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如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有哪些?(3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4分)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优势;市场腹地广阔。

(2)由材料二可以判断,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水源丰富;地价低廉;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三废污染;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武汉市图”回答问题。(20分)

(1)武汉是       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较近,充足的电能提供了动力保证。

(4)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       矿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5)解放后,武汉被定为       省省会,行政中心很快成为区域的          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10月26日,被誉为,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流域图(图1)及墨脱公路图(图2)

材料二: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 ________补给和 __________补给;该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循环。

(2)墨脱县从2010年起全部消除了,转为加强生态建设。简要说明茂密的森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雨水;冰雪(冰川)融水 ;海陆间

(2)森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补充空气中水汽,从而增加降水量;使水循环过程变得十分活跃,促进水资源不断更新。(任答其中三点)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

耕地(城镇工矿交通建设少占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等(营造防护林、保护水域面积、兴修水利等)。  (任答其中三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珠三角”的城市发展走的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过程;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以加工、组装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深圳龙岗区某局对已经搬迁的和计划搬迁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受土地资源限制、政策调整、旧城改造、高成本等因素影响而搬迁的企业达22家,占了已知搬迁原因的66.7%。

材料二:东莞某银行通过初步调查,发现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486家企业关停或者搬迁,其所属行业和迁移企业的主要去向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产业类型与产业价值链的关系图

(1)简要说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6分)

(2)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高成本,“珠三角”的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企业迁移的原因和特点。(10分)

(3)结合材料三,阐述“珠三角”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4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图8-3-1),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持续发展、_____持续发展和____持续发展。

(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不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____,这样必然潜伏着____ ____

(3)以____为基础,保持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正确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经济崩溃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 (3)生态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情况。一方面,图示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内的复合概念;另一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协调,任何一种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行为,都会使发展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

(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

(1)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 科教b. 景区资源与环境c. 经济d. 人口

(2)“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

(3)“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 d、b、a、c

(2)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景区资源与环境是开展“农家乐”的基础人口是主导调控“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发展“农家乐”旅游是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的动力科教使当地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提升。

(2)当地居民利用景区资源与环境开展“农家乐”经济收入增加教育投入增加人口素质提高人们有意识有能力保护、开发当地资源与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

(3)“农家乐”可以增加就业。解决增收难和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皖南某村区域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0一2008年,皖南某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40岁以下的中青年外出比例高达80%以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

  材料二 受金融危机冲击、人民币升值等因素    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环境恶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和鼓励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近年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出现了“返乡潮”,为该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农村劳动力老化对该农村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该村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部分地区出现农业劳动力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道路;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养老面临困难,社会负担加重等。(言之有理即可)

(2)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观光旅游;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材料二: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材料三: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 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 C、林业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 D、渔业—二氧化碳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3)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的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2)B

(3)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近邻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4)丙地处于盆地,周围山地阻挡,减弱了风速;甲地能源需求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预测,如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则有可能达到190亿。这将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一份报告发出警告,水资源缺乏将引发冲突。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40%的人口供水不足。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到2010年,世界许多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并将因此发生冲突和战争。20世纪战争基本上源于石油竞争,而到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争,将会以水资源为导火线。

材料三:

    世界环境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将下面备选答案填入相应空格内。

    备选答案:

    ①滥伐森林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沙暴盛行 ④气候恶化

    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水旱灾害增多 ⑧农牧业减产

    ⑨风沙侵袭良田 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只填序号)

(3)上述三组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3)这三组材料足以证明,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如果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以及

    继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类将失去生存的权利。所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以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时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是;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

(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下图)。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

         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材料二“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

        方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社会;生态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什么是持续发展?其核心思想和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2)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紧张;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增加水中的营养元素,污染水源破坏

    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化、毒化)

(4)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等:改良土壤,多施用有

    机肥(农家肥),有选择地施用化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材料二: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余座,它们在北京四周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屋,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占地60公顷,总填埋面积40余公顷,日处理垃圾2000吨,占北京垃圾处理量的1/6。

          

(1)读材料二并结合图示,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可看出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生态系统)存

        在着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交换关系。

(3)读材料一,并结合“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分析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后,

         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转化?并简述三者间的和谐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合理。该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的位置。

(2)物质;能量

(3)①环境质量提高;②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③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关系:“天

         人合一”,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4)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

         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