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资料记载,四川峨眉山的乐山大佛在唐代建成之初,佛体丹彩描绘,金粉贴身,形象光鲜。如今大佛全身布满沧桑,脸上的黑色条纹如一行行眼泪,胸部、腹部和腿部剥落了好几大块,露出红色“肌肉”。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乐山大佛现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4分)

(2)对佛像损害最大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请给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风化 (2分) ;流水侵蚀(2分)   

(2)酸雨(2分)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等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比重;转变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标排放,回收使用,较少酸性气体排放。(四点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乐山大佛不断的接受阳光照射,风吹雨打。所以造成乐山大佛现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

(2)佛像属于石雕,容易受酸雨影响。缓解酸雨的措施有: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等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比重;转变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标排放,回收使用,较少酸性气体排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正确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水库(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林,水土流失加剧。

试题分析:

(1)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的水源周围被开垦为农田,对水源的涵养能力降低,农田废水还会造成水源污染,对此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森林等措施保护水源;附近的居民点可能会向库区排放生活污水造成水源再被污染,所以应禁止向水库(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来保护水源。

(2))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看出C处为森林覆盖区,开辟采石场会破坏植被,生物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林,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增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这种变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有着密切的联

系,请解释原因。

小题3: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趋势?

小题4: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正确答案

小题1: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小题1:上升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小题1:上升 受热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小题1: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由图中可见全球气温在上升,这是由于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及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近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也与全球升温有关。可以采取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来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中东部的灰霆天呈爆发式增长。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冬、夏季节灰霾天数的差异,并从气温角度分析其成因。

(2)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大城市交通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成为第一污染源。简述治理城市灰霾可采取的交通措施。

正确答案

⑴冬季多,夏季少(1分)。相对于冬季,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1分),对流更旺盛(1分),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1分)。(或:相对于夏季,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1分),大气较稳定(2分),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扩散(1分)。)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净化城市空气。(每个要点2分,满分6分)

试题分析:

⑴读图,我国位于,7月份的月均温最高,区分出两曲线的含义,然后判断出冬、夏季节灰霾天数的差异,冬季多,夏季少。

原因:相对于冬季,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对流更旺盛,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夏季降水多,有利于污染物的净化,所以灰霾天数少些。(或:相对于夏季,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较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扩散,冬季取暖时排放的烟尘,也导致灰霾天数多。)

(2)从城市交通的方面考虑,减少尾气的排放,就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提高燃烧值,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也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树木有吸烟滞尘的作用,所以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也可以净化城市空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分)

近日,绵阳周边高新区、青义镇、南塔村等地许多农民把油菜秸秆就地燃烧,引发了绵阳城区烟雾笼罩。“狼烟围城”这一举动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燃烧后的灰可以作为肥料还田,但在燃烧过程中,地表土层中的某些养分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肥力损失。其实燃烧产生的灰质肥料,如钾肥,也不是因为燃烧才产生,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秸秆中,只是燃烧消耗了其他物质使其含量比例提高而已,可以用其他手段加以利用。长期的燃烧造成有机肥力下降,无机肥力提高而已。此外,空气中的PM2.5和PM10也与农作物秸秆燃烧有很大关系。

(1)材料反映了哪两类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3)为防止“狼烟围城”再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农民应采取哪些措施。(列举两点)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1分) 生态破坏(1分)

(2)发展问题(1分)

(3)生态农业、秸秆还田、秸秆生产沼气、秸秆加工饲料、秸秆造纸(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1)材料以大气污染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和土壤肥力下降反映生态破坏问题。

(2)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也必然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故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狼烟围城”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燃烧秸秆,故治理措施主要从秸秆的合理使用分析,如秸秆还田,秸秆生产饲料;秸秆造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中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地区,试从自然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相同点: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地质灾害频繁。(2分)

不同点: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解理发育);(3分)    

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平),土层浅薄。(3分)

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甲处为黄土高原,乙处为云贵高原,自然原因两地同样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的共同特点。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

点评:本题是比较异同点,所以既要比较相同点,也要比较不同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读我国某城市近年来月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说出该城市近年来月均温与月均灰霾日数的关系,并分析夏季灰霾天数少的原因。(6分)

(2)为减少灰霾天气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0分)

(1)(6分)关系:负相关(或冬季气温低,灰霾日数多;夏季气温高,灰霾日数少)(2分) 原因:夏季气温高,大气层结不稳定,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清洁空气;夏季植被覆盖率高,吸烟滞尘能力强。(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4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每点1分,共4分;其他合理要点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月均温高的月份月均灰霾日数少, 月均温低的月份月均灰霾日数多,可见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夏季气温高,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作用强,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加之夏季降水多,魏晨颗粒作为凝结核随雨滴降落到地面,利于清洁空气,而且夏季植被覆盖率高,吸烟滞尘能力强,空气得到净化,所以夏季灰霾天数较少。

(2)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所以治理灰霾天气应从灰霾形成条件着手,严格控制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污染物,应该制定大气污染管理条例及应急预案,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加快淘汰、搬迁重度污染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能源洁净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框架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将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的序号写在图中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3分)

(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指出哪些为环境污染、哪些为生态破坏(各举两例)。(2分)

环境污染有:                                        

生态破坏有:                                        

(3)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                         。(3分)

正确答案

(1)8从左到右分别为①、③、② (3分)

(2)环境污染:酸雨、海洋污染(各0.5分,共1分)

生态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任写其中两例,给1分)

(3)持续性(1分)  公平性(1分)  共同性(1分)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1)注意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酸雨和海洋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引起的属于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森林锐减等属于生态破坏。(3)结合课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10分)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需妥善解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污染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阅读下列图表,问答问题。

表 西部该省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状况变化

(1)据图推测造成北京市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废气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据表分析西部该省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变化特点。(4分)

正确答案

(1)北京市经济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多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2分)北京市工业生产等技术先进,二氧化硫与烟尘排放量低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2分)北京市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同,废气排放有差异。(2分)

(2)消费量增加;(2分)能耗强度降低。(2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于西部该省区,原因是北京的经济发达,消耗的能源总量大;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北京均低于西部该省区,是因为北京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排放的污染物较少;另外,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排放的废气有所差异。

(2)从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5年-2009年该省会城市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而能耗强度逐年下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图2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下列数码代号①土壤 ②食品③水体 ④大气填入图中正确位置:

A       B       C       D   

(2)图中的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   污染和   污染等。

(3)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   ,其次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   能力。

(4)图中固体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坚持“   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处理方法是   法。

正确答案

(1)④①③②(4分)

(2)水体 土壤 (2分)

(3)土壤污染源 容纳 净化(2分)

(4)资源 填埋(2分)

(1)本题考查土壤污染的关系图,根据因果关系推理。

(2)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种类。

(3)本题考查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4)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与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环境保护】

“史无前例”的雾霾于 2013 年 6 月 l 日晚袭击了新加坡,让该城市国家陷入一片紧张。不过,这场雾霾的罪魁祸首不在新加坡,而在邻国印尼。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的农民和油棕园主趁着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烟尘一路飘到了新加坡。右田为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烟雾扩散示意图。

(1)描述苏门答腊岛烧芭蕉林所致烟尘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 分)

(2)2013 年,持续困扰我国多地的“雾霾天”几乎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简述我国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特点: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4分)

原因:6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因此,烟尘向东北方向扩散。(2分)

(2)主要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③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任答两点,得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烧芭蕉林所致烟尘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根据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分析,6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也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因此,烟尘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

(2)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工厂的烟尘、汽车的尾气、居民家中的烟气,施工工地的扬尘、路边的扬尘等细小的粉尘颗粒。所以采取的主要措施要针对各种污染物来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严重企业所占的比重。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4分)

(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出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措施。(4分)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2分)

正确答案

(1)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2分)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2分)

(2)湿地破坏(1分) 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湿地恢复。(任两点给3分)

(3)酸雨(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1)乙地区位于长三角地区,为主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故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对此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如建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回收,扩大绿地面积等;

(2)丙位于东北三江平原,为我国著名的沼泽地,由于长期的开垦导致沼泽地面积不断缩小(即湿地面积缩小)。故措施主要针对湿地的保护,可借鉴洞庭湖湿地的治理措施。

(3)注意本题要求环境污染,由于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在江西、湖南一带,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故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料:见下面两幅图,根据所给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危害。(9分)

(2)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正确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分)

原因:1.工业的发展,煤的大量使用,酸性气体排放增多;2.汽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4分)

影响: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2.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3.腐蚀建筑物,造成文物损失4.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3分)

(2)措施: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依法管理,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据图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关,工业生产大量使用煤炭,导致空气中酸性气体增加,另外,随着我国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大量排放也增加了酸雨出现的频次。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酸雨对农作物植物等产生直接作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酸雨还会破坏森林,使森林生长缓慢,甚至凋谢、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酸雨的腐蚀力很强,大大加速了建筑物等物质的腐蚀速度、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一定的危害。

(2)针对水体污染严重的现象,我们通常采取如下几种措施:一、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三、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1)直接读图1判断。(2)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故③图正确。(3)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壤重金属较高,主要由于大量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含重金属污染。(4)治理主要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或减少尾气中的重金属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2012年12月9日,北京朝阳区,大约300多名京沈高铁沿线居民集会,抗议拟建高铁线路从密集居民区通过。

(1)简述北京朝阳区京沈高铁沿线居民抗议的原因。(4分)

(2)试分析京沈高铁建设部门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产生的噪音、振动和电磁辐射将严重影响高铁沿线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2)改线,高铁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设置隔声屏障及隔声窗;列车进入居民区禁止鸣笛;列车运行至居民区降低速度;

(1)高铁建设需要考虑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带来的影响,在通过城市人口密集区,噪声污染就显得很突出,由于在高铁上行驶的列车速度快,产生的噪音、振动和电磁辐射等对沿线居民区影响非常大。

(2)此问主要结合上题的居民抗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本性的措施就是改线,高铁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也可以采取补救性措施,设置隔声屏障、降低车速,使得高铁运行产生影响降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