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共2466题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右图两种曲线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曲线①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曲线②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不需要能量;代表的是协助扩散.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符合曲线①,A错误;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属于自由扩散,符合曲线②,B错误;
C、细胞外液中的浓度Na+高,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时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符合图中两种曲线,C正确;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符合曲线①,D错误.
故选:C.
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符合如图所示的有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A错误;
B、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C正确;
D、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D错误.
故选:C.
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脂质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说明膜上有脂质存在,蛋白酶能将细胞膜破坏,说明膜上有蛋白质分子.
故答案为:(√)
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A错误;
B、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C错误;
D、生物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胞吞和胞吐,而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B.
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____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说明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
(4)生物膜系统能维系细胞内活动的有序性,体现了它具有的作用是______.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方式.
(2)分析图1运输Na+和K+的过程图解可知,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分析题图可知,当Na+和K+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合成过程,当Na+和K+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水解过程,说明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是可逆的;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流动方向.
(4)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ATP的合成过程,类似于图2过程.
故答案为:
(1)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
(3)顺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4)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2
解析
解:(1)由题意知,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方式.
(2)分析图1运输Na+和K+的过程图解可知,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分析题图可知,当Na+和K+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合成过程,当Na+和K+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水解过程,说明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是可逆的;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流动方向.
(4)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ATP的合成过程,类似于图2过程.
故答案为:
(1)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
(3)顺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4)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2
如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b过程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一种,a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
B、温度升高能提高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b表示自由扩散,C错误;
D、若图示为肝细胞膜,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D正确.
故选:C.
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在膜的______(内/外)侧还有少量多糖.
(2)图中代表O2进入细胞方式是[______]______;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完全展开,测定完全展开的磷脂所得的面积,与红细胞膜的表面积相比,其结果是______.
(4)已知木糖比氨基酸的分子质量小得多,两者都溶于水.在动物消化道中,小肠绒毛吸收大量的氨基酸,却很难吸收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细胞膜具有这种功能,主要与______方式有关,因为这种运输方式的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在膜的外侧含有少量多糖,组成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等.
(2)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通道的形式)、d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氧气运转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磷脂面积,与红细胞膜的表面积相比,其结果是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4)在动物消化道中,小肠绒毛吸收大量的氨基酸,却很难吸收木糖,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具有这种功能,主要与主动运输方式有关,意义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故答案为:
(1)脂质和蛋白质 外
(2)b 自由扩散 a 主动运输
(3)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4)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 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在膜的外侧含有少量多糖,组成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等.
(2)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通道的形式)、d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氧气运转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磷脂面积,与红细胞膜的表面积相比,其结果是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4)在动物消化道中,小肠绒毛吸收大量的氨基酸,却很难吸收木糖,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具有这种功能,主要与主动运输方式有关,意义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故答案为:
(1)脂质和蛋白质 外
(2)b 自由扩散 a 主动运输
(3)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4)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 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主动运输过程中,物质从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A正确;
B、抗体分泌过程中,通过形成小囊泡在细胞内运输,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B正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使液泡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说明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故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时,这些营养物质也可以进入细胞但需要消耗能量.对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前者表示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所以为被动运输;后者表示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A正确;
B、葡萄糖、氨基酸既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又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说明该现象说明同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进出细胞运输方式与浓度差有关,说明该现象依赖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正确;
D、葡萄糖、氨基酸在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的情况下都能进入细胞,因而不能说明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2016•盐城一模)同时具有下列两曲线所示特点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1随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物质的运输速率先增加后不变,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或能量,因此图1可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2物质的运输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即不消耗能量,可以代表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故两图都可以代表协助扩散.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