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
- 共664题
如图所示分泌蛋白质合成及分泌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因此正确顺序为: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
故选:A.
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①与生长素和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真核细胞中产生CO2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③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④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生长素不是蛋白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是吲哚乙酸,与核糖体等没有关系,①错误;
②动物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线粒体;植物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可以是线粒体,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②错误;
③在激素的凋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酶只有催化功能,没有调节功能,③错误;
④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但是激素没有促进作用,④错误.
故选: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物,可供选择的物质有:被3H标记了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亮氨酸及葡萄糖,该实验应选择______做标记物,该物质从培养液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2)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随着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______.
(3)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因此应选用3H标记的亮氨酸做标记物;细胞吸收氨基酸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属于助开始和主动运输.
(2)分析题图可知,纵轴是放射性颗粒的百分比,横轴是追踪的时间,因此该图是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放射性颗粒依次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出现,因此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3)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sec12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相比,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说明突变体内质网不能形成囊泡,即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相比,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突变体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故答案为:
(1)3H标记的亮氨酸 协助扩散和主动转运
(2)追踪时间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3)内质网小泡 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解析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因此应选用3H标记的亮氨酸做标记物;细胞吸收氨基酸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属于助开始和主动运输.
(2)分析题图可知,纵轴是放射性颗粒的百分比,横轴是追踪的时间,因此该图是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放射性颗粒依次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出现,因此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3)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sec12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相比,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说明突变体内质网不能形成囊泡,即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相比,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突变体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故答案为:
(1)3H标记的亮氨酸 协助扩散和主动转运
(2)追踪时间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3)内质网小泡 参与膜泡(或“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下列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菌细胞内含有核糖体,而核糖体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A错误;
B、卵原细胞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线粒体为该过程供能,B错误;
C、酶的活性和温度、pH等因素有关,和相对表面积无关,C错误;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可以通过小泡将不同的蛋白质发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D正确.
故选:D.
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首先在核糖体上利用14C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则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稳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进行加工,因此内质网上的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但由于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则内质网的放射性高于核糖体,A正确;
B、从核糖体上开始合成蛋白质,则放射性的起点是核糖体,接着才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中心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C错误;
D、线粒体只是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