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共387题
(14分)阅读下列【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片断,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60年前后,相对地说,英国可能达到了极盛时期,它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儿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
材料二 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
材料三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达到极盛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请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这一发明带来的影响。(7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4分)
(3)结合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
正确答案
(1)发明:蒸汽机。(1分)
影响:文明史观(或近代化史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生产走向集中,工厂制形成。工业化城市出现。(2分)
全球史观: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生态史观: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2分)
社会史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2分)
(说明:本问共6分,回答出其中三个史观及其影响即可,每个2分;只回答史观,不得分;史观与影响回答不吻合不得分;只回答影响,不点明史观得1分。)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美国产品激增,为利于其商品输出,倡导建立新秩序。(4分)
(3)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3分,回答出其中3点即可)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前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把人类社会推动到“蒸汽时代”。第二小问注意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这一发明带来的影响。如文明史观(或近代化史观),重点分析蒸汽机对工业化的影响;全球史观,重点分析蒸汽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生态史观,重点分析蒸汽机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史观,重点分析蒸汽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注意材料信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据此分析美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
(3)注意材料信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 联系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联系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联系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有52835项展示品,其中令举世惊奇的是: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祖籍珠海)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材料三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1年、1878年、1900年世博会展品分别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展品与西方展品存在区别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电影等。(3分)
(2)中国主要是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2分)
(3)原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中国近代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科学技术落后。(3分)
(4)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的传播。(6分)
试题分析:
(1)该问可以直接依据材料一回答: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展品有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示了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1851年,伦敦世博会——“荣记湖丝”。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世博会上西方的展品主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中国的展品以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为主。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中国展品与西方展品存在区别的原因。
(4)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推动了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其他方面如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0分)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材料二 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
材料三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纽约、上海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3分)
(3)材料三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3分)
正确答案
(1)差异:伦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最高。(2分)纽约、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均在19世纪晚期以后出现加速趋势;上海的城市化水平最低。(2分)
(2)原因:纽约: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增长率超过英国。(1分)
上海:19世纪晚期起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2分)
(3)问题:贫富悬殊现象严重。(1分)
启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分)
略
(11分) 人口问题
今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人口的增加让中国等国家享受到“人口的红利”,即充足的劳动力成为经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历史上劳动力的匮乏一直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11分)
问题:(11分)
(1)图表反映了历史上人口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2)这一特点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3分)
(3)18—19世纪下列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如何解决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6分)
①英国____________; ②美国____________; ③俄国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分)
(1)公元前8000年至1770年人口增长平稳缓慢;(1分)1770年至今增长迅速。(1分)
(2)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革命后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平稳,人口发展也较为缓慢(1分)1770年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等促进人口的迅猛增长。(2分)
(3)英国通过圈地运动;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解决劳动力问题(每个国家个2分,共6分)
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写道: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遍布东印度群岛……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英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6分)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正确答案
(1)重大事件或现象: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经济霸主(世界工厂)(6分)
(2)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它在世界各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6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