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Z轴上一点M到点A(1,0,2)与B(1,3,1)的距离相等,则M的坐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设M(0,0,z),

因为Z轴上一点M到点A(1,0,2)与B(1,3,1)的距离相等,

所以=

解得z=-3,

所以M的坐标为(0,0,-3).

故答案为:(0,0,-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三角形A(2,-1,4),B(3,2,-6),C(5,0,2),则①过A点的中线长为 ______;②过B点的中线长为 ______;③过C点的中线长为 ______.

正确答案

设AB 的中点E,BC的中点F,AC的中点G,

∵三角形A(2,-1,4),B(3,2,-6),C(5,0,2),

∴E(,-1),F(4,1,-2),G(,-,3)

∴|AF|=2,|BG|=,|CE|=

故答案为: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水平桌面α上放有4个半径均为2R的球,且相邻的球都相切(球心的连线构成正方形).在这4个球的上面放1个半径为R的小球,它和下面4个球恰好都相切,则小球的球心到水平桌面α的距离是        

正确答案

3R

水平桌面α上放有4个半径均为2R的球,且相邻的球都相切(球心的连线构成正方形).在这4个球的上面放1个半径为R的小球,它和下面4个球恰好都相切,5个球心组成一个正四棱锥,这个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4R,侧棱长为3R,求得它的高为R,所以小球的球心到水平桌面α的距离是3R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三点在球心为,半径为的球面上,,且那么两点的球面距离为_______________,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右图,因为,所以AB是截面

的直径,又AB=R,所以△OAB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ÐAOB=,故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于是ÐO1OA=30°,所以球心到平面的距离

OO1=Rcos3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A在平面内,其余顶点在的同侧,已知其中有两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和2 ,那么剩下的一个顶点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①1;    ②2;   ③3;   ④4;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正确答案

①③

如图,B、D到平面的距离为1、2,则D、B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C到平面的距离为3;

B、C到平面的距离为1、2,D到平面的距离为,则,即,所以D到平面的距离为1;

C、D到平面的距离为1、2,同理可得B到平面的距离为1;所以选①③。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体积为的球的表面上有A、B、C三点,,A、C两点的球面距离为,则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点Q是点P(3,4,5)在平面xOy上的射影,则线段PQ的长等于______.

正确答案

∵点Q是P(3,4,5)在xOy坐标平面内的射影,

∴Q点的坐标是(3,4,0),

|PQ|==5,

故答案为: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平面,四边形为正方形,且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

(Ⅲ)求三棱锥与四棱锥的体积比.

正确答案

(Ⅰ)见解析; (Ⅱ)见解析;(Ⅲ)三棱锥与四棱锥的体积比

试题分析:(Ⅰ)通过证明,,从而有,然后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Ⅱ)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AE⊥DH,再证DH⊥AG,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Ⅲ)由已知可得,所以,此问注意直线和平面关系的运用和体积的转化.

试题解析:(Ⅰ)分别为中点,所以AD∥EF,∵BC∥AD, ,∴BC∥EF....2分

∥平面EFG............4分

(Ⅱ)∵PA⊥平面ABCD,∴PA⊥DH ,即 AE⊥DH..........

∵△ADG≌△DCH ,∴∠HDC=∠DAG,∠AGD+∠DAG=90°

∴∠AGD+∠HDC=90°

∴DH⊥AG

又∵AE∩AG=A,∴DH⊥平面AEG............8分

(Ⅲ)由PA⊥平面ABCD,得,又,所以平面

所以

所以   .........1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长方体中,,点上且,过点 的平面截长方体,截面为上).

(1)求的长度; (2)求点C到截面的距离.

正确答案

(1)证明见解析(2)

(1)以D为坐标原点,DA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利用向量,可得,故;

(2)可求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故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圆,直线.设圆上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的个数为,则________.

正确答案

.

试题分析:设直线与直线的距离为,则,解得,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与圆的两个公共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到直线的距离也为,因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椭圆 经过点其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以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其中顶点P在椭圆上,为坐标原点.求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正确答案

(Ⅰ);(Ⅱ)

试题分析:(Ⅰ)由离心率为,得①,又过点,得②,联立①②求

(Ⅱ)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会根据已知条件结合韦达定理列式确定参数的值或者取值范围,设直线,联立椭圆方程,消去,得关于的二次方程,设,利用韦达定理将点的坐标表示出来,,因为在椭圆上,代入椭圆方程,得的等式①,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联立①得关于,或的函数,进而求其最小值,再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求最小值,然后和斜率存在时候的最小值比较大小,得结论.

试题解析:(Ⅰ)由已知,所以, ①  又点在椭圆上,所以,     ②  由①②解之得,故椭圆的方程为 ;

(Ⅱ)当直线有斜率时,设时,则由

消去

,  ③

,由于点在椭圆上,所以,从而,化简得,经检验满足③式,又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并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当直线无斜率时,由对称性知,点一定在轴上,从而点为,直线,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值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四棱锥中,都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

(I)证明:

(II)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

正确答案

(I)见解析(II)1

(Ⅰ)证明:取BC的中点E,连结DE,则ABED为正方形.

过P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

连结OA,OB,OD,OE.

都是等边三角形知PA=PB=PD,

所以OA=OB=OD,即点O为正方形ABED对角线的交点,

,从而.         

因为O是BD的中点,E是BC的中点,

所以OE//CD.因此.   

(Ⅱ)解:取PD的中点F,连结OF,则OF//PB.

由(Ⅰ)知,,故.

为等腰三角形,因此.

,所以平面PCD.

因为AE//CD,平面PCD,平面PCD,所以AE//平面PCD.

因此O到平面PCD的距离OF就是A到平面PCD的距离,而

所以A至平面PCD的距离为1.

(1)解题的关键是辅助线的添加,取BC的中点E是入手点,然后借助三垂线定理进行证明;(2)求点面距的求解方法比较多,在解题过程中,如何根据题设条件恰当选择相适应的方法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根据解题经验,总结下面常用的技巧:(1)若直接能够确定点在平面的射影,可考虑用直接法,找出点面距.一般在一些规则的几何体中,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比较容易确定.如有时要利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两个平面交线的垂线即得;(2)如果能够构造出三棱锥,要找的点面距恰好是三棱锥的高,此时利用等体积法比较简单,但是应该明确另一个顶点到对应底面的距离和底面面积两个量,才能顺利求解,计算过程较为麻烦,但是不用添加辅助线找垂线段. (3)若不易找出射影位置,可考虑利用转移的方法,即把不易求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借助转移手法,变为求另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然后通过这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求得所求距离的方法,常用的手段有平行转移和等比例转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线线垂直的证明和二面角的求解,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函数,对函数,定义关于的对称函数为函数满足:对于任意,两个点关于点对称,若关于的“对称函数”,且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对称函数”的定义及中点坐标公式得所以,恒成立即恒成立,亦即直线位于半圆的上方.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直线及半圆(如图所示),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解得,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一块直角三角板PBD的边,且,如图.

(1)要使直角三角板PBD能与平面ABCD垂直放置,求的长;

(2)在(1)的条件下,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解:(1)在中,

,过,可知

,          …………………………4分

同理,                            ……………………………6分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是平面的法向量

解得,又平面

            ……………………………12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数学 > 圆与方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