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A.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ERS—2卫星发回的图像和大气资料表明,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大约为2500万平方千米,大约有2500万吨臭氧消失。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可口可乐公司和全世界近200个地区建立了伙伴关系,全球有1600万台冰箱为销售可口可乐服务,每日饮用量高达10亿杯。但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政府举办了全球第一个“绿色奥运会”,不让可口可乐广告进入悉尼。
材料三:《中国环境报》有一篇题为“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的报道。报道中介绍了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进行调查,算了一笔细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臭氧层主要在大气分层中的 ____,造成南极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是 _____。
(2)你认为材料二中澳大利亚政府抵制可口可乐广告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保护国内饮料生产企业的利益,因此拒绝国外饮料
B.可口可乐质量相对较差,不如其他饮料
C.饮用可口可乐会产生大量垃圾,导致环境污染
D.饮用可口可乐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破坏大气环境
(3)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____ 、 ___ 、 ___ 等。
(4)材料三中呼吁的“口下留情救树林”符合 __ 思想,两名小学生的行为体现了 ___ 观念。
B.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① ;② 。
正确答案
A.(1)平流;氟氯烃
(2)D
(3)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空气污染;使鸟类丧失家园;使局部地区气候变的干燥等(只要回答出其中的三项即可)
(4)可持续发展;环境
B.(1)作图(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即可)
(2)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37℃时,粘附力最大)(答案合理即可)
(3)公众 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商店 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4)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①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
(2) 丙地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流沙侵袭,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地均属图示区域农业发达的地区。试对比分析两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兰州
(2) 草方格沙障
(3)甲地位于河西走廊,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发展绿洲农业和畜牧业;乙地位于宁夏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光照丰富,发展灌溉农业等。
全球《21世纪议程》是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__(地方)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
正确答案
1992;巴西里约热内卢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正确答案
√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 ]
正确答案
√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子系统(资源丰度、环境压力、环境治理、环保水平等)、经济子系统(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等)和社会子系统(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城市发展等)组成。图是我国某城市群2000-200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图,表是和谐度等级划分表。
(1)试分析2000-2008年我国某城市群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特点?(6分)
(2)资源环境子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6分)
(3)社会子系统和谐度的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8分)
(4)简述促使经济子系统和谐度不断优化的主要措施?( 6分)
正确答案
(1)2000年以来,和谐度持续改善;(2分)2000-2003年均处于不和谐状态但一直趋于上升(2分)2003年后,和谐度大幅上升,平均每年跃升一个等级,到2008年达到良好和谐。(2分)
(2)呈明显的阶梯性增长趋势(2分)区内资源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提高(2分);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2分)
(3)发展良好,不断优化。(2分)基础设施尤其是保障生产生活的民生建设不断完善(2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分)、科技的进步等。(2分)
(4)延长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2分)加大新科技投入,创建自主品牌(2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处理;但最多不超过2分)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2000年以来,和谐度持续改善; 2000-2003年均处于不和谐状态但一直趋于上升;2003年后,和谐度大幅上升,平均每年跃升一个等级,到2008年达到良好和谐。
(2)区内资源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提高;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所以资源环境系统内和谐度呈明显的阶梯性增长趋势。
(3)因为基础设施尤其是保障生产生活的民生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等。社会子系统和谐度发展良好,不断优化。
(4)本题考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延长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新科技投入,创建自主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其它合理答案酌情处理;但最多不超过2分)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系统,D表示_________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正确答案
(1)经济;社会;生态
(2)生态;经济
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 ]
正确答案
×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正确答案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
正确答案
√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 ]
正确答案
×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
A、航天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B点以后发生转变,其原因是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产
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
续___________。
(5)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正确答案
(1)BC
(2)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分析即可)
(3)B
(4)经济;生态;社会
(5)略(只要合理均可)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___________系统,B代表___________系统。
(2)在复合系统中,_________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_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请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搭配:
公平性原则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共同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阶段性原则 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8分)
(1)社会(1分) 经济(1分)
(2)生态(C)(1分) 社会(A)(1分)
(3)
(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A代表社会系统;B为经济系统;C为生态系统。
(2)在复合系统中,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人类中心论思想。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人类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因素,过度夸大了人类的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故属于人类中心论思想。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等五大支持系统、16个变量、45个指数和225个基本要素指标构成。
材料二:图17反映我国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00)
材料三:在江苏13个大市2011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调查中,南京的科技支撑能力排第2,经济外向度排第8,社会保障能力排第9,资源支撑能力排第12。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2)A、B两省区中,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的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京市可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______。(2分)
正确答案
庞大的人口基数;资源短缺令人堪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3分)
(2)A(1分)高寒的气候,生态脆弱(1分);人口稀少,科技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1分)
(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1)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2)直接读图A(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可从该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3)结合材料三反映南京的经济外向度、社会保障能力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排名较低,故主要从这些方面的改善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