力因素,随着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因而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四川转移。
读下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3)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________要原因 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省外转移最少 迁移成本较低(1分);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原因
略
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___地区。
正确答案
(1)略
(2)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欧洲
(3)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 人才外流 廉价劳动力
(4)迁出
北美在战前和战后都为人口迁入地区。A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可判断为拉丁美洲;B二战前后均为迁入地区,可判断为大洋洲;C二战前后均为迁出地区,可判断为非洲;D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可判断为欧洲。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利和弊两个方面,要全面地分析。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也不例外。
阅读材料和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化学工业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1)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2)现代,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又沿着箭头方向迁移,南部对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按地理范围划分)
正确答案
(1)资源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肥沃的平原,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2)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3)国内人口迁移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肥沃的平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但随着该地区的发展,东北部环境污染较重、地价上涨以及因为南部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吸引了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向东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表2-1-18。
表2-1-18 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
根据表中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后,世界上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征?
(2)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2)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需求。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 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北上蒙古、西去宁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表2示意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走西口对Q地产生的影响。(4分)
(2)读图甲,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Q地,请描述此河流在该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
(3)据图乙、表2分析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4分)
(4)与法国R地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开发土地(1分)带去了农耕技术(1分)缓解了劳动力不足(1分)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1分)
(2)水量较大(1分)季节变化大,主汛期为夏汛(2分)有结冰期(1分)有凌汛(1分)
含沙量较小(1分)水流平稳(1分)(7选6)
(3)①R地海拔较低;(1分)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2分)③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1分)(共4分)
(4)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④土地租金低(4分)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学会从材料中发现关键信息从而解答问题。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蒙古、宁夏等北部地区人口稀少,无数山西人的到达,缓解了当地的劳动力不足;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也就是带去了农耕技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开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北内陆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由图中经纬度及其河流流向等信息,结合中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可以推断:流经Q地河流是黄河在宁夏境内河段,河水主要来自上游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降水也多,所以主汛期为夏汛,该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有结冰期;该段河流流向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而有凌汛现象。该河段流经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河流水流平稳,含沙量较小。
(3)本题侧重于读图、读表找出有用信息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法国R地海拔较低,海拔低气温高。由图可知法国R地位于40ºN 至60ºN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气温较高,而Q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温度较低;而且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法国R地气温也应当高于宁夏Q地。
(4)注意本题强调的是有利条件。由图甲中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贺兰山东麓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难以越冬,病虫害少。该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土地租金低,人口较多,就业机会较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上海 广东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
(2)边境贸易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
(3)减轻了当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4)流动人口 务工和经商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类型以农村到城市为主,而且是自发的。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便存在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2: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8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2分)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2分)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2分)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分)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2分)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2分)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
(1)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京津唐,沪宁杭和珠三角。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正确答案
(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2)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对于迁入区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经济因素。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从迁出区讲,积极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
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人口分布剧烈变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错误
试题分析:人口迁移可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也利于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等。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即可。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①从 到 ; ②从 省自治区到 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经商。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 差异。
正确答案
(1)上升(增加)
(2)农村 城市 内地 沿海
(3)自发 务工
(4)经济(收入)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读图即可。
(2)1984年之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而呈现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乡村向城市的迁移。
(3)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具有自发性。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
(4)经济因素是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正确答案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分了。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①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一年))②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宁一个地区移居)。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1)上图中人口迁移,是___ _ 国家历史上和____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对于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________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农业________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________有积极作用。
(4)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_______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____ ____造成巨大的压力。
正确答案
(1)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 CDE AB (每空2分,共4分)
(3)人多地少(人地) 土地 自然环境
(4)经济 交通、住房、环境等
略
图A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B为该市2010年各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图.图C为1990~2010年该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22分)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并说明理由:(4分)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___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 (6分)
(3)2010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3分)
⑷A区目前已顺利完成了旧城区的改造工作,请你为其设计最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____用地,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⑸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略
2011年5月30日新华网消息: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
(1)读图从三大产业和转移空间两方面描述特征,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分析原因。
(2)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迁入能促进迁入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3)从图1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将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稳定。从图2看,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小于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4)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