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驱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十三行史料展》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其猛冲的经济活力是指什么?(2分)为此其“民族君主国”开展了什么活动?(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导致十三行兴盛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联系?(3分)分析材料三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起了怎样推动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经济活力: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生义萌芽的出现。(2分)新航路开辟。(2分)

(2)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或开始形成。3分)

(3)工业革命。(2分)

联系:新航路开辟带来了殖民扩张和掠夺,而殖民扩张又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3分)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分)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2)中国十三行兴盛的原因在于当时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均可在同一市场上出现。(3)材料三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它们之间的相互推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新航路的开辟后开始形成的,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后紧接着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市场进一步的扩大。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的形成,产生了第一次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技术与革命

材料一 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说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1870年以后,我们可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F·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试图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简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9分)

正确答案

(1)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改进和发明主要来自实践工人和工程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科学不够发达,科学知识运用于工业的条件还不成熟,科学研究的影响很不显蓍。(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过去依靠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工业技术改造和革命的方式已不适用。由于实验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对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3分)科学的新发现应用于工业生产,促使生产手段的革命性进步。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电力的运用、无线电和通讯技术的发展。(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即可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试图阐述的主要问题。(2)简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首先应该明确材料分别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说明,所以回答该问题是也应该分别说明科技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4分)

正确答案

(1)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4分,每点2分。如果答“社会保守等类似而模糊的答案给1分。)

(2)政治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答民主制、代议制的确立;具体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也可给1分,答齐三点可给2分)(2分);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2分,每点1分。)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每点1分。答思想解放运动得1分)

(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1分)

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3分)

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1分)。

理由: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习俗的变迁。第(1)问中根据十五十六世纪的社会背景分析,抓住“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等句子考虑,可以从当时的欧洲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问中根据题干“英国工人”这一信息分析,材料所述的是在工业革命前后出现的变化,因此举例这一时期前后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重大历史事件。第(3)问中考查对观点的评价。此文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紧扣题目要求,答之有理论之有据。赞成这一观点的,可以从经济意义方面回答,反对的可以从蒸汽机对生产力的贡献方面回答。

点评:近代西方社会习俗的变化折射了社会的进步。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由于欧洲社会产糖量很少,食糖被认为是奢侈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人的对外扩张和殖民,食糖的产量急剧的增加,工业革命后,食糖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生产的发展的结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1880年占22.9%;1900年占18.5%;1953年占8.6%;1980年占4%。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195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经济运行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由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强占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以发展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主义。

(2)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大量资本输出;设备陈旧,不愿采用新技术;其它国家经济的发展;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英属殖民地的影响。

(3)英国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英国的国家实力相对下降。国家实力影响外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

正确答案

(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议会立法。

(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的信息从圈地运动是暴力使农民离开土地,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英国议会立法的视角去分析原因。

第(2)问从材料二中“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促进乡村银行的发展,为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原料、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第(3)问对应材料三,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三中“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大农场,农业机械日益增多”等信息从生产关系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视角概括答案。

第(4)文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的信息,还要注意“横向”是指不同行业的关系;“纵向”是指不同时期的联系及主线,依据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作答即可。

下一知识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