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资料:海南大气质量位居中国第一,在世界名列前茅。在 45 个国家 158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统计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三亚、海口两市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均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指标。海南占地表水总流量 80% 以上的主要河流及占蓄水量 80% 以上的主要水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以上标准,城市地下水绝大多数保持良好。全省 80% 以上的近海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海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1%,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三亚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 )(2分)
(2)分析海南环境污染比较轻的原因。(4分)
(3)海南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4分)
正确答案
(1)B
(2)海南工业较少,工业类污染轻;地处热带,森林覆盖率高;河流水源林保存较好;四面环海,空气净化快。
(3)答案要点:发展污染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加强环保宣传,出台环保政策;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人口素质等(任意答出四点得4分)
本题考查海南。
(1)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污染和交通工具尾气及生活的烟气;由于三亚为旅游城市,城市内工业少;且纬度较低,居民生活燃煤少,故选B项。
(2)环境污染小主要从污染源少,且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植被等污染净化方面分析。
(3)尽量减少污染的产生和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下表为PM10平均浓度居前十位的城市。
(1)PM10是评价空气质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单纯以PM10的浓度为标准,并不能完全代表大气质量,也应将 和 两个指标纳入评判标准。(4分)
(2)PM10平均浓度前十位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乌鲁木齐PM10平均浓度较高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分)
(2)PM10平均浓度高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2分)
(3)乌鲁木齐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等。(4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PM10的评价标准,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是城市主要的酸性气体,会影响城市的大气质量。(2)直接结合表格的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上述10个城市大都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内陆地区。(3)乌鲁木齐PM10平均浓度高的主要污染物应为沙尘,可结合该地区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从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地表物质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资料和表格内部比较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抓住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综合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借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分析。
【环境保护】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试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差的原因。(4分)
(2)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生物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入湖的河流上修筑了水库,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沿湖煤矿开采、加工对水质产生污染。(自然、人为原因各2分,4分)
(2)(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任答3点,6分)
试题分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入红碱淖的河流上修筑了水库,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而大面积水域减少。这样红碱淖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
第(2)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湖水水质变差要注意周围环境,榆林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区域,问题不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也是不同的。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4分)
材料:见图Ⅰ和图Ⅱ。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多选)( ) (3分)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工业生产(或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生活污水(或人类生活活动)污染;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本题考查酸雨问题,正确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题,由图甲知酸雨在1998年以后出现的频率总体上升,但有波动。
第(2)题,赤潮是由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的水体污染;过多的氮、磷元素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和养殖业投放过多的饲料、肥料。
第(3)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结合题目所给的两幅图,在该地区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第(4)题,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可针对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逐条回答。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全球硫循环示意图
(1)从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可知,硫主要储存于 之中,其天然的释放方式有
和 ;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 燃烧而产生的。
(2)从材料二可知,朝鲜硫沉降主要来源于 、 等国家和地区。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 、 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对这些问题,实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3)为控制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需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以下措施中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是( )(填写正确项字母)
正确答案
(1)岩石及化石(或岩石圈) 火山喷发;风化侵蚀;化石燃料(煤、矿物燃料)(4分)
(2)中国内陆;韩国;跨国;跨地区;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4分)
(3)国际合作 ABCD(2分)
(1)根据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可知,硫主要储存于岩石及化石之中,其天然的释放方式有火山喷发和风化侵蚀;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化石燃料而产生的。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朝鲜硫沉降主要来源于中国内陆、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对这些问题,实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3)为控制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需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国际合作。我国政府应采取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2013年1月23日,雾霾再次“席卷”了京城。早上醒来一开窗,“对面建筑看不见”,走出门,总是先听见轰隆隆的汽车声才得以见到车影。气象部门表示,北京城区的空气质量再次达到了最严重的六级严重污染并建议市民减少外出。
材料二:下图表示北京2008年某监控点PM 2.5 (细颗辑物)月平均值.
(1)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京此次雾霾严重的人为原因。(4分)
(2)北京市PM2.5浓度总体夏秋低于冬春。试分析2008年北京市6-8月PM2.5浓度较低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北京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多;工业生产和冬季取暖大量燃煤;工地的大量扬尘,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答对2点可得4分)
(2)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对环境质量进行了整体控制;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润;植被更为茂盛,滞尘作用大;大气运动频繁而强烈(对流运动强烈),污染物易扩散和沉积。(答对3点可得6分)
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审题和图中信息的理解。
(1)注意审题,从人类活动方面分析北京此次雾霾严重的原因,北京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和机动车排放大量污染物。
(2)2008年北京市6-8月PM2.5浓度较低,其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北京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对环境质量进行了整体控制,自然原因是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润,对流运动强烈,污染物易扩散和沉积,所以PM2.5浓度较低。
21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关注全球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读图13回答相关问题。
(1)近几十年以来,M海平面与Q湖面的相对高度加大。请分析原因。(6分)
(2)说明图示区域土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分)
正确答案
(1)主要是由于Q湖面下降引发两者相对高度增加。(2分)Q湖面下降的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旺盛(2分)、人为原因大量生活生产使用入湖河水。(2分)
(2)荒漠化(2分)、土地盐碱化(2分)
略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下图四城市是我国各地区城市污染的典型代表,图中反映近几年来四地API(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的变化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1)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状况的时空分布特点。(4分)
(2)连续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了我们什么警示?简述应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从地区看,北方比南方严重;(2分)从时间看,冬季比夏季严重。(2分)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到了必须严格治理的地步。(2分)措施: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加快淘汰、搬迁重度污染企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发展能源洁净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任答两点即可,4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来看,兰州和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高于广州和桂林的空气污染指数,所以在地区分布上北方高于南方;时间分布上很明显能看出冬季空气污染指数较高。
(2)雾霾天气的增多,与人们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密切相关。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如何减少废气灰尘的排放。
【环境保护】图示为我国某区域198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和1989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区域可能位于(3分)
(2)1989年—2010年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是 。(4分)
(3)该区域存在的典型环境问题是 ,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3分)
正确答案
(1)D(3分)
(2)耕地和林草地面积增大;水体湿地和盐碱地面积减少;荒漠面积不变。(4分)
(3)荒漠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等。(或土地盐碱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等。)(3分)
(1)从柱状图表可以读到该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1989年的面积,该区域荒漠面积最大,林草地及盐碱地面积较大,水体湿地面积很小,说明该区气候较为干旱 ,河流和湖泊较少。最可能是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准噶尔盆地。(2)折线图反映各土地利用类型至2010年的变化,仔细判读,就可以看出,盐碱地和水体湿地的面积大幅减少,耕地和林草地增加幅度大,荒漠变化少。(3)以第(1)题的分析为基础,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的环境问题为荒漠化或盐碱化,要注意,问题指向为“自然原因”。
[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三地居民对当地各项环境因素的评价分值,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6分)
(2)请你提出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9分)
正确答案
(1)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导致农田废水污染;乡镇企业不合理的布局及污染治理监管不力产生工业污染;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管理滞后主生生活污染等。(6分)
(2)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加大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环境管理。(9分)
试题分析:
(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题主要抓住农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目前,农村主要存在三类环境污染问题:A、粗放式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残留地膜严重污染了土壤,使得农作物大幅减产。B、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差,管理制度欠缺或不完善而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了“脏乱差”现象:如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使得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健康造成了威胁。C、乡镇企业及畜禽养殖造成污染。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俱增。
(2)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等等方面。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氮氧化物(NOXX)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 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分布特点,并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6分)
(2)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 氮氧化物含量沿海低,内陆高;(2 分)内陆地区的风可能比沿海地区小,风驱散污染物的作用小;内陆(牛津和巴斯)可能位于盆地中,大气比较稳定,而且可能发生逆温,因此烟雾不容易向大气中扩散;内陆地区降水可能少些,雨水的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弱些。(任答2点给4分)
(2)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制定法规,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宣传,鼓励绿色出行,植树造林。(任答2点给4分)
试题分析:
(1) 分布特点可以从图中城市分布与氮氧化物含量的高低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结论:沿海低,内陆高;(2 分)图示区是英国,位于西风带,沿海风力强,易驱散污染物,内陆地区受地形影响,风比沿海地区小,风驱散污染物的作用小;内陆(牛津和巴斯)可能位于盆地中,大气比较稳定,而且可能发生逆温,因此烟雾不容易向大气中扩散;受地形影响内陆地区降水相对要少些,雨水的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弱些。(任答2点给4分)
(2) 要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首先要知道城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人们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烟气。所以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减少烟尘烟气的排放;制定法规,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宣传,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水平。(任答2点给4分)
200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这一年,有关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多起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如该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欧盟兽医委员会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实行临时加严检验措施;宁波红茶因农药残留较高,2001年下半年起已被全面停止向欧盟出口,绿茶进入国外市场也举步维艰……不仅仅是农产品,我国许多行业出口都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困扰。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绿色贸易的实施有何益处? (4分)
(2)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4分)
正确答案
(1)原因是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贸易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建筑材料”是ISO140001认证。
我国的应对方法:
①积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
②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支持,发展“绿色产业”。
③加快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④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绿色壁垒只要指针对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同时反映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贸易的实施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的滥用、利于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指环保标准;应对绿色壁垒主要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标准等方面分析;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1)从图中不同植被距海远近、地形起伏和图例可以得出,甲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植被在沿海的平原地区,主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丙地植被在沙质海岸上,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
(2)根据题干得知,该地位于华北沿海地区,气候较干旱,特别是春季蒸发旺盛,而且是荒草地,如果将荒草地开垦为耕地,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分)
读“我国农牧过渡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会随之南移(如图所示),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实际上向北移动,由此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6分)气温升高会使农牧过渡带东部地区蒸发量增大,地表水减少,植被退化为草原,因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界线南移。
(2)(4分)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试题分析: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会随之南移的原因是:气温升高会使农牧过渡带东部地区蒸发量增大,地表水减少,植被退化为草原,因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界线南移。
(2)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实际上向北移动,由此会带来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评: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东方网2011年8月9日新闻:“近些年来,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已逐步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4分)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4分)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2分,答出1点即可)。B地区以保护湿地(湖泊);防治水污染为主(2分,答出1点即可)。
(2)(6分)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每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湖泊水体(湿地)环境保护的重点是防治水体污染,退耕还湖为主。
(2)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多暴雨的气候使得若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过度开垦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从而使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面积扩大,水质变坏,也可能因营养盐类物质的增多而导致渔业资源更丰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