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已知:2Cu (NO3)22CuO4NO2O2↑。某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 (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B无法确定NO2是否助燃

CNO2 肯定也能助燃

DNO2 肯定不能助燃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已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 + H2O → HNO2 + 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只逸出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NO2非常不稳定,其分解产物为NO和H2O

BNO2与水的反应机理:NO2先与水发生岐化反应生成HNO2和HNO3,HNO2再分解

CHNO2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DN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HNO2和HNO3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硝酸时产生的烟气中是NO和的混合物(不含),可以用Na2CO3溶液来吸收,以除去这些废气。其主要反应如下:

(1)根据废气排放标准, m3烟气最高允许含mg。若中NO质量分数为0.85,

则m3烟气中最高允许含NO    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2),若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的值不可能为    (填编号)。

A,1.3             B,1.5            C,1.6            D,1.9

加入硝酸可改变烟气中NO和NO2的比,反应为:当烟气中时,吸收率最高。m3烟气含mg,其中

(3)为了达到最高吸收率,             m3烟气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保留3位小数)。

(4) m3烟气达到最高吸收率90%时,吸收后生成NaNO2的质量(假设上述吸收反应中,反应①比反应②迅速。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正确答案

(1)0.25

(2)a  

(3)     

           

                

(4)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化学与环境、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关

D“鸟巢”使用钒氮合金钢,该合金熔点、硬度和强度均比纯铁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垃圾要分类处理,A错误;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是无机物,B错误;汽车尾气排出的NO、NO2等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形成光化学污染物,C正确;合金的特点是熔点低、硬度大,D错误;故选C。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

任务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

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

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                                                                  。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                       。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

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下图所示),重

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用)                        。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Cu + 4HNO3 (浓) === Cu(NO3)2 + 2NO2↑+ 2H2O

(2)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NO2能被Na2O2还原

(6) ① EDBDF或EDBF

② 2NO2 + Na2O2 === 2NaNO3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

NO2+SO2→NO+SO3①,  2NO+O2→2NO2② , SO3+H2O→H2SO4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NO2由反应N2 + O2 NO2生成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 O2+2H2O2H2SO4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象环境报告中新增的“PM2.5”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B“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苏打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  NO+NO2+2OH=2NO2+H2O

② 气体液化的温度:NO2 21℃  、 NO –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  、 C  、              、              、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              。

②装置E的作用是               。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E    、   D    、   B       

(2) 防止可能生成的NO被完全氧化成NO2 ,造成对A中反应气体产物检验不完全

(3)①   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 冷凝使NO2完全液化    

(4)  4NO2 + O2 + 4NaOH = 4NaNO3 +2 H2O     

水蒸气存在,会与NO2反应产生NO,造成对NO来源于哪里的认识不清   

(5)  2NaNO2 + H2SO4 = Na2SO4 + NO2↑ + NO↑+ H2O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连接仪器装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某校学生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试回答:

(1)操作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目的是                 。

(3)C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操作Ⅱ中当C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上提的原因是             。

(4)操作 Ⅲ中装置A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烧瓶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                                   。

(6)操作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

(7)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CO2

(2)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

(3)CaCO  防止消耗硝酸过多影响铜与硝酸的反应

(4)     (浅)红棕

(5)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

(6)   HNO3       3NO2+H2O =2HNO3+NO(或4NO+3O2+2H2O=4HNO3)

(7)平衡压强,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4 分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 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 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 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 6NaNO2+3H2SO4=3Na2SO4+ 2HNO3+4NO↑+2H2O;

③ 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③ 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该实验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在                     中进行。

正确答案

(1)①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②  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 Na2O2+2NO2=2NaNO

(2)①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 吸收未反应的NO,防止其污染空气

②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NO被氧化

③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通风橱(或者答密闭装置)

解析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

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

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s22p3 ,学生可能审题时没注意到是价电子排布式。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3)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H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而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以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这个与H2O,H2O2中O的杂化类型都是sp3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即有1molN2H4参加反应,生成1.5molN2,则形成的π键有3mol。

③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可见它是离子晶体,晶体内肯定不存在范德华力。

(4)要形成氢键,就要掌握形成氢键的条件:一是要有H原子,二是要电负性比较强,半径比较小的原子比如F,O,N等构成的分子间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符合这样的选项就是c和d,但题中要求形成4个氢键,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样只有选c。

知识点

元素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 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 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 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

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

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

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 6NaNO2+3H2SO4=3Na2 SO4+ 2HNO3+4NO↑+2H2O;

③ 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 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②  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 Na2O2+2NO2=2NaNO3  

(2)①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吸收未反应的NO     

②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③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O2和S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所有的维生素都易溶于水

C亚硝酸盐属于食物防腐剂,可以适量地添加于食物中

D雾霾主要是由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建筑  扬尘等导致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7.亚硝酸(HNO2)及其钠盐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们作还原剂时,生

成的含氮产物可能是(      )

ANO

BN2

CNO2

DNH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的核心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含有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能食用

C氮的氧化物可以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还可形成酸雨

D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右机高分子化合物,都可发生水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