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图14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正确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2分)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2分)(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2分)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答对期中1项得2分,答对其中2项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得分不超过4分。)

试题分析:

该区域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8“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将下列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填在相应地区后的括号里(填字母):

甲——(    ),乙——(    )

丙——(    ),丁——(    )

(2)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经常发生旱灾的原因是                                      

(3)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4)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危害有                                                                

正确答案

(1)B  D  C  A(答对一个给一分)

(2)水能 (1分)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位于喀斯特地形区,地表水下渗严重(任答2点得2分)

(3)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4)使江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生物生长;危及人体健康;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腐蚀、损坏(答对1点给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的雨水称为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2)读甲图可以看出,下列国家中酸雨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

(3)分析图乙,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酸雨的主要类型是        ,我国的煤北多南少,而重酸雨区却都集中在南方,其原因是:.                       

(4)酸雨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5)除酸雨以外,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                    

正确答案

1、(3分)5.6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2、(2分)D F;  

3、季风(1分)  硫酸型酸雨(1分)    

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酸性土壤;地形多为丘陵,谷地空气不易扩散(任答两条得2分);人为原因: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硫氧化物气体多(1分)。 

4、河湖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森林枯死(任答一条得1分) 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1分)

5、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圈层Ι代表_____          _;

圈层Ⅱ代表_____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   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     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开采煤炭、使用石油可用图中的箭头        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

正确答案

(1)人类社会(1分); 环境(1分)。

(2)物质(1分); 能量(1分); 废弃物(1分)。

(3)A (1分); D(1分); C(1分)。

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

(2)人类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3)人类开采煤炭和石油,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源;酸雨是指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植树种草是指人类影响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南某省份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橡胶林涵水能力很差,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图为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指出橡胶林涵养水源能力很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表现:蒸发量增多(2分);地表径流增多(2分);下渗量减少(2分)。

原因: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植被稀疏(2分)。

试题分析:

观察图发现,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扩大间距使植被变稀疏,并且生物循环旺盛,水分在土壤停留时间短,涵水能力下降;看法原生态林使生物多样性较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4分)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差异:不可回收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从图中可直接得出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差异:不可回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形成原因主要从南北方环境差异决定的。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分析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的原因。

墨西哥城(99°W,19°N)是一个特大城市。它位于墨西哥高原上,四周环绕着峻峭的群山。它有人口2000余万,工厂3.5万余家,约有300万辆汽车。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该市就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为化石燃料燃烧后的废气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正确答案

该市人口、工厂和汽车众多,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量大。地处(高原上的)盆地中,(多逆温),不利于污染的扩散。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旱季,(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强,利于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治理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

(1)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 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候,加之降水丰富,酸雨危害严重 ④地区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土地遭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林牧农相结合的道路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的环境问题掌握情况。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的沙漠化严重;在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及南岭地区,酸雨盛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合理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表示20世纪末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是:

         ①人口曲线呈_______________状态。

         ②资源曲线呈_______________状态。

         ③环境污染曲线呈_______________状态。

         ④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正确答案

(1)上升;下降;上升;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

        循环的危险

(2)可持续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3分)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3分)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3分)

正确答案

(1)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恶化。

(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1)直接读图即可,注意“当前”;

(2)人口问题是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3)结合图示,并借鉴课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实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______。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_________ 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作用。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_______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表示。

正确答案

(1)人类社会  环境

(2)物质 能量 废弃物

(3)人类 反馈

(4)索取资源 再生  排放废弃物

(5)A    B    D     C 

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4)如果人类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则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造福于人类,形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则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产生种种环境问题。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是属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属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酸雨属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植树种草属于人类作用于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对人类造成

         的威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必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才可做到既能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__

         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并开展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

(1)人口剧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

         衡的危险

(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只要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可以避免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请完成上面的“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2)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__持续发展。

(3)孤立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势必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伏着________和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以________为基础,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5)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写出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

①保持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生态 经济 社会

(3)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

(4)生态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

(5)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     __     ___原则。(1分)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4分)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合作的途径有哪些?(3分)

(4)2009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单位GDP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50%的目标,你认为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3分)

正确答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