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温室效应影响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⑴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⑵ 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将对下列地区农业产生的影响:

①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②温带耕作区:

⑶ 温室效应对沿海地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⑷ 你认为能够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 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积锐减(2分)

⑵ 蒸发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土壤水分不足,造成农作物减产(2分)

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原作物栽培带有可能退化成草场(2分) 

⑶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或沿海低地成为浸水危险地域(2分)(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⑷ 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源区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表等高线图

(1)沙尘暴多出现在       季节,其形成的条件是                                      

(2)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所示的地形是        ,该地区盛行风的是___________风

(4)沙尘暴防治的关键是                       

正确答案

(1)冬春(1分)  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壤疏松(2分)

(2)降水少、蒸发大(2分)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2点2分)

(3)沙丘  西北(2分)

(4)保护好植被或生态环境(1分)

试题分析:(1)受冷锋影响和干旱气候影响,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风,形成的原因即荒漠化的成因可从气候、风力、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分析。(2)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风力、土壤和植被条件分析,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分析。(3)材料二的图示为沙丘的俯视图,沙丘的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注意结合指向标判断方向。(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可结合植被的保护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能结合原因分析沙尘暴的相应治理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该大型城市是工业聚集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下图示意该市城区SO2浓度随高度变化。

结合材料,分析该市此时SO2浓度高的原因及该日上空1.5千米左右SO2浓度出现极大值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该市冬季气温低,生活供暖加大了对煤炭的需求量, 使SO2排放增多;(2分)此季节降水较少,对SO2净化弱;(2分)该时期植被覆盖率低,对SO2吸收少;(2分)上空出现逆温现象,近地面的SO2气体不断在1.5千米处高空集聚,出现SO2浓度极大值。(4分)

试题分析:环境污染的形成主要考虑人为因素,但也要考虑到自然因素,由图可以看出该是此时段有逆温现象产生,故本题分析如下:该市冬季气温低,生活供暖加大了对煤炭的需求量, 使SO2排放增多;(2分)此季节降水较少,对SO2净化弱;(2分)该时期植被覆盖率低,对SO2吸收少;(2分)上空出现逆温现象,近地面的SO2气体不断在1.5千米处高空集聚,出现SO2浓度极大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l900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寒冷,温暖)期;l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1950年后我国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自然、人为)因素。(3分)

(2)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3分)

(3)简述我国减少C02排放量可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寒冷(1分)寒暖波动(冷暖交替)(1分)人为(1分)

(2)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任3点,给3分)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开发利用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C02的综合利用。(任4点,给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l900年我国气候处于寒冷期,l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寒暖波动。1950年后我国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3)我国减少C02排放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开发利用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C02的综合利用。

点评:试题难度不大,需要关注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本题主要是考察现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利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污染,危害日趋严重。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易修复性,一旦被污染,危害极为严重。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锡、镍、砷、汞、铅、铬等重金属以及滴滴涕等有机物。   结合材料,说出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从农业生产角度提出防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来源:开矿、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置(答对两点即得4分)措施:禁止污水灌溉;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采取生物措施改良受污染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土壤环保意识(答对三点即得6分)

试题分析: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工农业生产,生活和开矿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渣。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要注意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一方面有改良受污染土壤,再者,要提高公众的土壤环保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在本次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并宣布中国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节能减排的措施。

材料二 世界气候大会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分)

(2)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达成共识,为什么海岛国家代表很沮丧?     (2分)

(3)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    (4分)

(4)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2分)

正确答案

(1)燃烧煤炭、石油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砍伐,使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2分)

(2)全球变暖导致海面上升,岛屿国家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2分)

(3)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4分)

(4)重大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⑴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A~B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B—C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3分)

⑵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双选)(2分)   (   )

⑶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3分)

⑸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 、______。(列举两例)(2分)

正确答案

(1)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2)B、C (3)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答案合理即可) (4)经济 生态 社会 (5)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除了加强环境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外,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还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正确答案

(1)生态破坏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转变发展模式,开展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力求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③参与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治理措施一般从原因入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等,故可结合原因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  ___________ 。(5分)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__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____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________ 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以环境污染以 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2分)

正确答案

(1)荒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太阳辐射强烈,地表疏松,植被稀疏  

人为:滥垦滥樵滥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天然气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偏少且变率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  空气(大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啊,地球出汗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

(3)该问题可能引起哪些后果?

(4)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人类大量排放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3)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减少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1)根据地球出汗了,变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0分)

材料一: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材料二: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 --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太原

130

TSP

3(1)

深圳

132

NOx

3(1)

珠海

58

TSP

2

重庆

128

SO2

3(1)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             ,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                                                。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4分)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            ,人为原因是                                                          ,这类污染在太原比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                                                    。(4分)

(3)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2分)

正确答案

(1)土地荒漠化;深居内陆,降水少;水土流失;植被破坏(4分)

(2)酸雨(1分);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矿物燃料(1分);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地形开阔,风力大,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酸性气体中和(任2点,2分)

(3)使用清洁能源;倡导公交优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任2点,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框架图,完成下列要问题。(9分)

(1)在图中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全球性环境问题:①             、②              、③              (3分)

(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属于环境污染的有                    ;属于生态破坏的有                       等。(4分)

(3)下列做法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双选)(2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商都县20世纪50年代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甲图分析人口、耕地、土地荒漠化增长的关系,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它们在成因上的关系。

(2)结合乙图分析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该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是如何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

(3)在不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正确答案

(1)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人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产粮食,而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

(2)该区农牧民开垦草原为耕地以增产粮食(或过度农垦);以增加牲畜头数来增加畜产品(或过度放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乱挖发菜、中药等以高价倒卖(或过度樵采)。这最终导致草原生态失调,荒漠化日趋严重。

(3)加强对草原生态、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退耕还草,适度放牧,禁止乱挖中药材等;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畜种;发展畜产品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

此题主要结合图表来考查分析具体环境问题的能力。分析图表是解题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1)云南  广西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变薄 肥力 (3)坚实 塌陷 

(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溥,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在陡坡上开荒,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

11.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