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文史知识》

材料三 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文明排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对西方文明由鄙视、排斥到崇尚、吸收。影响:创办近代工业,学习政治制度。

(2)特点: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国事物)。

(3)含义:学习外国的长处,与外国展开竞争。意义: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增强群众的爱国意识;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4)要科学评价和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为谁辛苦为谁甜?

材料一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拟定轮船招商局经营管理方式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

(1)李鸿章和张之洞主张创办的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雄何必带金甲 ,玉在匣中待时飞。”     

白手起家: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于香港创办烟草公司,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     

金龙腾飞: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     

浴火重生: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2)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谈谈“金龙腾飞”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谈谈“浴火重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民用企业;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3)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材料四: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年代?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很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地区。不同:古代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本总额和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地域扩展)。

(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 茶叶与民族企业

“张一元”大事年表

(1)阅读上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

1900——1925年创业阶段

1925——1956年扩展阶段

1956——1999年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

1900——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国营(有)企业

a、1956——1999年国营(有)企业

b、1999年至今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

1900——1956年私营企业

1956——1999年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