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18.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固定,其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2)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

b. 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c. 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 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4+的含量

(3)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NH4+可实现过程④的转化,将过程④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NH4+ + 5O2 === 2NO2- + H+ +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研究了温度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下表为对10 L人工海水样本的监测数据:

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温度是_________,在最佳反应温度时,48 h内去除氨氮

反应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mg·L-1·h-1

(5)为了避免含氮废水对海洋氮循环系统的影响,需经处理后排放。下图是间接氧化工业废水中氨氮(NH4+)的示意图。

① 结合电极反应式简述间接氧化法去除氨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生成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处理后废水的pH

将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

(2) ad

(3)4NH4+ + 5O2 === 2NO2- + 6H+ + N2O + 5H2O

(4)25℃     1.125

(5)① 阳极反应Cl- -2e- = Cl2   产生的Cl2氧化废水中的NH4+释放出N2

② 减小,理由:电路中通过相同电量时,若生成n (H2):n (N2)=3:1,则阳极产生的H+比阴极消耗的H+多。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将N2转化为NH4+的过程,所以是图中的序号②;

(2)同样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所以a正确;且由于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会反硝化生成N2,而N2可以转化为NH4+,进而影响海洋中NH4+的含量,d正确;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N2转化为NH4+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氮的还原过程,b错误,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是发生了氧化反应,但是不一定有氧气的参与,c错误;

(3)5个O2反应要转移20个电子,而2NH4+ 转化为2NO2- 转移12个电子,所以还有8个电子则一定有2个 N2O生成,再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并补充H+,即离子方程式为:4NH4+ + 5O2 === 2NO2- + 6H+ + N2O + 5H2O ;

(4)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5℃时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时氨氮含量最低,所以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5℃;在25℃时,48 h内去除氨氮反应的质量为=1008-468=540mg,所以反应速率=[540mg÷(10L)]÷48h=1.125mg·L-1·h-1

(5)①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阳极有Cl2产生,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为:Cl- -2e- = Cl2 ,而废水中的NH4+具有还原性,可以被Cl2氧化N2释放出;

②当电路中通过相同电量时,生成n (H2):n (N2)=3:1,则阳极产生的H+比阴极消耗的H+多,所以溶液中H+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

考查方向

以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为载体,考查有关图表信息、氮的固定、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实验条件的控制、反应速率的计算、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和计算等。

解题思路

(1)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将N2转化为NH4+的过程;

(2)同样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

b.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4+的含量

(3)4NH4+ + 5O2 === 2NO2- + 6H+ + N2O + 5H2O

(4)25℃     1.125

(5)① 阳极反应Cl- -2e- = Cl2    产生的Cl2氧化废水中的NH4+释放出N2

② 减小,理由:电路中通过相同电量时,若生成n (H2):n (N2)=3:1,则阳极产生的H+比阴极消耗的H+多。

易错点

不能准确观察和整合题给信息;配平方程式时不能有效使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不能根据电子守恒分析电极反应中H+的变化,进而分析pH 的变化。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4.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反应物浓度:c>b>a

Ca、b均未建立平衡,c点恰好达到平衡

D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以相同的投料进行该反应,平衡后转化率小于绝热恒容容器中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A.从图中可以看出,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而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体系温度升高,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正确;B.因为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故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b点大于c点,即a>b>c,所以B错误;C.反应在c点,反应速率仍在变化,说明反应仍在进行,故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C错误;D.在恒温恒容容器中,热量可以散失,所以平衡后容器的温度低于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温度,则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进行程度大,SO2的转化率大,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

通过化学平衡图像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A.因为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而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体系温度升高,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因为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故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b点大于c点;C.反应在c点,反应速率仍在变化,说明反应仍在进行,故未达到平衡状态,D.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以相同的投料进行该反应,平衡后容器的温度低于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温度,则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进行程度大,SO2的转化率大。

易错点

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温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要发生变化。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25.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Ka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填序号);

a. CO32-

b. ClO-

c. CH3COO-

d. HCO3

27.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b. ClO-+CH3COOH=CH3COO-+HClO

c. CO32-+2HClO=CO2↑+H2O+2ClO-

d. 2ClO-+CO2+H2O=CO32-+2HClO

28.用蒸馏水稀释0.10mol·L-1的醋酸,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9.体积均为10 mL、pH均为2的醋酸溶液与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

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5 ℃时,若测得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6,则溶液中

c(CH3COO)-c(Na)=________ mol·L-1(填精确数值)。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增大

解析

Ka只跟温度有关,电离过程吸热,温度升高Ka增大。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Ka代表弱酸电离常数,只跟温度有关,电离过程吸热,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d>c

解析

酸性越弱,对应的酸根离子结合质子(H+)能力越强,因为酸性:CH3COOH> H2CO3> HClO > HCO3-,所以CO32->ClO->HCO3>CH3COO-,即a>b>d>c。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质子即为H+,结合H+越容易,说明得到的对应的酸越弱,Ka会越小,结合表中Ka值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d

解析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

反应a:酸性CH3COOH> H2CO3 ,符合;

反应b:酸性CH3COOH> HClO ,符合;

反应c:酸性HClO > H2CO3 ,不符合;

反应d:酸性HCO3-> HClO ,不符合;(因为HClO > HCO3- 故产物不是CO32-而是HCO3-)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Ka越大,酸性越强,即CH3COOH> H2CO3> HClO > HCO3-,再结合强酸制弱酸原理去分析a、b、c、d四个反应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CH3COOH溶液中存在两个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H2OH++OH-,稀释会促进其电离,导致n(CH3COOH)减小,n(CH3COO-)增大,n(H+)增大,C(H+)减小,C(OH-)增大,因而a选项: = 减小;b选项=增大,c选项=减小,d选项减小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CH3COOH溶液中存在两个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H2OH++OH-,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和导致C(H+)减小从而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然后逐个分析。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于;大于; 稀释后HX溶液中的c(H)小于CH3COOH溶液中的c(H),它对水的电离的抑制能力减弱

解析

由图可知:稀释前:PH(HX)= PH(CH3COOH)=2,稀释100后: PH(CH3COOH)< PH(HX)<4,说明HX存在电离平衡即为弱酸,但酸性比CH3COOH强,故HX电离平衡常数大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于HX自身电离出的H+大于醋酸电离出的H+,根据C(H+)越大对水的电离平衡越抑制,导致水电离的H+浓度越小,故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小于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未稀释前PH相同,稀释相同倍数后HX的PH变化大于CH3COOH,说明酸性:HX>CH3COOH,另外这一过程溶液由10ml稀释到1000ml即稀释了100倍,稀释前后HX的PH变化小于2,说明HX是弱酸。其他的根据电离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9.9×10-7 moL·L-1

解析

混合溶液pH=6,说明c(H)=10-6mol/l,c(OH-)=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

c(H)+c(Na)=c(CH3COO)+ c(OH-)可得:c(CH3COO)-c(Na)=c(H) -c(OH-)=10-6-10-8mol·L-1=9.9×10-7 moL·L-1

考查方向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溶液中“三大守恒“的运用。

解题思路

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熟练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6.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自然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

D氮的的固定中参与元素至少有两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因此必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自然界的固氮可以转化成氮的氧化物或铵态氮,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固定过程中极可能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选择C

考查方向

氮的固定概念、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

解题思路

准确把握氮的固定概念

易错点

概念认知错误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6 分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而不是变性,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B错误;

C.硫酸钙和碳酸钙阴离子和阳离子比相同,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发生了沉淀转化,Ksp:CaCO3<CaSO4,故C错误;

D.因为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

B.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

C.沉淀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

D.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易错点

本题不容易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0.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离子或分子都是碱。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强弱取决于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Na+2H2O→ 2NaOH +H2↑是酸碱反应

BS2- +H2O   HS- + OH是酸碱反应

C碱性顺序:OH- > CH3COO- > ClO-

DHCO3-既是酸又是碱,NH3既不是酸又不是碱。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活泼金属与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酸碱反应,故A错误;

B、S2-接受质子是碱,而H2O给出质子是酸,所以S2-+H2OHS-+OH-是酸碱反应,故B正确;

C、物质碱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或离子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接受质子能力:OH->ClO->CH3COO-,则碱性顺序:OH->ClO->CH3COO-,故C错误;

D、NH3可以结合质子是碱,HCO3-既可以给出质子也可以接受质子,所以既是酸又是碱,故D错误;

考查方向

酸碱质子理论、电离、水解

解题思路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所以所有酸都能够释放出H+,能结合H+的都是碱.为酸碱两性物质的是属于酸又属于碱,必须符合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据此即可解答

易错点

酸碱质子理论中的酸、碱、两性物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质子理论,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严格按照酸与碱的定义考虑,是能给出质子(H+)还是能接受质子,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3. 下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C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正确答案

B

解析

“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而得到NaHCO3

为防止倒吸,a管通NH3,b管通CO2,故A、C错误;

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的溶解度较大,所以要在食盐水先通NH3然后再通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等再通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就很少了,这样得到的产品也很少,故B正确、D错误;

考查方向

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侯氏制碱法原理

解题思路

“候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 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而得到NaHCO3;在这一实验过程中,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的溶解度较大,为防止倒吸,b管通CO2,a管通NH3,所以要向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再通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很少,得到的产品很少;在这个实验中的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要进行尾气处理,而NH3是碱性气体,所以在c装置中要装酸性物质,据此进行推断

易错点

常见装置特点及使用方法

教师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侯氏制碱法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侯氏制碱法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1.已知某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四种溶质,欲将该溶液中四种溶质的阴离子逐一检验出来,所加试剂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HNO3、Ba(NO3)2、NH4NO3、AgNO3

BHNO3、NH4NO3、Ba(NO3)2、AgNO3

CNH4NO3、HNO3、Ba(NO3)2、AgNO3

DNH4NO3、HNO3、AgNO3、Ba(NO3)2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先加硝酸,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气体,可以鉴别出碳酸钠,但硝酸也可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没有明显现象,又除去了氢氧根离子,故A、B错误;

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入硝酸铵可以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再加入稀硝酸,有气体生成,证明含有碳酸钠;加入硝酸钡,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证明含有硝酸钡;最后加入硝酸银,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化钠,可以将四种溶质都证明出来,如先加入硝酸银,则硫酸银、氯化银都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C正确、D错误

考查方向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题思路

检验氢氧化钠,可加入铵盐,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然后加入硝酸检验碳酸钠,加入硝酸钡检验硫酸钠,过滤后加入硝酸银检验氯化钠,注意加入试剂不能干扰其它离子的,以此解答该题

易错点

所加试剂能否逐一鉴别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难度不大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A.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半导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生石灰具有吸水性,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做抗氧剂,故B错误;

C.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做制冷剂,故C正确;

D.亚硝酸盐具有还原性,可做防腐剂,故D正确

考查方向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题思路

A.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半导体之间;

B.生石灰具有吸水性;

C.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D.亚硝酸盐具有还原性

易错点

C项:液氨用作制冷剂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38.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

(1)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目的是使______循环利用。

(2)向母液中                                         并降温,可得到NH4Cl晶体。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解析

由于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溶液中含有较大浓度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时,就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考查方向

纯碱工业

解题思路

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易错点

NaHCO3为沉淀形式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利用低温下NaHCO3溶解度较小而析出,题目不难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2NH4Cl +Ca(OH)2→ CaCl2+ 2NH3+2H2O    (2分)    NH3   (1分)(2)通入NH3,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2分)

解析

(1)根据题中反应流程可知,过滤后得到的母液中含有氯化铵,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为:2NH4Cl +Ca(OH)2→ CaCl2+ 2NH3+2H2O,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可以在反应流程中循环利用

(2)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及流程图知,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

考查方向

纯碱工业

解题思路

(1)根据流程可知,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石灰乳后可以生成氨气;

(2)根据氨水电离成铵根和氢氧根离子,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分析,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

易错点

母液中有利于NH4Cl析出的条件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法的流程,注重对流程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叶酸可以由下列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

42.甲的最简式为                ;丙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                   

43.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44.甲在一定条件下能单独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5.甲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

(1)步骤Ⅰ的反应类型是               

(2)步骤I和IV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                    

(3)步骤I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7H7 NO2 ;羧基、氨基

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7H7NO2;丙中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

考查方向

有机物最简式、官能团

解题思路

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丙中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

易错点

官能团的名称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子式、官能团,属于基础性知识,题目较简单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该分子中C、N原子个数分别是7、5,所以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故正确;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该分子中没有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错误;

c.氨基能和酸反应、氯原子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该物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

d.该分子中含有N原子,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故错误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a.该分子中C、N原子个数分别是7、5;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氨基能和酸反应、氯原子能和碱溶液反应;

d.该分子中含有N原子;

易错点

易错判该结构中含有苯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甲中氨基和羧基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反应

解题思路

甲中氨基和羧基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易错点

聚合反应中的n易漏写

教师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反应,根据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取代反应    (2)保护氨基      (3)

解析

反应I是取代反应、反应II是加成反应、反应III是氧化反应生成戊,醛基被氧化生成羧基,戊水解生成甲,

i.步骤Ⅰ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ii.步骤 I和 IV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

iii.I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查方向

有机合成

解题思路

反应I是取代反应、反应II是加成反应、反应III是氧化反应生成戊,醛基被氧化生成羧基,戊水解生成甲

易错点

步骤 I和 IV在合成中的目的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合成,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断键和成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5 分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在定量分析中常用作标定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溶液的标准物质,还用于冶金、电镀等。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莫尔盐晶体强热时的分解产物。

16.乙组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含有SO3(g)、SO2(g)及N2。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5.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G  D   B   C   F   ②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   D中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①要检验生成SO3(g)、SO2(g)及N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所以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G、D、B、C、F;

②由于产生的气体中有氨气,所以氯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吸收氨气并防止产生亚硫酸钡沉淀,排除SO2的干扰,SO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所以装置D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 D中有白色沉淀

考查方向

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解题思路

①要检验生成SO3(g)、SO2(g)及N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据此答题;

②由于产生的气体中有氨气,所以氯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吸收氨气并防止产生亚硫酸钡沉淀,排除SO2的干扰,SO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

易错点

各连接装置的作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题目难度中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溶液变红     NH3

解析

莫尔盐[(NH42Fe(SO42•6H2O]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所以装置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NH3.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

考查方向

性质实验

解题思路

莫尔盐[(NH42Fe(SO42•6H2O]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

易错点

摩尔盐的分解产物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明确各部分装置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氨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

D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知识点

氨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2 分

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 335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用0. 04000 mol·L-1 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 ),消耗EDTA 标准溶液31. 25 mL;③另取25. 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 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56. 00 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 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          (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                   检验,现象是                 。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偏高

(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颜色由红变蓝

(3)n(Ni2+)= 0. 04000 mol·L-1×31. 25 mL×10-3L·mL-1 =1. 250×10-3 mol

n(NH4 +)= =2. 500×10-3 mol

n(SO42-)= ==2. 500×10-3mol

m(Ni2+)= 59 g·mol-1×1. 250×10-3 mol=0. 07375 g

m(NH4+)= 18 g·mol-1×2. 500×10-3 mol=0. 04500 g

m(SO42-)= 96 g·mol-1×2. 500×10-3 mol=0. 2400 g

n(H2O)= 1. 250×10-2 mol

x :y :m:n= n(NH4+):n(Ni2+):n(SO42-):n(H2O)= 2:1:2:10

硫酸镍铵的化学式为(NH4)2Ni(SO4)2·10H2O

知识点

氨的化学性质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下一知识点 :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