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共517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湿地是地球的肾,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破旧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
“我们既然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界是客观的,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2)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
(3)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举行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自身实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行动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可以认识和利用。人类改造自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体现了正确处理人类同自然界的关系。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正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造福人类的具体体现。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处理问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的目标是针对气候变暖这一客观实际作出的反映,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30年前,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土地“大包干”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率先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起步。从1978年到2008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4680元,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农村30年来的改革举措。(8分)
正确答案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农村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充分发展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分)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采取土地承包制度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措施,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4分)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属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
注意:每点4分,四点只要答其中两点即可。
略
2010年9月以来,河南省全省平均降水量19.5毫米,遭遇罕见的三季连旱。干旱面前河南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着眼旱情发展不断修订抗旱方案,及时加强工作调度。经过努力,大大降低了旱灾造成的影响。通过努力,保证在3月底前完成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351万亩,力争夏粮在大旱之年实现好收成。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河南省在抗旱工作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分)
正确答案
(1)重视意识能动作用,不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河南省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旱工作。(3分)
(2)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组织人工增雨(雪)等,注重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3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旱情发展不断修订抗旱方案。(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唯物论,考生回忆教材的唯物论的知识点即可作答,本题涉及到的原理主要有:重视意识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考生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点评:做哲学主观题,考生第一步先确定考试的范围和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论,第二步是回忆教材知识,调取关于该考点的内容,第三步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本题是一个小角度的试题,所以要求考生做到对知识点的精确把握才能回答,难度适中。
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高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家在杭州的上海交大学生鲁雪春节回家时好好体验了一把。(6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2分)
②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
③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分)
本题以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高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加以分析,找出针对性的内容回答
2011年3月10日,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盈江县副县长李智仁说,截至16时,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140多人受伤。此后10分钟内,当地又连续发生3次余震,震级为4.7、4.5和3.6级。国务院救灾工作组于10日晚间抵达地震灾区,伤员救治、遇难人员善后和群众的转移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方救灾款物陆续抵达。
辨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10分)
正确答案
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1分)
(2)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类不能控制地震等灾害的发生。(3分)
(3)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提高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见性,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人的力量并不是微不足道的。(3分)
(4)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然灾害面前,通过发挥强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重建家园,使受灾人民开始新的生活。(3分)
略
(18分)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8分)
(2)“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5分)
(3)怎样才能使我们由“奴隶”变为“主人”?(5分)
正确答案
(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是盲目的。若遵循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
(2)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表现在: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要想由“奴隶”变成“主人”,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本题以列宁的话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回答第(1)问时,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回答。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
第(2)问从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角度思考即可。关键是读懂题意。
第(3)问实质是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潇湘晨报长沙12月30日讯 :湖南省教育厅前几日颁发禁令,明确从2010至2011学年寒假开始,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各个年级学生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这次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此项禁令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全国最严“禁补令”。长沙市教育局也公布了2010年度校历安排,本学期2011年元月20日前结束期末考试,2011年元月23日起长沙全市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统一放寒假。按照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今年寒假高三、初三年级都不得进行补课。我校高二文科班一学生计划着自己这次寒假的学习和生活。
表是他寒假假期的主要安排,和我们对他计划执行结果进行的预测
(1)请运用哲学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在寒假的安排是否合理及可能的结果。(15分)
(2)寒假过后学业水平考试很快就来临,请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高二政治学科的学习制订一份计划。(3分)
要求:①设计要具体,符合政治学科特点。②符合哲学思想。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
(共18分)(1)(15分)
合理性:该同学能从放寒假及自身的数学基础差等情况出发来计划,学习数学会更加主动自觉。可以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找到了自身的弱点,抓住了主要矛盾,数学可能会有所提高。(合理性给3分)
不合理性:①没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首先就应该坚持从全面的实际整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同学的计划只考虑了数学没有对其他学科的适当安排。(教了三四单元,学生能从: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补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也可从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一样给分。)
②没有按规律办事。事物自身运动是有规律的,学习与休息、学科之间、学习与娱乐、吸收与排泄都是有规律的,突然放松睡大觉、恶补数学、没有约束的打球和上网、暴饮暴食都是违背规律的,对学习、对身体、对以后再走上正轨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还可以从矛盾普遍性的角度回答。)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障碍作用;此同学的计划从整体上是不合理的,因而此同学的寒假从整体上可以预测是不会很成功。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该同学对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导致应付任务,无论在能力上还是认识上都会收获不大。(不合理性:没点4分,任意答出三点给12分)
(2)(3分)可从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关注时事新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制定学习计划。(言之有理,写出3方面即给3分,每一方面为1分)
略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15分)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美丽中国”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客观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5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富山水绿。(5分)(如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角度回答可酎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每点的给分)
试题分析:首先审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为“唯物论”,试题类型为“依据类”试题,侧重于回答哲学原理(世界观)。其次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唯物论这一哲学板块包含哪些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然后分层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概括材料中心思想,依据材料选择和调用原理、对接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要适当展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