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共1581题
2012年我国进口石油约2.66亿吨,我国石油消费当中的进口部分所占比例已超过百分之五十。地理学家提出可以将淀粉质生物加工成乙醇作为能源,以减少石油的进口。而我国秦淮一线以南的荒山、西部的戈壁、北方的盐碱地,均可种植淀粉质生物。读下图回答问题。
2001~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1)分析发展乙醇生物能源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2)你是否赞同发展乙醇生物能源,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赞同。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等。不赞同。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减少,导致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高。
(1)利用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可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环境保护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截止到18日13:00,海上原油飘游分布范围已达到183平方公里,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
(1)简要分析这次石油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6分)
(2)针对石油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清除工作。(4分)
正确答案
(1)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水质、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旅游景观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6分)
(2)主要还是采用围栏、沉降、分散、吸收等方法清污。(4分)
试题分析:
(1)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2)海洋石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其中以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为主,由于石油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产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油船在海上运输的,这就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了油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油轮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发性石油污染,更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石油污染的清除措施主要有围栏、沉降、分散、吸收等。
(10分)【环境保护】
“污水指数”是水质评价的常用指标,“污水指数”越高,说明水污染越严重,水质越差。读下图,回答问题。
描述珠江口水域水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并从人类活动角度阐述提高珠江入海口水质的措施。
正确答案
分布规律:污染程度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且枯水期的递减幅度大于丰水期;在珠江入海口内侧,枯水期较丰水期水污染严重;在珠江入海口外侧,丰水期较枯水期水污染严重。
措施:加强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珠江污染物;珠江口沿岸地区的工业、生活、海水养殖所排放的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珠江流域的水库在枯水期放水增加径流量,稀释污染物;定期打捞珠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等。
试题分析:
试题有两问,描述时空分布规律、阐述措施。分布规律可以根据图中等值线来描述,指出递减或递增的空间方向,同一区域不同季节的差异。提高水质的措施从源头的生态保护、污染物的控制、放水稀释、人工打捞等角度来阐述。
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表示等高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 ;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 ,原因是 。(4分)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 ,理由是 。(4分)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2分)
正确答案
.(1)煤(1分)③(1分)地形较平坦,S02浓度较高(2分)
(2)酸雨(1分)①(1分)①处S02浓度较高,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3)开发新能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共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和等值线综合判断。(1)根据该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判断当地的能源可能主要是煤炭;根据SO2浓度等值线的变化判断,图示③地区的SO2浓度最大,可能为城市。(2)该地区SO2浓度高,故判断主要的环境问题可能为酸雨。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故①②两地地形的差异导致降水量的差异而形成酸雨危害程度。(3)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减少该地区的煤炭的使用角度分析。
据济南时报报道,2009年22日中午至23日中午,我国北方出现今年以来第六次沙尘天气过程,范围涉及新疆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和宁夏大部,甘肃敦煌、瓜州、玉门镇、肃州、民勤、景泰出现了区域性沙尘暴,敦煌的沙尘暴最强,能见度仅有20米,最大风速达到24米/秒。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东蓓称,这是今年全国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针对这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23日10时已发布了沙尘暴橙色警报。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4分)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防治沙尘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3)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和 地区。(2分)
(4)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
(2分)
(5)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原因。(2分)
(6)为制止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2分)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
(16分)(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ADGCEFB(每空0.5分,共4分)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等(4分)
(3)干旱 半干旱(2分)
(4)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2分)
(5)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2分)
(6)C(2分)
略
【环境保护】(10分)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2分)
A.甲 乙 丙 B.丙 甲 乙
C.甲 丙 乙 D.乙 丙 甲
(2)简述a图中显示混浊天气日数的季节特征及成因。(8分)
正确答案
(1)B
(2)夏季少于冬季 (2分)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2分)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2分)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2分)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2分)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2分)
(1)根据图中的风频图,AC位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污染较小,A地植被覆盖率高,所以污染最小;B位于城区,东南风的下风向,所以污染最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图示:夏季少于冬季,夏季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原因是: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10分)【环境保护】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地区这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正确答案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6分) 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风速增强(4分)
试题分析:
甘肃民勤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周围沙漠广布,植被稀少,有丰富的沙源,加之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地表干燥,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而且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天气大风,易起沙,受南侧祁连山和北侧内蒙古高原的影响,风速增强,多暴发沙尘暴。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表(2009年1月)
(1)说出两城市主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6分)
(2)从地形特点分析太原市污染指数高于天津市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大量工业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排放粉尘;家庭燃料使用产生大量烟气;大量交通工具运行产生粉尘‘大量建筑工地的施工产生粉尘。(6分)
(2)原因:太原位于河谷盆地,地形教封闭,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指数高(2分);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污染指数低。 (2分)
略
环境保护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并绘制了学校周边的简易地理图(见下图)。该小组在考察时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污染进行治理。请你结合示意图帮他们完善研究成果。
(1)说出学校可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
(2)根据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向学校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在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减少污染,建议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来,分别标明D带和E带,并说出这两个绿化带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水泥厂的大气污染,化工厂的水污染,铁路的噪声污染。
(2)图略(D在水泥厂、化工厂与学校之间,E在铁路与学校之间)。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减轻噪声、美化环境。(任答三点即可)
(1)读图获取信息,水泥厂、化工厂以及铁路等所产生的污染对学校产生影响。
(2)绿化带能改善环境,对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起到净化作用。因此图中的绿化带应该建在水泥厂、化工厂与学校之间和铁路与学校之间。
【环境保护】2、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 。(1分)
(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是 、 。(2分)
(3)丙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丙地挖发菜、甘草、黄麻草。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 。(3分)
(4)丁地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分)
正确答案
(1)水能(1分) (2)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2分) (3)降水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分) 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1分) (4)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分)
试题分析:
(1)甲位于长江的上游,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乙位于长江的下游,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3)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发菜、甘草、黄麻草是该地区的草原植被,对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起着重要的作用。
(4)防治酸雨的措施: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长江下游的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南方的酸雨问题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4分)
正确答案
(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1分),造成土壤盐碱化(2分);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1分),产生水土流失(2分)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答出2点即可得4分)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答出2点即可得4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1)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地主要位于平原地区,由于春秋季节,气候较干旱,而不合理灌溉则导致了地下水位上升,则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丘陵地区,若丘陵地区,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且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多暴雨,故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2)治理措施应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故对土地盐碱化,主要应从合理灌溉,改进灌溉技术等方面分析。而对水土流失,应结合植被保护,建防护林体系等方面分析。
(13分)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据材料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填字母)
(2)城市垃圾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多数城市采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对保护环境是否有利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正确答案
(1)① D ② B ③ A ④ C (4分)
(2)工业“三废”排放 居民生活垃圾 (4分)
(3)不利(2分) ①占用大量土地,甚至耕地; ②有毒成分随地表下渗,造成地下水污染; ③有害成分对土地造成破坏; ④焚烧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3分,答对2点即可)
本题考查城市环境保护。(1)对图框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其对应关系。城市垃圾的处理已由传统的填埋、焚烧方法,逐步走向开发利用方式。把垃圾看作是一种资源,使人类对垃圾的处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理想方法。(2)城市垃圾主要来源为工业和居民生活。(3)目前,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从这样的垃圾处理对土地、地下水、大气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
决我国生态问题刻不容缓。读图,回答问题。
(1)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1分)
(2)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2分)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
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1分)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2分)
(4)④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和 。(2分)
(5)③地区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一样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其中危害更严重
的是 地区,其原因有 。(2分)
正确答案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1分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1分)
(2)
3分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的用水(任意两点,2分) 三北防护林工程(1分)
(3)
2分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1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1分)
(4)
2分
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气候湿润。(2分)
(5)
3分
南方低山丘陵(1分) 南方低山丘陵土层薄,水土流失后更难恢复;河流的下游多为人口、城市集中地区,经济发达;土地生产力高。(任意两点,2分)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1)①地区由于位于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化扩张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蒸发量、大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分析。(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著名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3)③地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并在降水丰富地区则酸雨危害严重;(5)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的损失超过黄土高原,主要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中国荒漠化面积约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材料二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契丹族在这里建立政权后,掳掠汉民和渤海国民前来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着契丹族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开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
(1)(4分)据材料一回答: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比重高于世界平均状况的原因?
(2)(6分)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1)我国干旱、半干旱的面积大;人类过度利用土地(或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4分)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应注意保护天然植被;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且适当发展。(6分)
略
(10分)【环境保护】
2013年1-2月我国多个城市频发雾霾天气。下图为1月29日北京国贸桥附近,两名保安戴着口罩上岗。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2)雾霾天气如何自身防范?(4分)
正确答案
(1)大气稳定(大气压低),空气流动性差(2分)。汽车尾气多。冬季取暖排放CO2等污染物。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地面灰尘多,空气湿度低,被行人和车流搅动起来。(答任意两点,每点2分,4分)
(2)空气中的有害的颗粒状粉尘、二氧化硫等都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所以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外出要带上口罩;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答任意两点,每点2分,4分)
试题分析:
(1)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对雾霾天气的理解。
(2)雾霾天气出现时,空气中的有害的颗粒状粉尘、二氧化硫等都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所以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外出要带上口罩;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