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材料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小题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简要分析江苏省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小题2:图中箭头代表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箭头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箭头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至少写3点)

小题3:根据材料分析江苏加快沿江开发的区位优势。

小题4:图中A、B地处江苏的南北,比较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正确答案

小题1:苏南(1分)  苏北(1分)   

有利条件:地形有平原为主;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分)

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1分)

小题1:①(1分)   ②(1分)   

有利:促进转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不利: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3点3分,其中不利至少答1点))

小题1:自然条件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广阔); 紧靠长江,水源充足;

距海洋较近,海陆交通便利(临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

地处沪宁杭经济区,经济基础雄厚;劳动力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

(3点3分,其中自然和社会条件各至少1点)

小题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河流、海洋和交通四个方面,分析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四个大型工程中,可以让上海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平坦(地处长江三角洲) 位于长江入海口 东临东海 水陆交通发达(计4分)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京沪高铁(3分)

(1)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地形平坦,位于长江入海口 ,东临东海,水陆交通发达。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京沪高铁可以改善上海市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南水北调主要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                                 处,水深大于5m的是               和 __________     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               ;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临港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乙;丁;甲;丙

(2)旱地;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2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锋;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利用区际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渝经济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材料二:2009年10月,国务院同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该项目由中方公司和美方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1)连接甲、乙两经济区的内河航道航运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4 分 )

(2)简要分析迪士尼落户上海的原因。 (6 分 )

(3)图中乙区域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简述其发展造船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6 分 )

(4)甲区域是我国酸雨重污染区,简要分析其形成自然原因。 (4 分 )

正确答案

(1)地处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水流平稳,无结冰期 ,全年可通航 (2分 );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客货运量大(2分 )。

(2)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影响力大(2分 );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源广(2分 );上海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游客进出(2分 )。

(3)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好(2分 );区内钢铁工业发达,接近原料产地(2分 );区域内经济发达,外贸量大,市场需求量大(2分 )( 或科技先进) (6分 )

(4)地形较闭塞,污染物难以扩散(2分 ) ;阴雨天气较多。 (2分 )

(1)根据图示,甲位于我国长江上游经济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经济区,沟通两者的为长江内河航道。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有: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水流平稳,无结冰期 ,全年可通航;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客货运量大。

(2)本题考查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迪斯尼乐园需要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影响力大;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源;上海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游客进出。

(3)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好;区内钢铁工业发达,接近原料产地;区域内经济发达,外贸量大,市场需求量大。

(4)本题考查酸雨形成的条件。甲处为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利酸性气体的扩散,四川盆地降水天气较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长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展示窗口。

材料二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图

(1)“两江新区”中两江是指长江和              江。(2分)

(2)分析“两江新区”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功能区(包括江北嘴中央务商区、保税港功能区、渔复现代物流功能区)的区位优势。(3分)

(3)简析我国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意义。(5分)

正确答案

(1)嘉陵江(2分) 

(2)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服务业基础条件较好;国家优惠政策;技术力量较雄厚;人力资源较丰富等(3分,任3点) 

(3)对重庆: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改善老城区的环境;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重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吸引人材、资金和产业的优聚集(2分,任答2点)  

对西部:辐射带动西部经济增长腾飞;有利于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的联系;为西部地区提供经济、政治改革的经验;能够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3分,任答3点)。

(1)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两江新区”中两江是指长江和嘉陵江(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2)“两江新区”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功能区的区位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服务业基础条件较好;国家优惠政策;技术力量较雄厚;人力资源较丰富等。

(3)我国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意义:

对重庆: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改善老城区的环境;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重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吸引人材、资金和产业的优聚集。 

对西部:辐射带动西部经济增长腾飞;有利于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的联系;为西部地区提供经济、政治改革的经验;能够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长江沿岸形成了六大经济开发区。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5分)

(2)乙所在省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运往上海。(3分)

(3)丙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不可能是  (  ) (1分)

E、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4)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

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缺乏。(2分)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1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或紫色土)比较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支持。(4分,答对4点即计全分)

(2)有色金属 浙赣 沪杭(3分)     

(3)D

(4)沪宁杭  能源和矿产资源(2分)

试题分析:

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如下:

(1)根据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甲处位于四川盆地附近,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或紫色土)比较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支持。

(2)根据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判读乙位于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运往上海。

(3)根据图分析,丙区域位于鄱阳湖流域,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可以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等,但不可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因为该地区技术力量不雄厚。所以选D选项。

(4)丁地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制约因素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是_______三角洲地区。填写城市名称⑤_______。

(2)B图中著名经济特区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填名称)。

(3)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地区与A图地区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江  上海(每空1分,共2分)

(2)深圳   珠海(每空1分,共2分)

(3)农业基础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矿产缺乏(任答4点,4分)

(4)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经济腹地、劳动力成本(任答2点,2分)

(1)从图中的城市以及轮廓可以知道A是长江三角洲,⑤在长江入海口处,因此是上海。

(2)B图可以看出是珠江三角洲,根据题中问的著名经济特区,以及图中位置可知是深圳和珠海。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工业发展较好地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两者的共同区位条件。

(4)本题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长三角的科技力量、人才以及劳动力,产业基础方面都比珠三角地区更具优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和图乙是1999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甲 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构成统计图

图乙   产业构成示意图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点依次是                       。

(2)从图乙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用图中的字母或数字表示)

(3)下列省份与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2分)

a、云南——A        b、广西――B     c、吉林――C

(4)①②③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       ,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

(1)西部  中部 东部        2 、3 、 1  

(2)1    2   

(3)a   

(4)1 , 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1)由A、B、C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构成统计图可以判断,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西部、中部、东部;读三角坐标图,图乙中与此对应的点依次是2 、3 、 1。

(2)由图乙中可知,第三产业比例越大,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符合的是1;工业化程度取决于第二产业的比例,符合的是2。

(3)云南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广西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吉林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正确的是A。

(4)①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结构最优。原因是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这里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重要国际湿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材料二

(1 )简述黄河三角洲的气候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①调节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②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③吸收污染和毒素,净化水体④为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提供栖息地,增加物种多样性(其中三点)

(3)①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 ②保护湿地生物资源;③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④加强立法和管理,防治湿地污染(其中三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__的观念和____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小;减少

(2)公平;环境

(3)上升;中国

(4)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本次大会被喻为。其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从大会形成的最终协议来看虽然不具有强制措施但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文版共12条内容,以下文本框内为摘录的部分文字内容。

材料二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中的贡献率

 

(1)当前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

(2)部分发达国家不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该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        原则和_____________ 原则。

(3)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内容的序号。

①极冰融化;②沿海低地被淹;③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④毁林。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4)我国碳排放量近十多年来增长较快,简述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今后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氟利昂;臭氧;CH4(甲烷);N2O (一氧化二氮)等(任写两种)

(2)公平性;共同性

(3)a-- ④;b-- ③;C-- ①;d-- ②。

(4)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5)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节能意识。(答对其中4 个要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图

(1)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两大方面。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3)从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4)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正确答案

(1)全球变暖 ;大量燃烧化石(矿物)燃料; 破坏森林

(2)共同性;阶段(公平)性

(3)发达国家①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②历史上累计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4)生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30~0.32;1.1~1.5;1.6~2

(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 年和l975 年的统计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分析可知,l965 至1975 年问,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靠____________ 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

(2)分析表中的资料可知,该地区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为今后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毁林开荒  

(2)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加上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使该地区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山区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在平原地区,面向市场的需要,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控制人口增长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