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共2466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阿格雷得奖是由于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麦金农的贡献主要是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如何进出活细胞.比如,肾脏怎么从原尿中重新吸收水分,以及电信号怎么在细胞中产生并传递等等,这对人类探索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诸多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分析回答.
(1)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
(2)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都是______.
(3)如果在细胞内注入呼吸作用抑制剂,将会强烈抑制细胞膜上______通道的作用.
(4)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______,由题干中信息可知这种电位变化可能和______有密切关系.
(5)有人在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和各种条件的关系时,绘出了如下曲线:如果表示的是K+,正确的曲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胰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都是蛋白质.
(3)如果在细胞内注入呼吸作用抑制剂,则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将会强烈抑制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作用.
(4)神经元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5)如果表示的是K+,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正确的曲线是AB.
故答案为:
(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蛋白质
(3)离子
(4)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离子通道
(5)AB
解析
解:(1)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胰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都是蛋白质.
(3)如果在细胞内注入呼吸作用抑制剂,则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将会强烈抑制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作用.
(4)神经元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5)如果表示的是K+,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正确的曲线是AB.
故答案为:
(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蛋白质
(3)离子
(4)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离子通道
(5)AB
通过实例,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解:
故答案为:
自由扩散 不需要 主动运输 外低内高 需要 需要
解析
解:
故答案为:
自由扩散 不需要 主动运输 外低内高 需要 需要
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A错误;
B、细胞产生的CO2进入组织液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与载体的数量也无关,B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特点符合曲线②和④,C正确;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不符合曲线②④,D错误.
故选:C.
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代表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D代表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min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细胞膜从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图乙中的①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呈正比,表示自由扩散,即b;图乙中②过程能逆浓度运输,表示主动运输,即a、e.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自由扩散);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6)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对照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需要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③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b a、e
(5)b a
(6)①对照
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解析
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细胞膜从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图乙中的①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呈正比,表示自由扩散,即b;图乙中②过程能逆浓度运输,表示主动运输,即a、e.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自由扩散);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6)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对照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需要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③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b a、e
(5)b a
(6)①对照
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方式不同(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吸收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B、神经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C、小肠对钙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过程;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是胞吐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因此,D与ABC三个选项不同.
故选:D.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性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A正确;
B、人体内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发挥作用时不消耗ATP,B正确;
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有关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协助,加入某种负离子对钾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K+载体正常,说明负离子不妨碍载体蛋白的合成,A错误;
B、负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题干信息中“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细胞呼吸没有受到抑制,C正确;
D、由于该种阴离子与氯离子的载体相似,而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D正确.
故选:A.
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人体组织细胞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去找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人体组织细胞中,运输方式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故选:C.
通过如图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与图不符,A错误;
B、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
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C错误;
D、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D正确.
故选:D.
大多数哺乳类细胞都含有一种协助葡萄糖从血液扩到细胞内的膜蛋白.用红细胞和肝细胞进行葡萄糖摄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肝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红细胞和肝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载体,都存在饱和现象,B错误;
C、据图分析,有载体蛋白协助的摄取与扩散相比极大地提高了速率,C正确;
D、据图分析,肝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对葡萄糖的亲和性较红细胞的低,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